
1934年2月,紅軍第一次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在江西瑞金沙洲壩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大禮堂召開,這是黨的歷史上召開的第一次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也是唯一一次在革命戰爭年代召開的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史稱“紅軍全國政治工作會議”。
古田會議之后,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原則在紅軍各部隊逐步確立,紅軍隊伍在幾年艱苦斗爭中堅強了自己、壯大了自己,政治工作也得到不斷加強,并且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是,由于特殊的革命戰爭形勢和其他客觀原因,許多部隊中的政治工作依然異常的落后。如何更好地把紅軍政治工作的寶貴經驗“普遍地應用于全國紅軍部隊中去”,紅軍總政治部進行認真研究,決定在全國范圍內召集紅軍各部隊舉行一次政治工作會議。
為了使會議召開得更加充分,1933年8月23日,紅軍總政治部發出《關于決定舉行紅軍全國政治工作會議的通知》,要求各部隊馬上開始搜集材料并準備大會報告;11月9日,紅軍總政治部又發出《總政治部訓令第七號——關于舉行全國政治工作會議》,要求各部圍繞10個方面中心議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材料搜集,并在《紅星報》和方面軍、軍團與軍區報紙上進行了討論。此次會議的目的是要完成百萬鐵軍的紅軍發展,以政治工作的武器來加強紅軍部隊。
1934年2月7日至12日,紅軍總政治部在瑞金沙洲壩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大禮堂召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次全國政治工作會議。參加會議的有來自中央紅軍各軍團、中革軍委直屬隊、湘贛軍區、湘鄂贛軍區、閩浙贛軍區、江西軍區、福建軍區、閩贛軍區、粵贛軍區和中央蘇區紅軍學校、兵站、醫院、地方武裝等單位的政治工作領導干部和基層政治工作干部代表,參會人員共258人。這次會議,是紅軍創建以來規模最大的政治工作會議。會議由王稼祥、賀昌、李弼庭、李卓然、袁國平5人組成的大會主席團領導。會議在王稼祥致開幕詞后,聽取、討論了中共中央代表博古所作的關于五中全會總結的報告,王稼祥所作的政治工作報告及李卓然的政治工作副報告,朱德、凱豐、陳云、顧作霖、周恩來的演說。袁國平、李弼庭作了會議發言。最后由王稼祥作會議結論,賀昌致閉幕詞。
會議再次肯定了政治工作在紅軍建設中的重要地位,第一次明確提出了“政治工作是我們紅軍的生命線”的戰略口號,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改進和加強軍隊政治工作應采取的措施。
根據議題,此次會議還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修訂紅軍政治工作條例。紅軍第一個政治工作條例是在1930年9月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討論通過,并于同年10月頒布的。隨著紅軍體制編制的不斷完善和戰爭形勢的不斷發展,原來的條例內容已經不能適應實際需要。于是,在此次政工會上,修訂紅軍政治工作條例就被提上了日程。
代表們在認真聽取大會報告和部分代表的發言后,討論形成關于紅軍政治工作條例的修訂意見,對條例總則部分和主體部分的相關內容進行了調整修改。修訂后的紅軍政治工作條例較之前更加全面具體,特別是將群眾工作的原則任務寫入條例,更適合紅軍建設和發展的實際需要,對規范和加強紅軍政治工作起到積極作用。

2月12日是大會閉幕日。上午繼續組織代表討論,下午,周恩來發表題為《一切政治工作為著前線上的勝利》的演說,指出:一切政治工作,要服從整個作戰計劃,一切政治工作,都要為著前線上的勝利。在談到紅軍目前實行的作戰形式時,周恩來強調指出:“我們主要的作戰形式還是運動戰”“我們反對單純防御路線,要進行運動的防御”“從運動戰中來消滅敵人,這是最有把握的”。爾后,王稼祥作大會總結,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賀昌致閉幕詞。會議肯定了紅軍建軍以來政治工作的成績,表彰了中央紅軍第一、三軍團政治工作的經驗,號召全軍“特別要將模范的一、三軍團的經驗,拿回去在其他兵團、在各軍區、分區,在后方各機關的工作中廣泛地運用起來”。
紅軍全國政治工作會議對于克服紅軍政治工作現實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為釋放政治工作效能、提高紅軍戰斗力提供了政治、思想和組織保證。會議加強政治工作部署,客觀上為長征成為宣言書、宣傳隊、播種機涵養了政治儲備。從長遠來看,會上對于政治工作地位作用的準確定位和相關理論原則、方針方法進行了科學闡釋,推動了政治建軍方略傳承,為深化全黨全軍正確認識政治工作重大意義,從而在漫長嚴峻的革命、建設、改革征途中持續不斷推動軍隊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2024年6月17日至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中央軍委政治工作會議時指出:“要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貫徹落實新時代政治建軍方略,牢牢把握政治建軍時代要求。”“政治工作永遠是我軍的生命線。”這是新時代政治工作的新要求,我們必須牢牢把握新時代政治建軍方略,明確政治建軍是人民軍隊立軍之本,明確黨的力量來自組織、部隊凝聚力戰斗力來自組織,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聚焦實現建軍百年奮斗目標,為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強軍目標貢獻智慧和力量。
(作者單位:黃云中共贛州市委黨史研究室;蘇春生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瑞金市史志研究室)
(責任編輯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