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現代消費者不再滿足于單一的購物體驗,而是更加追求社交互動和情感體驗。特別是在年輕一代中,他們不僅希望購買商品,更渴望參與到充滿社交互動和情感體驗的環境中,業態混搭模式因此應運而生。
想象一下,在逛超市的同時,可以順便在超市內的食堂享用一頓美餐;在書店品讀一本好書的同時,可以喝上一杯香濃的咖啡;在照相館等待修片時,可以順便做一次美甲……近年來,“超市+食堂”“書店+咖啡館”“照相館+美甲店”等實體店業態混搭的案例越來越多。
業態混搭,又稱多業態混合經營,是指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業態集中在同一空間內,通過提供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需求。
混搭是時尚界流行密碼之一,如今,商業業態也開始流行混搭。不少門店刮起“混搭風”。這種模式融合了不同的商業元素,創造出了多樣化的消費環境,激發了消費者的潛力與興趣。
業態混搭受青睞
走進位于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水西門大街的錦創書城朝天宮店,只見兩層高的巨型書墻林立兩側,盤旋而上的階梯極具造型感,暖色調的木質書架散發著溫暖的光芒。
有別于其他書店,這家書城擁有一條百米長的內街。伴著書香,三兩讀者喝著咖啡、吃著甜品、談著私語;慕名而來的游客,則在文創生活館里盡情購買南京禮物、城市伴手禮等。
拾級而上至二樓,“喵頭喵腦·關于貓的藝術展”正在開門迎客。看展觀畫之余,抬頭能見“關于貓的推薦書單”,低頭可在擼貓區與貓咪來次親密互動。當然,你也可以邁進VR沉浸樂園,借助高科技飛越到童話王國、奇幻世界……
書城6樓天臺更是另一番天地。白墻、石礫、藍色水池、沙灘椅……站此眺望,萬仞宮墻與繁華街一覽無余,“最美天際線書店”由此得名。
“功能區分類清晰,有擺放整齊的書籍、個性鮮明的文創產品,還有喜歡的咖啡。”市民程先生表示,周末來這里坐一坐,享受一段愜意又充實的時光,“電量”滿格再出發。
番茄雞蛋、茄子豆角、紅燒排骨……在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的一家物美超市“大食堂”區域,熱氣騰騰的飯菜吸引了不少食客。李先生是附近社區的居民,也是這里的常客。“我經常來這里吃飯,吃完了還能買點日用品回家。”在他看來,在超市里吃食堂既方便又實惠。
“經營超市本來就具有蔬菜、肉類的供應鏈優勢。我們精心挑選供應商,每日提供新鮮凈菜。既能保障食材的安全,也提高了出餐效率。”該超市負責人表示,對于超市而言,這是一種“業態混搭”的新嘗試,也順應了實體店轉型升級的趨勢。
“上超市吃飯”正在成為人們的新選項。不僅是物美,世紀聯華、永輝、盒馬、大潤發以及胖東來等大型超市的就餐區,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干飯”天堂。原本只是作為輔助模塊的餐飲,漸漸成為商超獲客吸金的有力武器。
“超市中引入‘平價食堂’,是拓寬業務賽道的策略。作為零售業態的重要形式,線下超市近年來面臨電商的沖擊,大賣場模式正在呈現疲態,很多傳統超市都在嘗試優化線下門店的消費場景,選擇快餐品類作為突破口,就是優化方式之一,于超市而言也是新的增長點,畢竟,餐飲是消費者的日常剛需。”星圖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介紹,餐飲與超市兩者的客群高度重合,這種模式可進一步實現客流的相互轉化,更大程度地挖掘消費市場需求,從而實現更大效益。
“聽說來這兒吃火鍋可以免費唱歌,有KTV包廂,不用多花錢,簡直是打工人聚餐‘去班味兒’的首選!”90后白領薛女士興奮地說。2024年7月,位于北京市朝陽區合生匯的湊湊火鍋推出“火鍋+茶憩+歡唱”模式的新店型,店內開設多個KTV包廂,可免費唱歌3小時。
此外,“電影+藝術沙龍+餐飲”“戲劇表演+餐飲”等混搭模式的商戶,也在社交平臺頗受歡迎。
業態混搭何以成為新趨勢?這是因為實體店需要尋找差異化的競爭策略,突破傳統經營模式。業態混搭的核心在于功能的集成,通過創新的場景設計,實體店可以實現“1+1gt;2”的效果。例如,一個購物中心可以同時擁有商店、電影院、健身房、兒童游樂場和美食廣場等多種業態,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的購物體驗。這不僅滿足了消費者對品質生活的追求,也提升了品牌的競爭力。
從消費的角度來看,業態混搭的興起是對現代消費者需求變化的精準捕捉。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現代消費者不再滿足于單一的購物體驗,而是更加追求社交互動和情感體驗。特別是年輕一代,他們不僅希望購買商品,更渴望參與到充滿社交互動和情感體驗的環境中。這也使得實體店需打造消費新場景,通過業態混搭滿足消費新需求。因此,業態混搭模式應運而生,通過提供有趣、新鮮或更具社交屬性的產品和服務,促進了消費者之間的互動,提升了消費價值。
“業態混搭本質上是功能的集成與創新的融合。”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指出,“在電商沖擊和成本壓力之下,這是實體行業根據多元消費需求進行的積極調整與自我革新。它不僅僅是經營模式的一次簡單更新,更是對傳統商業邏輯的一次深刻重塑。”
培育消費“新爆點”
2024年8月,董紅蓮在南京市秦淮區中山南路附近開了一家鮮花服裝集合店。推門而入,郁郁蔥蔥的綠植、開得正盛的鮮花擺滿了桌椅及陳列柜。在店內一角,兩排貨架掛著秋冬潮流服裝,顏色素雅、款式別致,小眾文藝感十足。
為何讓鮮花與服裝玩起“混搭”?董紅蓮笑著解釋:此前她在江寧區開了一家花店,經常做些直播宣傳,“有眼尖的顧客注意到我身上的衣服,爭相問衣服在哪兒買的”。
董紅蓮意識到,鮮花與服裝的客群高度重合,如果兩者協同,能進一步實現客流的相互轉化,更大程度挖掘市場需求。事實證明,在這家新店里,買花的顧客會挑挑店里的衣服,買衣的顧客也會順便捎束花回家。
在南京市玄武區長江路的美術大廈里,有一家名為ABC CAMPING COUNTRY的商鋪,二樓有家具、自然風服飾,下層則是咖啡茶飲區、露營裝備等,坐滿了年輕時尚的男男女女,不少顧客在此打卡、閑談。
“很喜歡這家店午后光影下的門頭,有說不出的感覺,和閨蜜來這拍照,也買到了風格特別的戶外服裝。”喝著咖啡的楊燁說。該店自2022年入駐南京以來,主打的是年輕人比較推崇的戶外生活美學。“我們把服裝店這一業態延伸出去,打造一個休閑的空間。兩種業態的結合,也有助于用咖啡去帶動服裝消費。”
如今,吃喝與穿搭“互補”,在服裝店賣咖啡成為一種潮流。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多個城市,咖啡服裝集合店正悄然走紅。這類集合店的咖啡大多由店主制作出品,定價在10元~30元,價格相對平價。不少店主表示,兩種業態的結合初心是為了用更高頻的咖啡去帶動低頻的服裝消費,“增設咖啡之后,顧客試穿的意愿更強了”。
“之前有個詞叫‘斜杠青年’,現在我們講究的都是‘斜杠消費’。比如去買衣服,如果同時還能聽聽音樂、喝杯咖啡是最好不過的。火鍋店里最好同時開一家奶茶店,不用跑兩個地方去買。”00后消費者林琳的說法代表了不少年輕人的想法。
除此以外,目前市面還流行著書店+咖啡、菜場+餐飲、茶咖+酒、餐+酒等業態混搭組合。
在山東省濟南市,書園、機遇空間、喜鵲書店、阡陌書店等不少實體書店紛紛開設多種經營模式,通過增設公共文化空間設計、賣咖啡等其他附加功能來營利,同時增加書店的文化、社交屬性。
位于大明湖畔的信尚書店便是如此。除了賣書外,他們還售賣咖啡、文創產品。信尚書店位于中央美術學院山東藝術教育中心的一樓、二樓,它和名師中心、少兒美育中心、信尚美術館、藝術湖景餐廳等業態構成一個大的藝術綜合體。
白色的外觀自帶文藝范,充滿文化藝術氣息的公共空間,搭配暖黃色的室內裝飾,成為氛圍感拉滿的拍照打卡勝地。信尚書店主理人張女士表示,目前他們只開設了一家書店,每逢節假日,顧客會多一些。“顧客哪個年齡段的都有,不少年輕人也會前來看書。”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院長潘教峰表示,要瞄準日益多元的消費需求,從便捷、品質、文化等供給端的多角度出發,加大創新投入力度,通過打造特色產品、提升服務能力等豐富百姓消費體驗、擴展消費增長空間。
復合體、混搭風、多維度……新銳商業的消費姿態,培育出讓人眼花繚亂的“新爆點”。業態混搭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豐富的選擇與體驗。如今,很多消費者不僅關注商品的價格與質量,還重視購物過程中的心理滿足,業態混搭的消費場景恰恰能滿足消費者的多元需求。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王琛偉認為,業態混搭既是場景創新,又是模式創新。其本質是功能的集成,能達成“1+1>2”的效果。
政策“添力加火”
業態混搭得以快速發展也離不開相關政策的支持。
2024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關于打造消費新場景培育消費新增長點的措施》,鼓勵培育購物消費新場景,推動購物消費多元融合發展。8月,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指出著力提升服務品質、豐富消費場景、優化消費環境,以創新激發服務消費內生動能,培育服務消費新增長點。
在北京,2024年4月北京市商務局等8部門聯合印發實施的《促進多元消費業態融合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提到:“培育一批多元消費融合品牌。支持企業開展跨界經營、異業合作,拓展新產品和新體驗;搭建一批多元消費融合平臺。”
在上海,2024年5月開始實施的《上海市食品經營許可和備案管理實施辦法》提出“對食品經營新業態、新模式,區市場監管部門可以自行組織或委托第三方機構開展食品安全評估,確有必要的,可以提請市市場監管局開展食品安全評估”,旨在支持多業態混合經營、融合創新。
“多元融合發展”“聯動促銷”,政策正為多業態混合經營“添力加火”。
在政策助推以及消費者喜愛之下,業態混搭現象越來越常見。隨著“混搭”消費場景不斷上新,消費氛圍更濃厚、場景更豐富、體驗更優質,實體商業逐步煥發出新的活力。
“傳統的消費場景是商家開店‘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單向地提供服務;消費新場景具有消費者參與、注重情感表達、體驗感豐富、線上線下融合等特點。”廣東財經大學教授、廣東省商業經濟學會會長王先慶表示。
“商家在創新時需謹慎選擇搭配的領域,將原本擁有獨立空間的文化產品自然匯聚到一起,例如書店與咖啡館的結合,能形成一種強有力的新型文化共享空間。”在南京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師范海潮看來,“業態混搭”構建起的全新消費場景,實現了不同業態之間的功能補足,給消費者提供情緒、社交價值,又能提升品牌競爭力,可以說此類空間開啟了文化生產、文化消費、文化共享與互動的另一種可能,不斷釋放出內需強勁動力。
從數據上看,業態混搭模式的效果顯著。數據顯示,2024年以來,我國新開業商場已超過170個,不乏以“業態混搭”為特色的商場。這些商場通過引進可持續概念、二手經濟相關品牌、策展式零售等新奇業態和品牌,點燃了大眾的消費熱情,推動了商業的發展。此外,一些傳統商場也在積極轉型,通過“業態混搭”提升吸引力,帶來新鮮有趣的購物體驗,捕獲偶然性消費。
但“混搭”不等于“亂搭”,而是瞄準痛點、有的放矢,立足自身優勢、揚長避短。比如,一些連鎖超市本就有農副產品源頭采購、從田間直達貨架的供應鏈優勢,無論辦食堂,還是代客加工烹制,經濟實惠,安全放心。在升騰的煙火氣中,超市更有人情味了,拉近了與顧客之間的距離,也刺激了消費行為。
展望未來,業態混搭將繼續在實體商業領域內發揮重要作用。在實體商業積極探索多業態混合經營的過程中,實體經營者如果把握好三個度——業態與場景邏輯的匹配度、游客體驗的舒適度、業態搭配比例的適宜度,實現多種業態巧妙、深度融合,其產生的聯動效應、疊加效應,將形成更多消費集聚區,引領時尚生活新方式,釋放促進城市消費的巨大乘數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