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實行軍銜制時期的專業勤務軍官(1955年10月~1965年6月)
1955年1月,全軍干部開始實行薪金制,干部等級取消軍委委員級,從軍委主席至副排職改為20級。2月8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全軍開始評定軍銜工作。9月16日,國務院第十八次會議通過新式軍銜服裝的報告,確定從1955年10月1日起,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始按照國家規定的新服裝制式著裝,并佩戴軍銜肩章,使用軍、兵種及勤務符號,以此區分各種專業類別軍官。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規定,授予少尉以上軍銜的干部稱軍官。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是軍隊的主體,國家干部的組成部分。軍官按業務性質分為指揮、政治、技術、軍需、軍醫、獸醫、軍法、行政等8類。指揮和政治軍官按照軍兵種劃分為步兵、騎兵、炮兵、裝甲兵、工程兵、鐵道兵、通信兵、技術勤務兵、公安軍、空軍、海軍、防空軍,其中,技術勤務兵包括防化學兵、汽車兵等。
技術、軍需、軍醫、獸醫、軍法、行政等軍官根據業務性質稱為勤務軍官。勤務軍官在各軍、兵種部隊中均有設立,根據其所屬專業分別授予相應軍銜。并在其軍銜前均冠以勤務名稱,如:技術上將、軍需中將、軍醫少將、海軍技術大校、軍法上校、獸醫大尉、行政上尉、軍醫中尉、技術少尉等。除海軍艦艇技術軍官稱為海軍技術軍官外,其他各軍兵種勤務軍官軍銜前無軍種區分。勤務軍官的最高軍銜為上將,最低軍銜為少尉。
技術軍官實際授予的最高軍銜為技術中將,所有軍官均在其軍銜前冠以技術二字。技術軍官一般在部隊科研院所、軍事院校從事科學研究、教學、相關專業的教育與學術研究,各種技術裝備、武器的科學研究、試驗、設計定型及相關技術保障勤務工作等。技術軍官主要包括:各級工程師、各級研究員、教授、講師、教師;繪圖員、實驗員、技術員等,還包括部隊中相關的測繪、氣象、通信電子、油料、車船、軍械、物資、營房、駐廠軍代表等技術勤務保障專業的相關人員。
軍需軍官實際授予的最高軍銜為軍需中將,所有軍官均在其軍銜前冠以軍需二字。軍需軍官一般從事部隊被服裝具、給養、飲食裝備器材和日常生活用品等物資的籌措、儲備、供應、管理,軍需技術裝備、軍用食品的科學研究,軍需專業教育訓練與學術研究,農副業生產、軍需倉庫、軍人服務社管理,以及指導部隊基層單位伙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軍需軍官包括:軍需部長、局長、處長、科長、股長、軍需助理員,艦艇軍需主任,軍需教員,軍需倉庫主任、業務處長,以及從事財務工作的各級專業財務人員。
軍醫軍官實際授予的最高軍銜為軍醫中將,所有軍官均在軍銜前冠以軍醫二字。軍醫軍官按照專業職務劃分為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治(主管)醫師、醫師(住院醫師)等。軍醫軍官包括:各級院長、所長、門診主任、衛生隊隊長、各級業務部門主任,以及從事醫務工作的各級軍醫和衛生防疫人員。在軍事醫療單位從事醫藥管理、調劑和分發等工作的醫療衛生人員稱為司藥,在醫療單位中還包括醫士(助產士)和衛生防疫員(婦幼保健員)。醫士和衛生防疫員一般由軍隊職員擔任,不授予軍銜但屬于干部。1960年以后,部分軍隊職員改為現役軍人,并授予相應軍銜。
獸醫軍官實際授予的最高軍銜為獸醫大校,所有軍官均在軍銜前冠以獸醫二字。獸醫軍官包括:各級業務部門領導、研究人員,部隊各級獸醫所長、隊長、業務部門主任,以及從事獸醫工作的獸醫生和軍馬、軍犬、軍鴿等相關役用獸防疫事務的人員。在編制有軍馬(騾)的單位中還包括蹄鐵、鞍技等專業軍隊職員,1960年以后,這部分獸醫專業的職員改為現役軍人。此后由于武器裝備更新,部隊軍馬數量逐年減少,獸醫組織機構經多次調整日益精干。獸醫人員雖然減少,但素質明顯提高,全軍在編獸醫干部受過專業院校教育的占70%以上。
軍法軍官實際授予的最高軍銜為軍法上將,所有軍官均在軍銜前冠以軍法二字。軍法軍官分別屬于各級軍事法院和軍事檢察院(院、庭、處、科)的各級審判機關、公訴機關等。包括:軍事法院院長、各庭庭長、各業務處長、審判員、書記員,軍事檢察院檢察長、各庭(局)長、各業務處長、檢查員等。
行政軍官軍銜設行政少尉至行政大校,如有符合晉升將官條件者,按照指揮軍官軍銜授予,大校以下軍官均在軍銜前冠以行政二字。行政軍官分別屬于部隊各級團以上機關、院校、科研單位等。包括:各級機關事務管理局長、各行政處長、行政科長,各級科員,機關食堂主任,各級管理處長、科長,以及從事總務工作的各級管理員等。
除《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所列上述軍官軍銜類別外,還規定了軍樂隊、文工團、體工隊的軍官類別,軍樂隊軍官屬于專業勤務軍官,可授予相應的軍官軍銜,實際最高軍銜為上校。文工團、體工隊的軍人屬于專業軍人,只佩戴綴有專業符號的肩章,使用軍兵種符號,并不授予軍銜。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各種勤務軍銜授予的是負責和從事相應軍隊勤務工作的軍官。比如,某野戰醫院主管院長為軍醫軍官(軍醫中校),醫院政治委員則授予政治軍官軍銜(中校),負責醫政的副院長一般為軍醫軍官(軍醫少校),負責行政的副院長一般為行政軍官(行政少校)。若該野戰醫院屬于空軍編制,一應軍人都穿空軍軍服,佩戴空軍天藍色領章和軍銜肩章,使用軍醫符號,而醫院內服役的士兵則按照所屬軍種穿著軍服,佩戴相應的軍種符號。如屬于海軍編制則一應配發海軍軍服,使用海軍領章和肩章。
1955年國防部公布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編制軍銜》,是對軍官每一個具體職務的規定,每一軍官職務均須在定員編制表內規定其相當的編制軍銜。一般不得高于編制軍銜,但可低于編制軍銜一級至兩級;在特殊情況下,可高于編制軍銜一級。授予尉官的軍銜高于編制軍銜時,須經國防部批準。同時還規定,授予各軍事學院和各軍事學校教授、教員的軍銜(一般為技術軍銜),可高于編制軍銜。
1955年頒布《軍官職務編制軍銜》,對專業勤務類軍官的編制軍銜作出相應規定。當時編制軍銜主要是對上將(軍銜)和總參謀長(職務)以下軍官的職務作出規定,專業勤務軍官的編制軍銜和主要職務規范如下。
編制為將官軍銜的主要職務(包括跨將官和校官2個等級)為:
中將至上將為軍委各總部二級部部長。主要包括總后方勤務部下設的衛生部、軍需部、油料部、營房管理部、軍需生產部各部長,及總財務部、總軍械部副部長等。
少將至中將,包括沈陽、北京、濟南、南京、廣州、昆明等6軍區的后勤、財務部長。
少將為各軍區空軍及海軍艦隊的后勤部長。
大校至少將為各總部二級部下屬局長,除總后各部外,還包括總軍械部下屬組織計劃局、武器供給局、彈藥供給局、基本建設局、武器訂購局、彈藥訂購局、雷達探照燈管理局、軍械科研局、財務局局長,總財務部下屬工程建筑經費局、工廠倉庫經費局、會計局、外匯局、預算財務局、勞動工資局局長,以及沈陽等6軍區后勤部參謀長。各總部所屬各部直轄處處長、下轄局副局長,沈陽等6軍區后勤部各部長,各省軍區后勤部長。
編制為校官軍銜的主要職務(包括跨校官和尉官2個等級)為:
上校至大校為總部二級部直轄處副處長,沈陽等6軍區后勤部所轄各副部長。師后勤、技術副師長,兵團司令部各專業勤務處長。
上校為兵團司令部各業務處長。
中校至上校為軍軍法處長,各總部業務科長、一級助理員。沈陽等6軍區后勤部門各科科長。
少校至中校為師衛生主任、一級秘書。師軍法處長、財務科長,步校財務科長。
少校為軍后勤油料、直供處主任,師獸醫主任,三級助理員、二級秘書。
大尉至少校為師機要、管理科長、協理員,師后勤各科長。四級門診部主任,主治軍醫,一級軍醫。
編制為尉官軍銜的主要職務為:
大尉包括團各股股長,衛生主任,師后勤各科副科長,四級助理員、三級秘書。
上尉至大尉包括氣象臺臺長,團防化、獸醫、財務、軍械主任,機要、管理股長。
上尉包括團軍需、給養主任,五級助理員、四級秘書,二級軍醫、獸醫。
中尉至上尉包括團助理員、二等氣象臺長、行政管理員。
少尉至中尉包括秘書、各種技師、化驗室主任、氣象預報員。各種技術員,財務科處會計、出納,藥劑師,助理軍醫。
少尉包括司藥、化驗員、護士長,助理獸醫。
1958年7月,中央軍委擴大會議通過《關于改變組織體制的決議(草案)》,規定軍委下設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后勤部3個總部,恢復軍委三總部體制。其中,中央軍委通過總后勤部領導和管理軍隊各項專業勤務,組織實施軍隊后勤保障。調整后隸屬于總后勤部的專業勤務部門包括:軍需部、衛生部、財務部、油料部、營房管理部、軍需生產管理部、汽車拖拉機管理部、獸醫管理局等二級部(局)。
1960年4月19日,總參謀部發布《關于修改某些機構、職務名稱事的通知》,其中規定:在部隊各級后勤機關中承辦具體業務工作人員的職務統稱助理員。助理員必須從軍政素質較好的,并經專業院校培訓或有實踐經驗、精通后勤業務的現役軍官中選任。主要編配在團以上部隊、機關后勤部(處),軍區以上的司令部、政治部及院校、科研和醫療單位的后勤部門也編有助理員。其行政及軍銜等級,依其所屬單位編制等級、個人工作成績和資歷確定。按工作性質,可區分為財務助理員、軍需助理員、生產助理員、軍械助理員、運輸助理員、油料助理員、衛生助理員、物資助理員、營房助理員等。
《關于改變組織體制的決議(草案)》規定,軍事法院和軍事檢察院劃歸總政機關領導,對外則保留獨立名義,軍法軍官歸口管理是總政治部,但具體業務和工作性質還是從事軍事法律等專業工作。1965年,最高人民檢察院軍事檢察院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檢察院。1969年底,解放軍軍事法院和其他各級軍事法院相繼取消。1970年初全部撤銷解放軍軍事檢察院和各級軍事檢察院,其所負責的工作并入總政治部保衛部。
鑒于首次實行軍銜制時,普遍存在職務高而軍銜低的情況,1960年6月,國防部頒布重新修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編制軍銜》。根據當時的實際軍銜情況,將各級軍官職務的編制軍銜均降低一至二級,使軍官職務編制軍銜由1955年時的一級職務一級軍銜,修改為一級職務三級軍銜或二級軍銜,并且壓低了編制軍銜的下限,以法規形式承認并肯定了“職高銜低”的軍銜偏低情況。
1962年1月29日,中央軍委決定按照國家規定,在軍隊部分專業技術干部中確定職務名稱。2月9日,總政治部發出《關于軍隊科學技術干部職務名稱和提升問題的通知》,規定科學研究教學、工程技術、醫藥衛生技術等部門中專職從事科學技術管理工作的干部,根據其所在單位的專業性質,分別采用相應專業技術職稱。但這項制度實行了一段時間后,因“文化大革命”而停頓。軍隊專業技術干部的職稱一般分為四級,分別為:
在高等技術院校擔任自然科學課程的教師,分為: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
科學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分為: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理研究員、研究實習員。
工程技術人員,分為:總工程師、副總工程師、工程師、技術員。
衛生技術人員,分為:科主任、副主任、主治軍醫、軍醫。
1963年9月28日,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02次會議通過《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修正)》。這次修正對軍官的業務性質作出調整,取消指揮軍官和政治軍官的兵種區分,簡化為陸軍軍官、海軍軍官、空軍軍官。軍官按業務性質分為指揮軍官、政治軍官、技術軍官、軍需軍官、軍醫軍官、獸醫軍官、軍法軍官、行政軍官的分類不變,但在軍官的軍銜區分中,指揮軍官和政治軍官軍銜區分為陸軍軍官、空軍軍官、海軍軍官,其他的技術軍官、軍需軍官、軍醫軍官、獸醫軍官、軍法軍官、行政軍官軍銜區分并未改變。
1955年11月25日,根據總參謀部《關于軍銜肩章、領章、軍(兵)種、勤務符號佩戴區分的暫行規定》的要求,在軍銜肩章的邊線、縱線和領章底色上使用兵種色。兵種色區分為3種,陸軍、公安軍、防空軍(不含高炮、探照燈、雷達等戰斗部隊)為正紅色,海軍、公安軍海巡部隊為黑色,空軍、防空軍戰斗部隊、海軍航空兵為天藍色。同時規定,各類勤務軍官按照其所屬的軍兵種佩戴相應顏色的領章,如海軍軍醫佩戴黑色領章,空軍軍醫佩戴天藍色領章,陸軍和公安軍軍醫佩戴正紅色領章。
解放軍在實行軍銜制時,也制定了專業勤務符號表示軍人所擔負的勤務,并與領章、肩章配合使用。其中,技術、軍需、軍醫、獸醫、軍法軍官根據所屬軍種佩戴軍種領章,并使用相應的勤務符號,行政軍官則按照所屬軍、兵種佩戴相應的軍、兵種符號。各種符號除獸醫為銀白色銅制以外,其他均為金黃色銅制。
各軍、兵種軍官的專業勤務符號為:軍醫為金色襯底的紅十字,獸醫為銀色襯底的紅十字,軍法為盾牌和兩把交叉的寶劍,軍需為紅五角星外圍麥穗和齒輪,技術為交叉的鉗子和扳手。文工團和體工隊的專業軍人佩戴肩章符號,用松枝環繞的古笙代表文工團,用松枝環繞交叉的戟和寶劍代表體工隊。各種符號在外形上分為早期和后期等多種版本,外形、材料等根據各廠家和生產時間上略有不同。
專業勤務軍官按照所歸屬的軍、兵種佩戴穿著相應的軍種帽徽和軍服,同時佩戴勤務類軍銜肩章。肩章外形與指揮類肩章一致,常服為梯形頭肩章,禮服、大衣肩章為斜邊形肩章,軍銜肩章的邊線和縱線的兵種色與領章一致。1955年9月規定,各軍兵種的技術、軍需、軍醫、獸醫、軍法、行政軍官的軍銜肩章底板為銀白色金屬絲編織底,校尉級軍官肩章縱線為軍兵種色編織帶,肩章邊線為所屬軍兵色,分為紅色(陸軍、公安軍)、天藍色(空軍、海軍航空兵)、黑色(海軍、公安軍海巡部隊)3種。校官肩章為2條兵種色縱線,尉官肩章為1條兵種色縱線,在肩章上縱向釘綴不同規格的金黃色仿刺繡金屬五角星(校官20mm大五角星,尉官18mm小五角星),大校(大尉)4顆、上校(上尉)3顆、中校(中尉)2顆、少校(少尉)1顆,準尉肩章不綴五角星。
勤務將官肩章與指揮將官肩章外觀一致,為銀白色金屬絲編織底(實際授予時改為金色底板),兵種色肩章邊線,肩章上縱向繡有金黃色(實際授予時為銀色)金屬刺繡五角星,上將3顆、中將2顆、少將1顆。
1957年5月22日,經總參謀部批準,軍樂團使用新增設的軍樂團符號,軍樂團符號為交叉的軍號。軍樂團的指揮、政治軍官均佩戴金色軍樂團符號,士兵佩戴銀色軍樂團符號。
1958年1月18日,國防部發布《修改部分現行軍服和肩章、領章的命令》,規定軍官、學員增發軍銜領章平時佩戴使用,代替原肩章、領章。現行的肩章和領章仍予保留,并將銀白色勤務軍官肩章取消,統一換為金色底板的軍銜肩章。同時,為了節省貴重金屬材料和方便官兵作戰、訓練、勞動和學習,將肩章改為節假日或重大活動、集會,以及出國或外交等場合佩戴。
1958年5月初,全軍開始陸續配發新式軍官(學員)軍銜領章,58式軍銜領章分為常服領章和大衣領章2種,外形為三面鑲黃色包邊的兵種色領章。領章底版分為紅色(陸軍)、天藍色(空軍、海軍航空兵)、黑色(海軍)3種,不加軍兵種及勤務符號,軍銜表達方式不變。將官領章為金屬絲包邊兵種色領章刺繡金色金屬絲五角星,校官領章釘綴黃色縱線2條,尉官領章釘綴黃色縱線1條,使用銀色小五角星表示級別。58式軍官領章只做軍種區分,沒有兵種和專業勤務區分,專業勤務軍官與指揮、政治軍官的軍銜領章樣式一致。文工團和體工隊的專業軍人在1958年以后增加領章符號。1958年以后,除了在特定場合和時機外,58式軍銜領章(包括解放帽等標志物和符號)在實際上已經完全替代了55式軍銜肩章和軍兵種勤務符號,成為當時軍人使用最多的軍銜標志。(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