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沿岸,海浪陣陣,微風低聲訴說著古老的貿易故事。在機械設備繁忙運轉的轟鳴聲中,一座大型港口拔地而起。錢凱港是中秘共建“一帶一路”重要項目,承載著秘魯發展繁榮的愿景,成為中拉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典范。
自秘魯首都利馬出城向錢凱港,大約80公里的路程,會遇見無數奇景。大體向北的路上,東邊,戈壁、沙漠、褐色高山幾乎連綿無盡,西邊卻能遠眺波光粼粼的太平洋。兩小時的車程,山路爬升,海拔給耳膜帶來壓力;坡度下降,由海至山的腹地竟現出大片農田,當地人在那里種植玉米、馬鈴薯及水果。陽光耀眼,空氣熱烈,山路轉過彎道,視線盡頭,是海中延伸的一處L形防波堤,以及并排矗立的藍色岸橋——吸引世界目光的錢凱港就在那里。
當時間線拉回到2024年的11月14日,錢凱港開港了。一條聯通太平洋東西兩岸的嶄新航路正式貫通。
從錢凱港出發,載著秘魯藍莓、葡萄、牛油果等農產品的貨輪駛往中國上海,來自中國的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和太陽能電池等產品進入秘魯乃至拉美市場……
錢凱港的活力,折射出中秘、中拉貿易的潛力,也承載著美好生活的希望。
錢凱港是什么港?
錢凱港位于南美洲西岸,距離秘魯首都利馬北部約80公里,面向太平洋,是南美西岸一個不可多得天然深水港,最大水深可達17.8米,可處理超大型集裝箱船舶;同時,項目第一階段工程包含4個總長達1500米的碼頭,配置先進專業起重機和自動化運輸車,可接納全球最大貨輪,極大提升了裝卸效率。
在全球經濟版圖中,港口之于國際貿易的重要價值不言而喻。一個良好的港口設施可以提高貨物的運輸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并縮短物流時間。同時,它也能提供貨物的組織、分撥、裝卸等附加服務,為國際貿易提供便利。
長期以來,南美洲的港口基礎設施建設,一直是制約其經濟發展的瓶頸。錢凱港建成之前,無論是秘魯的卡亞俄港、智利的瓦爾帕萊索港、厄瓜多爾的瓜亞基爾港,都是“淺灘型”港口,普遍存在水深不足、吞吐量有限等問題,難以適應現代海運的需求。
這種基礎設施的滯后,直接影響了南美洲國家的對外貿易。巴西、玻利維亞、巴拉圭等南美洲東側國家,只能通過巴拿馬運河或者向南繞過麥哲倫海峽,才能與東亞、東南亞進行貿易往來,航行時間長達一個半月。
而錢凱港的出現,徹底改變了這個窘境。隨著錢凱港的正式運行,從南美洲出口至亞洲市場的貨物運輸直航時間大幅縮短。
國際上的許多海運專家、地理學家和經濟學家都認為,錢凱港時間快、吞吐量大和現代化程度高等優勢,有助于改進拉美貨運物流的現有格局,可以為鄰國開發新的貿易路線并改善其進入全球市場的渠道,提升拉美作為整體的競爭力,還能優化拉美進入亞洲和全球市場的進出口貿易通道,使包括秘魯、巴西等在內國家的貨物不用再繞道中美或北美,更快、更便捷地駛離南美洲。
“2023年,拉丁美洲的國家,特別是南美洲的國家都增加了對亞洲的貿易。以秘魯和智利為例,兩國一半以上的商品出口到亞洲。但是(南美洲和亞洲之間)沒有直達的海運航線。”秘魯圣馬科斯國立大學亞洲研究中心主任、經濟學教授卡洛斯·阿基諾表示,以錢凱港作為起點,開設直接通往亞洲的航線,意味著將節省運輸時間,預估可能會減少10天~12天的運輸時間。“更短的時間意味著更低的成本,借此,我們可以向中國出口更多產品,也將從中國進口更多產品。”
隨著港口逐步擴建和二期工程推進,錢凱港年吞吐量有望達到150萬標準箱(TEU)。
此外,錢凱港與泛美公路相連、直達首都利馬,廣泛輻射秘魯及拉美各國,從而推動構建從沿海到內陸、從秘魯到拉美其他國家的立體、多元、高效互聯互通格局,帶動拉美和加勒比地區整體發展和一體化建設。
秘魯的新發展機遇
“De Chancay a shanghai”“從錢凱到上海”,在西班牙語中,錢凱和上海的發音相似。隨著錢凱港的開港,這句秘魯的流行語變成了現實。原本相隔廣袤的太平洋,直線距離超過1萬公里的兩地,如今航程大大縮短,貿易便利性得到了極大提高。
每年進入秋冬季,一盒盒來自秘魯的藍莓,都會跨越山海來到中國。利用南半球的季節差,秘魯的藍莓在中國市場十分熱銷——兩國雖然相距1.7萬公里,但中國已經是秘魯藍莓的第二大買家。不僅僅是藍莓,秘魯的牛油果等農產品也受到了中國消費者的青睞。
錢凱港的全面運營,不僅大幅縮短了運輸時間,降低物流成本,還帶動了秘魯及周邊地區經濟發展。
PromPerú(秘魯出口和旅游促進委員會)稱:“運輸時間的縮短讓我們能夠以更低成本將水果運至中國市場,這是巨大的利好。”
在貿易往來方面,近年來,秘魯通過進博會的平臺把更多高附加值的農產品出口到中國來。目前,秘魯是中國藍莓、牛油果的第一大供應國,中國老百姓也越來越多地認識和喜愛更多來自秘魯的產品,如藜麥、葡萄、羊駝毛制品等。公開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中秘雙邊貿易額達到158.6億美元,同比增長6.2%。其中,中國從秘魯進口84.3億美元,主要為銅礦、鐵礦石和魚粉;對秘魯出口74.3億美元,主要包括機電產品、紡織品和化工產品。投資方面,2024年上半年,中國對秘魯新增投資7.8億美元,同比增長18%,主要投向清潔能源、數字經濟和農業加工領域。
然而,長期以來,這個國家的物流和貿易卻“被卡在”一個瓶頸里。南美洲對太平洋一線沒有深水港,秘魯的卡亞俄港,僅僅能通行小噸位的船只。錢凱港的建成,對于秘魯而言,是物流領域的一次革命性飛躍。相較以往的傳統航線,錢凱港至中國的海運時間從35天~40天縮短至23天,物流成本降低20%。從時間和成本的雙重節約到運輸效率的顯著提升,這條新航線無疑將成為中國與秘魯之間貿易合作的強力推動器。
在錢凱港帶動下,秘魯倉儲、物流、加工等產業將得到迅速發展,形成一條完整產業鏈,這不僅優化了產業結構,更為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隨著錢凱港持續釋放區域物流樞紐潛力,秘魯更多地區將享受其帶來的發展紅利。據秘魯中央儲備銀行估計,在運營的第一階段,錢凱港將貢獻0.3%的GDP,所有基礎設施得以完善后,該港口可能貢獻0.9%的GDP。錢凱港的建設總共將創造約1300個直接就業崗位和約8000個間接就業崗位。
隨著錢凱港的開通,發展當地旅游業也成為錢凱市市長阿爾瓦雷斯對錢凱市未來的構想之一。他表示:“我們加大了對旅游業的投入,讓游客們知道錢凱港在哪里,同時我們也增加了對私人投資建設的配套服務投入。”據秘魯媒體報道,效仿中國經濟特區的形式,錢凱市也將受益于私營特別經濟區的政策。根據錢凱市市長辦公室的計算,從2025年開始,錢凱市的人口將以12.5%的速度增長。他說:“移民率遠超出生率,10年內,錢凱市的人口可能會翻一番。”
拉丁美洲的“新加坡”
錢凱港分為3大功能區:操作區包括碼頭、海運通道及集裝箱存儲區;入境區設有前港、海關檢查和物流服務設施;并配備1.8公里隧道,為貨運提供獨立通道。據報道,錢凱港2024年11月中旬完成第一階段建設后,第一年的吞吐量將達到100萬個集裝箱。接下來的第二階段建設預計將在4年內完成。
錢凱港的建設和運營,不僅為秘魯帶來了經濟利益,也為整個南美洲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支持。根據統計數據,自港口運營以來,南美洲的商品出口量顯著增加,許多國家的經濟增長也因此受益。
歷史上,港口一直是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正如古代的絲綢之路,連接了東西方的貿易與文化交流,現代的港口同樣在國際貿易中扮演著關鍵角色。錢凱港的開啟,不僅是秘魯的一大步,更是南美洲經濟一體化進程中的重要一環。
“我們的目標是成為拉丁美洲的新加坡,這樣貨物就可以通過這里運往亞洲。”秘魯交通和通信部部長勞爾·雷耶斯說,當巴西、委內瑞拉、玻利維亞、阿根廷等國家的貨物需要運輸到亞洲時,它們就會想到秘魯是通往亞洲的出口,“這就是我們的目標。”
在錢凱港的建設中,中國輸出最先進的港口建設技術和管理技術,秉持綠色低碳建設理念和開放包容、不排斥第三方的原則進行合作建設,成為中秘共建“一帶一路”的標志性項目。
2000多年前,中華民族的先輩闖蕩出連接東西方的海上絲綢之路。500多年前,秘魯先民印加人修建起縱貫安第斯山脈南北的印加古道。如今的錢凱港,正在成為“新時代的印加古道”新起點。“從錢凱到上海”,不僅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在秘魯的生根開花,也是一條新時代亞拉陸海新通道的誕生。
錢凱港的啟用將為推動中拉貿易作出更大貢獻。秘魯總統博魯阿爾特曾介紹,一旦錢凱港投入運營,從南美洲到中國的貨物運輸時間將從45天減少到23天。厄瓜多爾、智利、哥倫比亞等國也都將因此獲益。這樣的便利,是中拉合作中一種實實在在的“雙贏”。
在港口啟用之后,經由錢凱港運輸的貨物會先直達上海,然后再根據需求運往亞洲市場的其他地點。太平洋西岸的日本、韓國,可以通過上海,共用這條橫跨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海上快速路”,東岸的美國,同樣可以借助這一新航道的東風到亞洲。
秘魯是最早同中國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拉美國家之一,也是最早同中國簽署一攬子自由貿易協定的拉美國家。如今,錢凱港建成后,將成為拉美地區新的樞紐港和太平洋門戶港,也因此牽動了整個拉美地區政界、工商界和媒體的視線。
“錢凱港預計將成為一個集散港口,為巴西等國貨物的出口提供便利,特別是來自巴西多地的冷凍肉類和大豆。”秘魯Canal N電視臺這樣報道稱。
《共和國報》認為,錢凱港將為秘魯以外的其他拉美國家也帶來諸多益處,比如促進拉美與亞洲的經濟和商業一體化,為鄰國開發新的貿易路線并改善其進入全球市場的渠道,提升拉美作為整體的競爭力,從而推動該地區港口現代化升級。“作為物流樞紐,錢凱港的建成或將吸引更多外資,不局限于秘魯,它還將提升周邊國家的物流基礎設施,產生連鎖效應。”報道援引專業人士的話評論稱。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新典范
太平洋沿岸,海浪陣陣,微風低聲訴說著古老的貿易故事。在機械設備繁忙運轉的轟鳴聲中,一座大型港口拔地而起。錢凱港是中秘共建“一帶一路”重要項目,承載著秘魯發展繁榮的愿景,成為中拉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典范。
當地時間2024年11月14日晚7時許,秘魯首都利馬總統府一層埃萊斯普魯廳,燈火通明,氣氛熱烈。習近平主席同秘魯總統博魯阿爾特以視頻方式共同出席秘魯錢凱港開港儀式。
“短短幾年時間里,一座現代化的港口拔地而起,令人振奮和鼓舞。”習近平主席在開港儀式致辭中說,“從錢凱到上海”,我們正在見證的,不僅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在秘魯的生根開花,也是一條新時代亞拉陸海新通道的誕生。
作為中企在秘魯投資建設的第一個大型交通基礎設施項目,錢凱港始終堅持“一帶一路”共建共享的核心原則,推動經濟合作從單向輸出向雙向交流轉變。其建設注重通過平等對話和互利共贏的方式,與合作國家建立深厚的信任關系,樹立了中國推動全球化發展的正面形象。通過這些努力,錢凱港不僅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成功實施提供了寶貴經驗,也為世界樹立了一個基于合作共贏、共建共享的國際合作典范。
值得一提的是,錢凱港不僅是一座促進發展繁榮之港,也是一項綠色工程。中國通過參與和推動如錢凱港這樣的項目,在多個層面上推動綠色發展:綠色技術和標準方面,中國積極應用綠色港口的設計和運營理念,包括使用節能技術和環保材料,以及實施高效能源管理措施,減少港口運營對環境的影響。促進清潔能源的使用方面,錢凱港的建設和運營或將促進清潔能源的使用,比如通過安裝太陽能板或風力發電設施來為港口設施供電,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此外,通過縮短運輸距離和時間,錢凱港能夠降低整體物流成本,從而減少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高效的港口運營有助于減少船舶等待時間和燃料消耗。
2019年中秘兩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以來,兩國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成果豐碩。
2023年4月,由中秘兩國建設者共同修建的卡亞俄綠色海岸公路項目全線通車。通車1年來,不僅便捷了當地居民的出行和物流運輸,而且拉動了地區旅游業發展,成為中秘友好合作實實在在的成果。該項目極大緩解了當地交通壓力,不僅可以讓車輛從利馬城區快速抵達卡亞俄港,前往利馬豪爾赫·查韋斯國際機場也更加便捷。
2024年1月23日,由中企承建的秘魯首條通往印加古城遺址的馬丘比丘公路隧道項目全線貫通,該隧道通車不僅極大改善了該地區滯后的交通條件,大力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發展,還助力當地的水果和農產品更便捷銷往外地,有利于地區經濟發展。
2024年11月21日,中國與秘魯產能合作項目秘魯圣加旺水電站項目引水隧洞全線貫通,標志著項目全面轉序為隧洞襯砌及機電設備安裝,為后續施工和項目投產發電打下堅實基礎。該水電站位于秘魯東南部,總裝機容量20.93萬千瓦,建成后將是秘魯第六大水電站,年均發電量約12.52億千瓦時,相當于減少33.8萬噸二氧化碳排放,同時有助于緩解秘魯南部地區的用電緊張情況,促進當地工業及區域經濟發展。
…………
中秘共建“一帶一路”務實合作的累累碩果,凝聚著兩國人民攜手發展的共同心愿,也展現出兩國未來合作的光明前景。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向新而行
事實上,錢凱港建設不僅是深化中拉經貿關系的重要動力,也是推動區域共同繁榮的關鍵紐帶。歷史上,中秘人民曾通過海上絲綢之路互通有無,錢凱港,這一“新時代的印加古道”新起點,正開辟中拉貿易往來新通道。
中拉在資源稟賦、產業結構等方面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發展戰略相互契合,加強合作具備天然優勢。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雙方在傳統領域務實合作不斷深化。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合作框架下,中國與包括秘魯在內的22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在港口、運輸、科技及資源開發等多個領域展開深入合作。
近5年,中國擴大了對拉美國家農產品和礦物的進口規模,其中不乏生產高技術產品所需的“關鍵性礦產”,推動了中拉價值鏈貿易快速增長。拉美地區銅、鋰、鈷和鎳4種關鍵礦物儲量豐富,也是重要的礦物出口地區。未來,繼續加大中拉礦業投資,推動從資源開采到加工制造的全產業鏈合作,將成為深化中拉價值鏈合作的一個重要方向。
與此同時,中國已成為拉美國家最主要的綠色產品進口來源地,中國的綠色科技產品有力推進了拉美國家的綠色低碳轉型。此外,中國還持續加大對拉美國家農業技術和加工領域投資,增強了拉美國家農產品的全球競爭力。
從阿根廷貝爾格拉諾貨運鐵路重建項目,到牙買加南北高速公路項目,再到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的鳳凰工業園……一個又一個重大項目持續推進落地,促進互聯互通,創造發展機遇,造福百姓民生,點亮共同發展的希望之光。
如今,中拉貿易額已接近5000億美元。聯合國發布的《2024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國際貿易展望》報告顯示,中國將是拉美增長最快的出口市場。
隨著中秘貿易投資的高速增長,中拉之間的貿易往來將更加頻繁。未來,錢凱港將繼續發揮物流樞紐的作用,連接中國與拉美各國,促進商品、技術和文化的交流。
在貿易方面,錢凱港將進一步縮短物流時間和降低成本,提高貿易效率。隨著自貿協定的升級和“一帶一路”合作的深入推進,中拉之間的貿易規模有望繼續擴大。更多的中國企業將進入拉美市場,拉美國家的優質產品也將更便捷地進入中國市場。
在科技領域,中拉合作將更加緊密。錢凱港引進的先進技術,如5G和無人車輛等,將為拉美地區的科技發展提供示范和借鑒。雙方可以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領域開展合作,共同推動科技創新。
在文化和旅游方面,錢凱港將成為中拉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隨著人員往來的增加,中國和拉美國家的文化將相互融合,增進彼此的了解和友誼。同時,拉美豐富的旅游資源也將吸引更多的中國游客,促進旅游業的發展。
中國詩句說:“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拉美諺語說:“真正的朋友能夠從世界的另一頭觸及到你的心靈。”跨越大洋的合作故事仍在延續,中拉人民的友誼日益深厚。
從錢凱起航,穿越太平洋的浩浩波濤,中拉命運共同體的大船駛向新的壯闊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