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為了在早期對蘿卜的耐鹽性進行評價鑒定,本研究以6份不同類型的蘿卜種質為材料,對其萌芽期耐鹽能力評價的適宜鹽濃度進行篩選,進而用篩選確定的鹽濃度對107份蘿卜種質進行脅迫試驗,分析其對發芽勢、發芽率、相對發芽勢、芽鮮重、芽根長、相對根長、芽長、相對芽長共8項指標的影響,并利用相關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隸屬函數分析和聚類分析法對萌芽期耐鹽性進行綜合評價。結果表明,NaCI濃度為200mmol/L時,6份蘿卜種質的發芽勢和發芽率顯著下降,但發芽率多在60%左右,確定其為耐鹽性評價的適宜濃度。用200 mmol/L NaCI對107份蘿卜種質進行萌發期耐鹽性脅迫分析,8項指標均存在一定變異,其中發芽勢的變異系數最大,芽長的變異系數最小。鹽脅迫下蘿卜種質的發芽勢、發芽率、芽根長、相對發芽率、相對根長、相對芽長之間呈極顯著正相關。鹽脅迫下蘿卜種質各項指標的主成分分析結果顯示,前3個主成分的累計貢獻率高達80.687%。利用隸屬函數法和聚類分析法分別對供試蘿卜種質的耐鹽性進行排序和聚類,兩項分析結果的一致性較好,篩選出強耐鹽種質5份,分別為:101號(春白玉)、70號(揚州圓白)、89號(德高良峰紅)、79號(華夏壹品)和91號(一點紅)。本研究結果可為蘿卜耐鹽性評價鑒定提供數據支持,為今后耐鹽新品種培育提供參考。
關鍵詞:蘿卜;萌芽期;耐鹽性;主成分分析;隸屬函數分析;聚類分析
中圖分類號:S602.431.3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1-4942(2025)01-0030-10
鹽堿地是我國中低產土壤中的主要類型之一,土壤中鹽分過多時植物無法正常生長。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糧農組織不完全統計,全球鹽堿地面積為9.543 8億公頃,僅次于風蝕和水蝕土地,居第三位。我國鹽堿地總面積為9 913萬公頃,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北、華北和沿海地區的17個省市,嚴重制約著我國的農業發展,每年造成不可忽視的經濟損失。因此,在挖掘發揮高產田潛力的同時,加大鹽堿地等中低產田的改造和利用,對擴大作物種植面積,提升其利用價值和農業增產具有重要意義。
蘿卜(Raphanus sativus L)是我國重要的傳統蔬菜作物,全國各地廣泛種植,栽培面積約120萬公頃,居蔬菜第五位。因具有產量高、耐儲存等優點,蘿卜在保障蔬菜供應等方面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已有研究表明,蘿卜是一種較耐鹽的蔬菜作物,在鹽脅迫環境中可以通過自身調節降低或消除脅迫危害來維持正常生長。萌芽期是蘿卜形態建成最早的時期,也是整個生育期對鹽脅迫最敏感的時期,鹽脅迫直接影響到蘿卜幼苗的建成和產量,因此萌芽期可以作為評價蘿卜種質耐鹽能力的關鍵時期。不同作物萌芽期的耐鹽性鑒定指標和方法不盡相同,盡管目前國內已對許多作物開展了耐鹽性的鑒定與評價,但關于蘿卜萌芽期耐鹽性鑒定的研究尚少,且研究所用材料不同、數量不同所得研究結果也存在一定差異。基于此,本試驗以107份蘿卜種質為材料,對適宜的萌芽期耐鹽性鑒定評價方法進行研究篩選,進而對不同種質的萌芽期耐鹽性進行分析和綜合評價,以期為后續耐鹽蘿卜品種選育提供基礎數據支持。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本研究所用的107份蘿卜種質由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提供,包括綠蘿卜38份、白蘿卜27份、心里美蘿卜9份、紅皮蘿卜27份、紫蘿卜5份和黑蘿卜1份(表1)。選用圣蘿紅玉、北京雜交滿膛紅、南畔洲、圣蘿東玉、開拓者、白玉春(編號為102-107)6個不同類型材料進行萌芽期耐鹽性鑒定評價的適宜濃度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