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為解決傳統課程質量評價指標與課程學習契合度不高,課程講授主觀化、單一化的問題,在OBE教育理念的基礎上,采用線性回歸分析方法對課程評價的數據進行分析、挖掘,篩選出了更加契合課程學習的課程評價指標,用以協助高校提升課程學習質量。實驗結果證明,該方法有效改善了課程評教分離、評價方式單一的傳統評價方式,為學校的育人規劃發展、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教師教學質量提升提供了更加合理有效的建議。
關鍵詞:課程評價;課程質量;實驗教學;OBE;回歸分析;物聯網通信技術
中圖分類號:TP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1302(2025)04-0-03
0 引 言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教育評價改革,曾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強調,要緊扣建設教育強國目標,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構建多元主體參與、符合我國實際、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強調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1],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些根本問題,推進教育改革,加快補齊教育短板,讓教育事業的中國特色更加鮮明。高校作為高水平人才培養的中堅力量,建立一套高質量、高水平的人才培養模式是重中之重。但是受教個體間存在差異,統一的評價模式對人才培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這是目前所面臨的重要問題。
現代教育評價是基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工作者們將心理測試方法應用于教學領域后逐步建立的[2],經歷了四個階段的發展,逐步確立了以人文教育和教育作用為主的教學評價體系[3-5]。我國課程評價體系最初是基于西方對課程改革的理論事實,加之課程改革現象的擴散,各大高校希望通過對課程評價體系理論與實踐進行可操作性研究,從而構建了一套富有國家教育特色的課程評價體系。
長期以來,我國一直采用國家統一頒布的教育模式,各校課程基本沿用課程統一評價標準,使得教學過程及教學思維缺乏創新性與靈活性,限制了課程多元化教育與學生的差異化教育。經過調查研究發現,教學成效不理想與傳統的課程評價模式息息相關。傳統課程評價模式主要采用期末考試方式進行學習效果考核,但該評價模式僅以學生成績來評價課堂教學效果,過于片面。同時,以期末考試作為評價課程的方式只能在課程結束后進行,教師無法得到實時反饋,不利于及時調整授課方式,因此形成一套更加完善的課程評價體系尤為重要。
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理念作為一種以學習為產出的教育理念,其螺旋閉環育人方式為我國教育的持續改進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經驗。以學生預期能力培養為目標進行組織和實施的教育模式,將學生作為整個教育教學過程的核心,解決了傳統課程評價體系的弊端,其關鍵特征是根據學生在教學結束后預期獲得的能力進行教學設計[5-6]。
1 基于OBE理念的課程評價模式的構建過程
1.1 課程評價體系原則
恰當的課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是課程教育公正客觀的基礎[7-8],建立基于OBE理念的課程評價體系的目的是減少評價的主觀化和片面化[9],同時課程評價體系還需要遵循科學性、可行性、基礎技能培養、參與性和全面性這五大原則。
(1)科學性原則:在評價過程中采用科學可信的評價方法,提高結果的真實性。
(2)可行性原則: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評價方法簡單卻不單一,實操性強。
(3)基礎技能培養原則:從方方面面考慮學生的發展方向,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全面發展(德、智、體、美、勞),成為富有創造力的新興人才。
(4)參與性原則:評價課程時需要注意學生的參與度,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參與度成為學生考核的標準之一。
(5)全面性原則:課程評價應從多方面入手,不僅應注重教師的授課水平,同時也應關注學生接收知識的程度,做到全面評價。
1.2 課程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
建立課程評價體系的重點是課程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10-13]。本文在課程評價指標權重的設計過程中通過指標數量、指標分類、需求分析和指標優化四個方面確定課程評價指標權重。
(1)權重設計的指標數量。一般考核指標為10~20個,權重的設置范圍為10%~20%,若偏高或偏低,易使考核指標的設置失去價值。
(2)需要將指標分類。如果不對指標分類,會導致結果分析過程繁雜,重復率高,容易產生評價過程分歧,無法形成一致的評價方案。
(3)權重的設計指標應考慮學生需要。大部分權重都是基于領導者的意圖來設計,但是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且人數眾多,所以評價主體需要能夠客觀公正地反映課程的好壞,因此,學生評價應當作為課程評價的主要依據。
(4)權重的設計過程應考慮系統的優化問題。每個指標的設置都對系統有相應的作用,因此,在設置權重指標時應權衡各指標對系統整體的強化作用。
1.3 基于OBE理念的課程評價模式構架步驟
在建立基于OBE課程評價模式構架時,首先以課程各階段學習產出成果為基礎來確定初始評價指標,其次對初始指標進行樣本數據采集,通過對樣本數據的實驗得到數據分析結果。多次篩選后,得到最終課程評價指標。設置數據集Mi為問卷調查中學生對該課程各項指標的評價集合,S(xi)為調查個體對各指標的具體評價,T(yi)為調查個體對課程的總體評價。初始指標確定之后完成基于回歸分析的課程評價,過程如下:
步驟(1):按照課程評價指標集合S(xi)采集課程評價數據集Mi。
步驟(2):對數據集Mi執行ETL過程后,按隨機8∶2的比例分為訓練樣本集與測試樣本集。對訓練集進行回歸分析,得到回歸方程:
(1)
式中:a1~an為各指標的回歸系數;b為方程的偏移量。通過線性回歸方程求得R2,R2值域為[0,1],根據R2分析數據的擬合情況,R2越接近于1,說明回歸曲線擬合度越好。如果R2小于0.8,則重新選擇訓練集計算回歸方程。
步驟(3):對符合標準的回歸方程采用聯合假設檢驗(F-test)來檢測S(xi)與T(yi)之間的線性關系是否顯著。如果顯著,則繼續進行t檢驗來檢測xi與yi的線性顯著關系;如果不顯著,則說明該回歸模型不適于指定課程的評價。F-test檢驗的計算公式為:
(2)
式中:k為自變量xi的個數;n為樣本總量,服從F(k, n-k-1)。計算的F-test值如大于對應標準F值表數值,則說明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存在線性關系,且值越大線性關系越顯著。
步驟(4):如數據集Mi的F檢驗證明該課程回歸分析預測方程有顯著的線性特征,針對所得數據集Mi回歸方程指標系數集S(xi),使用t檢驗對xi進行線性顯著性分析,剔除線性不相關及線性負相關的評價指標,得到數據集Mi+1的最終線性評價回歸方程T(yi+1)和新的指標體系集合S(xi+1)。
t檢驗的計算如下所示:
(3)
Sb^i的計算如下所示:
(4)
式中:b^i為自變量xi的回歸參數;Sb^i為回歸參數b^i的抽樣分布標準差;k為自由度;n為樣本總量;RSS為殘差平方和。
步驟(5):以課程評價指標體系集合S(xi+1)為參照采集數據集Mi+1,重復步驟(1)~(4),再次得到課程評價指標體系集合S(xi+2)。如集合S(xi+1)與S(xi+2)相同,確定該課程的指標評價體系為S(xi+2),如不同,則繼續上述步驟,直至得到本課程的課程評價指標集。
2 基于OBE課程評價方式構建過程
按照上述課程評價體系建立方案進行實踐,本文以“物聯網通信技術”課程為例,通過課程各階段學習成果產出確定19個評價指標[14-15]對應的初始指標數據集?!拔锫摼W通信技術”初始課程評價體系指標見表1。
根據初始課程評價體系指標采集數據集,得到課程評價數據集,見表2。
經過五次篩選最終確定課程評價的回歸模型,詳情見表3。
最終確定課程評價的回歸方程為:
y=0.103x1+0.147x2+0.299x3+0.140x4+0.223x5" " " " " " " "(5)
指標體系集為對選定的教材是否滿意,對教師的語言和板書是否滿意,對教師在本課程授課過程中對課堂紀律的約束是否滿意,對教師課程教學提供的教學資源的豐富度是否滿意,對課程的難度與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吻合程度是否表示滿意。各指標權重為評價回歸方程各自變量的回歸系數。
當對“物聯網通信技術”課程進行評價時,只需采集這5個指標的評價數據,并通過評價回歸方程進行預測即可得出該門課程的評價結果。
3 結 語
本文針對當下課程評價標準不統一,課程教學評價不客觀,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反饋不明顯等問題,提出基于OBE理念建立課程質量評價方式。該評價模型以“物聯網通信技術”課程為例,采用線性回歸分析法對課程評價指標進行篩選,得到課程評價回歸方程,并建立了該課程的課程評價體系。該方法有效改善了課程評教分離、評價方式單一的傳統評價方式,更切合當前“以學為主”“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本文提出了基于OBE理念構建課程評價方式,相對傳統評價模式更加客觀公正,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下一步研究將進一步完善樣本數據的普適性和評價指標體系權重對課程學習動態調整的效果,實現基于OBE理念的課程評價方式的構建。
注:本文通訊作者為劉帥。
參考文獻
[1]曹圣釗.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的“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論斷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22.
[2]王燕紅.美國早期教育史學的歷史演進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8.
[3]郭慧晶.混合教學模式下單片機應用技術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J].造紙裝備及材料,2023,52(8):211-213.
[4]丁潔瓊.一流課程建設的課程評價體系構建[N].新華日報,2023-08-04(015).
[5]崔嵬,龐曉麗.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評價體系設計與實踐[J].高教學刊,2023,9(2):96-101.
[6]秦琦.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考核評價模式的問題與建構研究[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23,25(5):157-161.
[7]劉華斌.“教產研競評”模式的風景園林設計課程改革研究—基于一流課程的目標[J].安徽農業科學,2023,51(20):280-282.
[8]李小霞.基于OBE理念的英語專業“基礎英語”課程重構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3,36(20):177-179.
[9]聶晨. OBE理念下地方本科院校工科類專業課建設的研究[D].大慶:東北石油大學,2023.
[10]孫海民. CDIO理念下的計算機專業軟件開發課程教學設計[J].計算機教育,2023(10):185-191.
[11]寇俊克.基于OBE理念的“高等數學”多元化課程評價體系研究 [J]. 科技風,2023(27):130-132.
[12]熊駿,金文,丁飛,等.基于OBE理念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J/OL].軟件導刊,1-5 [2023-11-09].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2.1671.TP.20230904.1124.046.html.
[13]張安富,徐武.新一輪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方案的特征[J].高教發展與評估,2021,37(6):1-13.
[14]孫曉梅,黃金光. 主客觀結合確定網絡課程評價指標權重[J].農業網絡信息,2006(12):97-99.
[15]羅星杰.新時代成人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探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9,20(4):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