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也是一種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甚至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與進步,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大幅度提高,但與之伴隨的并發癥仍然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其中乳腺癌術后淋巴水腫就是較為常見的一種。
由于乳腺癌極易發生同側淋巴結轉移,因此臨床上絕大多數患者會在術中進行同側腋窩淋巴結清掃,但這會導致淋巴回流的“道路”,即淋巴管被破壞或堵塞,引起淋巴回流障礙。當淋巴回流受到影響,就會在肢體局部淤積,越積越多,進而導致肢體發生腫脹。其次,放療也會增加淋巴水腫的發病率,使淋巴回流的“道路”被破壞或堵塞的程度更加嚴重。
腋窩反復積液、術區或上肢感染、年齡偏高、肥胖等因素,均是導致淋巴水腫的高危因素。發生淋巴水腫時,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患側手臂變粗了,手臂上的“皺紋”變少了,同時會伴有上肢腫脹、活動障礙、皮膚有緊繃感,并可見肘部軟組織增厚。也有部分患者會合并感染,出現皮膚發紅、疼痛等表現。
減少患側壓力
手術后通常需要導管引流,建議穿寬松的內衣,以免對導管產生壓力,影響積液流出。盡量不要佩戴過緊的飾品,以減少對皮膚的摩擦或影響局部血液循環。
加強術后功能鍛煉
術后應盡早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開展上肢康復鍛煉,以改善血液循環及淋巴回流。
穿戴彈力袖套
彈力袖套能提供外部支持,兼具對肢體的壓迫作用,能有效防止肢體腫脹。可根據本人的上肢臂圍(周徑)選擇適合自己尺碼的彈力袖套。佩戴時應松緊有度,舒適自然。
避免患側肢體受傷
盡量避免在患側上肢進行輸液、抽血等醫療操作,避免患側上肢出現皮膚破損,防止外傷、燙傷等可能導致患側上肢軟組織損傷的行為,以減少誘發淋巴水腫的可能性。夏天時應注意避免蚊蟲叮咬,若不慎被叮咬,應避免大幅度抓撓患側上肢,防止感染。
避免過度勞累
患者在術后、抗腫瘤治療期間尤其要多休息,避免患側上肢進行高強度活動和體力勞動,避免用患側肢體提、拉、推過重的物品,以免增加淋巴回流的阻力。盡量保持作息規律,保證睡眠質量。
避免高溫
盡量避免患側肢體暴露于過熱環境中,淋浴或洗碗時,水溫不要過高。
改善生活習慣
限制可能引起或加重水腫狀況的食物與生活習慣,避免高鹽飲食和吸煙。應注重均衡飲食,攝入富含蛋白質、維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健康體重,過重或肥胖也會增加淋巴水腫的風險。
定期復查
定期復查有助于早期發現并處理潛在的問題。應按照醫囑定期回醫院檢查,以便醫生評估患者恢復情況,并給予相應指導。
剛出現淋巴水腫癥狀時,不用過于恐慌,及時進行治療是完全可以恢復的。即使患側肢體已經出現明顯的腫脹,只要堅持治療,也能恢復正常生活。若任由患側肢體腫脹發展,或治療不規律,癥狀往往會進行性加重,甚至逐漸發展至象皮樣腫。
近年來,許多醫院專門開設了淋巴水腫門診。針對淋巴水腫,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治療方案為淋巴水腫綜合消腫治療。這是一種包括手法淋巴引流、繃帶加壓包扎、皮膚護理和功能鍛煉組成的綜合性療法,醫生大多會采用這種方案進行規范化治療。也有一些醫院針對淋巴水腫患者開展遠端淋巴管一靜脈吻合手術,但這項操作技術有一定的難度,臨床療效也存在一定的差異。除此之外,中醫藥療法、針灸療法在改善淋巴水腫方面也具有較好的療效,如采用一些專門的中藥外敷患側肢體,也能改善腫脹現象。若患者出現淋巴水腫并發感染,發生淋巴管炎或蜂窩組織炎,應盡早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及時進行抗感染治療,防止病情惡化,以防出現敗血癥等危急病情。
雖然乳腺癌術后淋巴水腫是一種臨床上相對難以解決的并發癥,難以完全治愈,但通過合理的預防措施,可以顯著降低其發病率和嚴重程度。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專業的康復治療和護理,同時調整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以促進身體康復。如果感覺一側肢體明顯較對側肢體腫脹,皮膚發紅、緊繃,或合并瘙癢、疼痛,肢體活動障礙加劇等,都是淋巴水腫的早期信號,應及時前往醫院就診,并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