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容愁苦的朱阿姨前來醫院就診,說自己這兩天右上腹出現陣陣刺痛,原以為是膽結石,后來發現疼痛部位又出現了不少串珠樣的小水皰。醫生檢查后發現,該小水皰是帶狀皰疹,俗稱“蛇纏腰”“纏腰龍”。確診后,醫生立即為她制訂了治療方案。
經過一段時間的抗病毒、營養神經及鎮痛等綜合治療,朱阿姨身上的皰疹逐漸干癟、結痂、脫落,疼痛也明顯緩解。但醫生也提醒她,即使皰疹消失,仍要注意觀察是否有后遺神經痛的情況,需要及時復診。
根據朱阿姨的描述,痛的時候有如刀割、火燒、電擊、鞭抽……甚至不亞于生娃。臨床上還有些患者哪怕皰疹消失了,疼痛還會延續,短則一個月,長則數十年。
為什么帶狀皰疹會那么疼呢?導致帶狀皰疹發病的“元兇”實際上是水痘一帶狀皰疹病毒。在急性期,病毒在神經細胞內大量復制,引發神經炎,因此會感到劇烈疼痛,可以表現為燒灼樣痛或刀割樣痛、放射性痛或撕裂性痛、觸發性疼痛等,痛覺超敏(即輕觸引起疼痛)和痛覺過敏(輕度刺激導致劇烈疼痛),通常老年、體弱患者疼痛較為劇烈。在這個階段,如果及時接受抗病毒治療,使炎癥得到控制,疼痛就可能減輕或消失。但即便這樣,疼痛也可能長期存在。因為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很“狡猾”,一旦進入人體就不會輕易消失。待水痘痊愈后,仍有部分病毒潛伏在體內。
前驅癥狀:發疹前常有乏力、低熱、食欲不振等全身表現。
皮損表現:帶狀皰疹通常是先出現疼痛,隨后在疼痛部位出現水皰,即“先痛后起皰”。患處皮膚先出現紅斑,隨后出現密密麻麻的小疹子,繼而迅速變為水皰,周圍有紅暈。水皰常常沿著身體的一側分布,但不超過身體正中間。水疤最后會干癟、結痂、脫落,可能會遺留色素沉著。一般這種情況會持續2~3周,老年人可能會持續3~4周。
年齡是帶狀皰疹最重要的危險因素。50歲以上人群易發,年齡越大越容易患病,病情也更加嚴重。即使是身體健康的人群,50歲后患帶狀疤疹的風險仍會陡然增加。
糖尿病、免疫缺陷疾病、創傷、精神壓力大、勞累等也是常見的高危因素。糖尿病患者由于長期血糖控制不佳,會導致神經病變和微循環障礙,使機體抵抗力下降,容易讓潛伏的病毒重新被激活而引發帶狀皰疹:免疫缺陷疾病患者本身免疫系統功能低下,無法有效抑制病毒,使得病毒更容易大量繁殖;創傷、精神壓力大、勞累等會導致機體的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紊亂,從而降低身體的抵抗力,使得原本潛伏的病毒有機可乘,進而引發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是自限性疾病,有些抵抗力強的患者2~3周會自愈。有些人可能要問:“既然會自愈,可以不管它嗎?”
答案是不可以。治療帶狀皰疹不單是為了減輕急性期的疼痛以及促進破損的皮膚快點好起來,還要預防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等并發癥。因此得了帶狀皰疹要趕緊去看醫生,保證抗病毒、營養神經和鎮痛這些藥物都有足夠的劑量和療程。
目前對于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治療,常用兩種辦法。一種是藥物治療,另一種是超聲引導下的神經阻滯治療,也就是常說的神經介入治療。藥物治療是緩解疼痛的根基,有時醫生也會根據不同患者的情況,同時予以超聲介入治療和藥物治療,可以有效緩解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而且還能減少鎮痛藥物劑量,不良反應也能有所減少,患者的生活質量會得到明顯改善。
帶狀皰疹如此痛苦,得一次是不是就能終身免疫不再得了呢?很不幸,帶狀皰疹并非“一次中招,終身免疫”的疾病。相反,得過帶狀疤疹的人,在痊愈后同樣有可能復發。因此,得過帶狀皰疹之后也不可掉以輕心,仍需預防帶狀皰疹復發。預防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接種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預防手段。帶狀皰疹疫苗預防帶狀皰疹的效果已經在全球得到廣泛的認可。2020年,重組帶狀皰疹疫苗在中國獲批上市,用于預防50歲及以上成人帶狀疤疹。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多吃蔬果、谷物,少吃高油、高鹽、高糖食物,保持營養均衡;每周進行15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或進行75分鐘高強度的有氧運動,也可搭配俯臥撐、深蹲等力量訓練;保證充足的睡眠,每天保持7~8小時睡眠時間,營造舒適的睡眠環境,避免使用電子產品,保證晚上11點前睡,提高自身免疫力。
定期體檢。建議每年做一次全面的健康體檢,排查可能會削弱免疫力的基礎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