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說“皮膚是人體內臟的一面鏡子”,如果皮膚出現了健康問題,“罪魁禍首”可能不在皮膚,而是隱匿在身體的其他部位,只是你沒有感覺到不適罷了。因此,如果發現皮膚上出現發紅、長斑、瘙癢等情況,遷延不愈或反復出現,那一定不可掉以輕心。
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眼瞼上新出現黃色、橘色或者棕紅色斑塊或者結節,不痛不癢,很容易讓人想到可能是年紀大了才長的斑,往往會認為這些斑點除了影響美觀之外,似乎也沒有多大的健康問題。但事實可能并非如此,這很可能是黃色瘤,是身體出現問題的信號。
黃色瘤也被稱為黃瘤病或黃疣病,是指出現在皮膚或肌腱部位的黃色或橙黃色斑瘤狀損害,常長在上眼瞼的內眼角處,也可能出現在面部其他部位或膝蓋上,針頭或黃豆大小,邊緣略高出皮膚表面,質地較柔軟,沒有明顯的不適感。它是一種少見的脂類代謝性疾病,患者的脂蛋白和膽固醇水平往往會升高。黃色瘤是血脂升高時發出的危險信號,是作為早期預測高血脂的一種方式,但要確診的話,還是要到正規醫院進行相關的檢查。
黃色瘤的成因復雜多樣,主要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
原發性黃色瘤:多與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癥有關,由于脂質和脂蛋白代謝的先天性缺陷所致。
繼發性黃色瘤:常繼發于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腎病綜合征、胰腺炎等,常伴有血脂升高。由于高脂血癥具有隱蔽性,疾病的預防和治療相對困難,會誘發諸多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腦卒中等心血管疾病,故被稱為人類健康的“隱形殺手”。因此,一旦確診為黃色瘤,切不可置之不理,應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當然,高脂血癥的患者除了易出現黃色瘤等典型癥狀外,還易出現早發性角膜環、聽力下降、間歇性腹痛等典型癥狀。如果發現自己存在上述狀況,就應該留意是不是血脂偏高了。
雖然黃色瘤一般不會對健康造成直接威脅,但可能影響患者的外貌和心理健康。因此,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顯得尤為重要。
對于血脂異常引起的黃色瘤,藥物治療是首要選擇。常用的降脂藥物包括考來烯胺(消膽胺)、煙酸、非諾貝特、洛伐他汀(美降脂)、辛伐他汀(舒降之)等;對于較小的黃色瘤,可選擇電分解術、電凝術、液氮冷凍療法、CO2激光燒灼術或40%三氯醋酸腐蝕法等,去除局部病灶;對于較大的黃色瘤,可考慮手術切除,尤其是對眼瞼黃色瘤,手術效果較好且瘢痕不明顯:對于伴有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腎病綜合征、胰腺炎等疾病的患者,必須同時治療這些原發疾病,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預防黃色瘤的關鍵在于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過量攝入高脂、高糖、高膽固醇食物。對于有家族遺傳史的人群,應早期檢測血脂及脂蛋白水平,做到早發現、早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