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11 月23 日, 在UFC(終極格斗冠軍賽)格斗之夜澳門站“ 精英之路”女子草量級決賽中,來自云南昆明的石銘在第三回合以一個高掃踢重重K.O. 對手馮蕭燦奪冠,成為UFC 簽約選手。
高光回放的視頻很快在網上傳開,臺下的張偉麗抱頭驚呼“頭皮發麻”,石銘一夜破圈。但在把對手K.O. 倒地后,石銘顯得局促不安,對對手的擔憂勝過了奪冠的喜悅。
石銘就是這樣,身上藏著許多令人著迷的矛盾。她并非全職MMA(綜合格斗)選手,在八角籠里,她干脆、勇猛,給人以重擊,但日常生活中,石銘是一名中醫執業醫師,她擅長針灸,說話輕聲細語,面帶酒窩,對人極其禮貌。石銘的出現,某種程度上打破了八角籠里“傳統男性氣概”的壟斷,更新了人們對綜合格斗的既有想象。
石銘的出場音樂是《街頭霸王》,這是她最喜歡的游戲音樂。伴隨著音樂聲走進會場,她臉上天真甜美的笑與渾身結實的肌肉形成鮮明對比。比賽即將開始,整個場館涌動著燥熱的氛圍,1.6萬名觀眾期待著出其不意的K.O.。
石銘似乎不太符合這樣的期待。即便已經沖到決賽,她仍舊不被看好。畢竟30 歲的石銘, 主業是一名醫生,只在業余時間訓練,而對手馮蕭燦是MMA 最具潛力的新生代全職選手之一。無論是身體條件、訓練時長和形象氣質,石銘都不如對手占優勢。
馮蕭燦比石銘高了將近12 厘米,比賽一開始,她就利用身高、臂展控制著距離,即便是到了地面纏斗,石銘也很難找到下手點。她們僵持了兩個回合,石銘挨了不少拳,所有人以為比賽已成定局。誰都沒料到, 最后1分鐘,石銘找到了機會,以一個非常出其不意的高掃踢擊中對手頭部。馮蕭燦瞬間閉上了眼睛倒在地上。
八角籠里什么都會發生。對手被打得面部流血是家常便飯,更嚴重的傷害包括骨折、頭部血腫等。
但在等待馮蕭燦搶救的現場,石銘就像個“做錯事的孩子”。她被打得青一塊紫一塊的臉因為擔憂而扭成一團,看起來像是要哭了,還戴著手套的兩只手也緊緊攥著。
之后馮蕭燦被抬出了會場,裁判宣布石銘奪冠的那一刻,石銘的表情相當復雜。在比賽已經過去4 天后的采訪中,石銘說:“想跟對手說一聲抱歉?!甭犝f馮蕭燦腦部沒有受到重傷的消息后,石銘才松了一口氣。
比賽完第3 天, 石銘就回到了昆明,臉上的紅腫痕跡消了,她又變成一位醫生,投入緊張的工作。
石銘是昆明一家醫院的執業醫師, 擅長針灸治療。與許多人想象中“以主業養副業”不一樣的是,石銘熱愛中醫這份工作,爺爺奶奶都是醫生,她從小耳濡目染,高考的時候報考了云南中醫藥大學的針灸推拿專業。
她對格斗的喜愛則起源更早。從小她就展現出在運動方面的天賦,13 歲的時候,她開始學習跆拳道,還因此得了個“ 十三妹” 的稱號。后來她慢慢接觸了散打、拳擊等站立式的格斗技術,甚至開始去參加一些格斗比賽。
工作與格斗如何堅持與平衡,在她這里幾乎不成問題:“因為兩個都是自己的愛好,不存在堅持,我沒有感覺到是在同時做兩個工作,而是同時保持了兩個愛好?!?/p>
多年來, 石銘很低調地在醫生和格斗選手兩種身份中和諧地轉換,而這兩項愛好也使石銘保持著某種不被外界侵蝕的樂觀。通過業余時間訓練的石銘,打進了ROAD FC 和“武林籠中對”等職業賽事。
最近兩三年,石銘在醫院的工作穩定下來,開始拿出更多時間用于訓練。她白天在醫院上班,晚上有將近4 ~ 6 小時在俱樂部度過,開始成為一名專業的綜合格斗選手。
石銘的教練伊朗人巴格一開始覺得石銘沒什么特別,“很普通,可能比較小、比較矮”,但很快他覺得,“她的腦子比較聰明,想要更努力”。只要告訴石銘一些技巧,她就會不停地練習,直到教練說可以為止。
巴格喜歡這樣的學生,而石銘也喜歡去訓練館里上大課,因為大課可以跟不同選手對練,了解不同的技術和風格。她還會挑戰俱樂部里的“大塊頭”,一旦學會制服對方,她的技術就會飛速成長。
石銘有一個厚厚的筆記本,上面記滿了訓練中的要點和各種技術、策略。這本筆記還有不同的分類,比如,賽前筆記,賽后筆記,還有記錄與不同選手對戰的筆記,就像對待學醫一樣對待格斗。她一向清楚自己的身體條件并不如其他格斗選手,也不像全職選手訓練得多,在身體肌肉記憶方面不如別人,所以需要記筆記,多用腦子思考。
實際上,石銘的“書呆子”式格斗學習風格,受到了巴格教練的影響。巴格是云南民族大學的金融學教授,他認為,綜合格斗其實就像下圍棋。這種知識分子式的格斗觀也與石銘的氣質十分匹配,她說:“綜合格斗是所有的格斗中最考驗腦力的,光摔跤就有一百多種技巧,如何針對性地安排戰術很重要?!?/p>
石銘的出現,打破了格斗場上那種具有侵略性的“男性氣概”的壟斷。除了比狠斗勇,綜合格斗的面目還有許多維度。石銘說:“大家覺得我的醫學專業能幫助格斗,但其實醫學可能給我的幫助不是怎么出拳,而是怎么收拳, 在訓練和比賽的時候,我都不想給對手帶來太大的傷害。”慈悲和智慧不會保證石銘次次贏得比賽,但會幫助她和對手走得更長、更遠。
(摘自“驚蟄青年”微信公眾號,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