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全球汽車行業來說,一場亂紀元下的大合并,近來迎來了新的進展。
2024年12月23日,在東京舉行的一場聯合新聞發布會上,日本汽車制造商本田與日產共同宣布,雙方已經就合并事宜簽署諒解備忘錄,將正式開啟談判。根據已經公布的聯合聲明,本田和日產計劃成立一家新的控股公司,將雙方都作為子公司納入旗下,合并預計會在2025年6月達成最終協議。
一同出席發布會的,還有同屬雷諾-日產聯盟的三菱汽車。該公司社長表示,三菱還在考慮當中,預計將于2025年1月底前宣布最終決定—但外界大多認為,三菱汽車的加入,亦有持有其24%股份的日產有意為之,應已大體確定,只是還有一些關于三方合作框架的細節仍需敲定。
有來自業內的分析聲音向筆者指出,囿于在新能源領域缺乏有競爭力的成熟產品,全球汽車邁向電動化、智能化的轉型期里,本田、日產和三菱在中、美等主要市場都陷入了銷量下滑的困境,預計三個品牌合并后,傳統燃油機為主的汽車廠商,仍難以創造出大于三的佳績。
這也就意味著,這些在轟鳴的內燃機時代,積累了大量發動機與底盤等核心技術的日系巨頭,如今則需要擺脫過去“油改電”的執念,以大破大立的決心和覺悟,突破自身的工程基礎,投入資源開發更高階的智駕與純電平臺,才能憑借更具前瞻性的技術創新和升級進行深刻改革。
從公開信息來看,這樣的改革覺悟已經有跡可循:2024年7月,三菱加入合作談判后,三家品牌就宣布將實現車載軟件的標準化,并同時開始關于互補車型的探討。需知,要實現三方各自車機系統的通用化,首先需要對車輛本身核心功能進行更為徹底的深化共享—更大力度的開放聯姻,也就意味著更高層次的戰略規劃要求。
電動化變革的關鍵節點,在傳統內燃機賽道重注已久的日本汽車產業,未必沒有發力彎道超車的機會。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為迎合市場主流與更科學的技術路線,該如何及時調整氫能與油電混合的發展戰略,對于強調“黑科技全自造”與技術驕傲的本田和日產,還有更多需要思考的地方。
殘酷和無情的洗牌階段仍在繼續,它們要做的,遠遠不止品牌合并、以追趕業內先行者那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