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他,就讓你的愛像陽光一樣包圍著他,而又給他無盡的自由。
周末喬麥加班回家,不見女兒的身影。她拿出手機打電話,響了好幾聲女兒才接起來,聲音還有點兒不耐煩。喬麥問女兒在哪里,女兒說在同學家,一會兒就回去,說完就掛了電話。喬麥再打,女兒的手機關機了。
喬麥很生氣。她知道那天是女兒同學的生日,但那個同學調皮搗蛋,她多次讓女兒跟那個同學保持距離,可女兒不僅不聽,現在還跑到人家家里去了。
喬麥十分焦慮,一個人在家感覺時間過得特別慢。仿佛過了一個世紀,女兒終于回來了。她明明很擔心女兒,可一見到女兒,又忍不住數落她不聽話。女兒跟她頂嘴,說她管得太多。
兩個人針鋒相對,喬麥恨恨地說:“你果然跟你爸爸一樣,真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女兒也不甘示弱:“你知道我爸為什么跟你離婚嗎?就是因為你管得太多!我也受夠你了,真是不可理喻!”說完,她就進了房間,用力摔上了門。
喬麥看著女兒的房門,無力地蹲在地上——女兒的話猶如一根刺,狠狠地扎進她的心里。
她和林棟離婚,明明是因為他的背叛,怎么在女兒眼里,反倒成了她的錯呢?喬麥感到前所未有的挫敗感。
和林棟戀愛時,喬麥無數次想過跟他白頭到老。兩人結婚后,她一心想著跟他把日子過好。
喬麥的媽媽叮囑她,男人一定得管,外面的誘惑太多,要是放任他亂來,最后只有自己哭的份兒。
喬麥十分贊同媽媽的話,因為她從小到大看到的就是這樣。家里的所有事情都由媽媽說了算,爸爸需要花錢就找媽媽要,爸爸要去哪里要干什么都會經過媽媽的同意。爸爸似乎很享受由媽媽安排好一切,媽媽每次叫爸爸去做什么,他都樂呵呵地去做。
這么多年,他們家雖然沒有大富大貴,但日子一直過得平安喜樂。喬麥覺得這樣挺好的,所以她把媽媽的話牢記在心,和林棟結婚后,處處管著他。
她拿著林棟的工資卡,每個月只給他幾百元零花錢。林棟如果再問她要錢,她必定刨根問底,細細追問他每筆錢都花到了哪里。
林棟跟朋友出去,喬麥總會再三確認那些朋友是不是值得交往;林棟如果過了規定的時間還沒有回來,喬麥的電話就一個接一個地打過去。
林棟喜歡吃燒烤,喬麥覺得不健康,從來不讓他吃;林棟喜歡看球賽,喬麥說熬夜傷身體,天天10點多就逼著他睡覺;林棟的手機,喬麥不讓他設密碼,因為她要隨時查看;林棟出差,喬麥總要打電話到賓館查崗……
林棟抗議過,但他說不過喬麥,每次都以失敗收場。
發現林棟出軌的時候,喬麥感到很崩潰,不知道該怎么形容自己當時的心情,憤怒、震驚、悲傷、失望……或者兼而有之。
喬麥怎么都想不到,她聽從媽媽的話,把林棟看得死死的,可他卻在她眼皮子底下出軌了。真是諷刺!
喬麥是個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人,無法容忍林棟的背叛,提出了離婚。
離婚后,喬麥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女兒身上,對女兒特別嚴格。可她管得越多,女兒對她越抗拒,經常讓她氣急敗壞。
喬麥就不懂了,女兒怎么跟她完全不一樣呢?她從小就聽媽媽的話,媽媽說什么不能做她就不做,媽媽說報當地的大學她就報當地的大學,媽媽說考事業單位她就考事業單位……
她知道媽媽是為了她好,所以從來沒想過反抗。事實證明,媽媽為她安排的人生雖然不是精彩紛呈,但也妥帖安穩。如果沒有林棟出軌這個意外,她的生活還算是完美的。
喬麥想了很多,女兒那句話始終縈繞在她的腦海里。她和林棟離婚,真的是她錯了嗎?
天漸漸黑下來后,喬麥做好晚飯去叫女兒,卻發現她不在房間里,而窗戶大開著。
喬麥一下子慌了,沖到窗邊往外看,什么也沒有。來不及細想,她拿過手機就給女兒打電話。可是,女兒的手機依然關機。
喬麥無法淡定,趕緊打電話給林棟。林棟接通電話就問:“你把妞妞怎么了?她一見我就掉眼淚!”
喬麥沒有回答,手忙腳亂地換好衣服,往林棟那里趕去。
看見女兒完好無損,喬麥總算松了一口氣。下一秒,她就罵道:“你這個臭丫頭,膽子也太大了吧,那可是3樓啊,你怎么能從窗戶出去呢?你是要嚇死我嗎?”
說完,意識到自己太兇,喬麥又強迫自己平靜下來:“這樣太危險了,以后可千萬別再這樣做了,你有什么事跟媽媽好好說。”
女兒紅著眼睛:“你那么武斷,什么都是不行、不可以,我能跟你好好說嗎?”
喬麥想都沒想就說:“我也是為你好,我怕你走彎路。現在社會這么復雜,萬一你學壞了怎么辦?”
女兒深深吸了一口氣:“媽,我已經15歲了,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壞。我知道你愛我,可你的愛讓我快要窒息了,你能給我一點兒自由嗎?”
喬麥沉默一會兒,點了點頭。
回去的路上,喬麥忍不住想,如果她多給林棟一些空間,他們的結局會不會不一樣?
也許這么多年,確實是自己錯了。她看到爸媽的婚姻很成功,于是照搬了經驗。可是她卻沒有想過,人和人是不一樣的,適合爸媽的方式,并不一定適合她和林棟。林棟和爸爸是不一樣的,正如女兒跟她也不一樣。
喬麥忍不住反思,也許她真的該改變一下了。她想起從前在書上看過的一句話:愛他,就讓你的愛像陽光一樣包圍著他,而又給他無盡的自由。
對,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