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經歷告訴我們,打破常規的壁壘,就可能脫穎而出。
你能相信嗎?一個默默無聞的東北大妞,僅用幾年時間,竟然以8.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0億元)登上了“福布斯富豪榜”。這個名叫王碩的沈陽女孩,引起了無數人關注。她讓3000名員工在家上班,而研究機器人的她,為何要從世界名校麻省理工退學創業?這背后有著怎樣令人驚嘆的故事?
16歲跟著媽媽在異國他鄉擺攤
王碩1990年出生在沈陽,從她記事起,爸媽一直在外做生意。整個童年,她都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也算是個“留守兒童”。
后來媽媽跨越太平洋去了美國,把國內生產的摩托車、滑板車等運到那里銷售,收入不錯。王碩16歲時,被媽媽接到美國讀高中。由于她英語不好,不得不在一個很差的學校上語言課程。學校的學生基本都不愛學習,打架斗毆、逃課等司空見慣。在這樣的環境中讀書,王碩感覺度日如年。
英語口語不好使王碩很自卑,再加上沒有朋友,一放學她就逃回家窩著,沉浸在警匪片和科幻書里。不過值得慶幸的是,通過一年惡補英文,王碩終于離開這個學校,來到一所普通高中,總算是認識幾位同胞,找到了可以開心聊天的朋友。
在新學校里,王碩的理科優勢立即凸顯,數學成績十分出眾,后來她還在市里的數學競賽中得了第一名。令王碩驚訝的是,美國高中生的作業很少,有很多自由時間。下午很早放學,可以參加各種社團活動,還可以去圖書館看書,去騎車散心,去湖邊散步,去田野畫畫。這時她才發現,原來身邊還有許多有趣的地方。
那時,王碩的媽媽在一個大市場里賣各種滑板車和摩托車,家里有組裝配件的廠房和庫房。因為平時媽媽很忙很辛苦,晚上,王碩經常過來幫忙。
王碩早早就學會了開叉車,經常開著叉車幫媽媽運送車輛。每到周末,她還會到跳蚤市場擺攤賣滑板車。王碩性格外向、待人熱情,操著一口蹩腳的英語,向每一個從攤前經過的人推銷滑板車,銷量竟然還不錯。
在忙碌的生活中,王碩不僅幫媽媽賺到了錢,還在和客戶交流中,把她原本不熟練的英語口語練得異常流利。除此之外,在討價還價中對利潤把控的這段經歷,也成了王碩最早的商業啟蒙。那時王碩就意識到,擁有一款獨特的產品非常重要。比如別人都在賣蔬菜、水果和食品、衣服等,而她在賣滑板車,這樣就有商品差異化的優勢。
由于發達國家的大多數勞動密集型產業都遷移到了別的國家,導致國內基礎工業能力薄弱,所以中國出口的摩托車因質量好價格又便宜,在這些地區很受歡迎。
盡管生意不錯,但也有許多問題需要處理。王碩要同海關打交道,等貨物通過輪船抵達后,還要自己帶人卸貨,然后運到自家倉庫里。這一套流程下來,雖然每天都過得十分辛苦,但收獲也是很大的。
然而在異國做生意絕非易事。她家的廠房經常被騷擾,大鐵門多次在夜間被醉漢砸爛。一天晚上,從外面闖進來一個蒙面男子,竟然拿著槍對準她們,當時王碩就被嚇蒙了。王碩母女只能眼睜睜地看他把全新的摩托車搬上皮卡車,揚長而去。警察來了,也就是清點一下損失,然后做個記錄,被偷走的大批摩托車再也沒有被追回。
從世界名校退學,淘到第一桶金
到了十七八歲的年紀,王碩經歷了很多事,也正是這些磨難,讓她變得勇敢堅強起來。由于媽媽做摩托車生意,也讓她對機械工程相關方面比較感興趣。高中畢業后,王碩以優異成績考入世界頂尖學府麻省理工學院,學習機械工程專業,主修機器人設計。
最初,王碩考慮到未來AI機器人可能會取代人力勞動,所以對這個專業抱有很高的期望。但學習一段時間后,她就發現了很多問題。首先是這個專業比較耗費精力,需要理科天賦做支撐;另外,留學時間也比較長,即使讀完了本科階段,也僅能學到點皮毛。想要更進一步,就要繼續攻讀研究生。
麻省理工的課程強度非常大,王碩每天都學得很累。每學期實際上課時間才12周,要在12周內學完一本《辭海》那么厚的教科書內容,可想而知每節課是多么濃縮。每周除了上課之外,王碩基本上都在做各種實驗。雖然非常辛苦,但王碩卻非常高興,因為能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學霸在一起,必然會有很多“有趣”的交流。比如在食堂里,她會聽到關于量子物理的激烈爭論;在走廊的墻上,會有各種科學涂鴉。她感到每天都有很多新的發現,學到新的技能,例如用液態氮制冰激凌吃,用3D打印機做藝術品,外出練習跳傘等。其間,王碩還做了很多酷炫的人工智能科研項目。
王碩始終保持著對待周圍人和事物的熱情,導師給予了她高度評價,認為王碩“熱情、勤奮,能夠迅速掌握新知識,并隨時準備幫助實驗室的同學們”。然而,令朋友們驚訝的是,王碩的研究生只讀了一年,她就主動退學了。
因為她發現,研究生階段的課程,并不足以給自己帶來本質的提升,她可以用省下的時間去做更重要的事情。此后,王碩一頭扎進了商海。
考慮到很多城市霧霾嚴重,2015年,王碩和同學一起創辦了一家小公司,生產空氣凈化器。與歐美國家相比,國內的人力和生產成本低得多,于是王碩把公司部分產品的設計與生產轉移到北京,然后再將產品運到歐美國家銷售,這樣公司就有更大的盈利空間。王碩的這種“商業模式”,顯然師承媽媽。王碩把自己的機器人專業知識應用到空氣凈化機上,擔任首席技術官。最初團隊雖然只有8個人,他們卻在短時間內做了很多事,使產品在幾個月內就上線了。
王碩將公司核心器件均安排在技術較成熟的瑞士生產,采用多層可更換定制濾網,封裝在木質框架內,保證其凈化效果。入風口處配有空氣質量探測器,可以實時檢測室內空氣的 PM 2.5 指標,同時設備具備一些智能化功能,可以通過手機App 更改不同的操作模式,并根據數據自動控制。
王碩是個非常有商業頭腦的女孩,出身理工科的她不但是個技術派,還懂營銷。為了打開市場,她親自帶領團隊參加各種展會,向潛在客戶介紹產品。王碩還利用自己的計算機專業背景,開發網頁和軟件,將產品推向全球市場。很快,公司就在美國和歐洲都打開了銷路。
令合作伙伴佩服的是,王碩很善于向不懂技術的人介紹技術。她能把復雜的科技術語變成大白話,讓外行投資人聽得津津有味。同時她還非常重視積累人脈,認識了不少投資人。
憑借這次創業,王碩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21年,王碩將公司以1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另一家機器人公司,年紀輕輕就實現了財富自由。之所以賣掉公司,其實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她已經不滿足于生產凈化器,而是發現了一個更好的商機!
做那個“幫大家點菜”的人
在做凈化器期間,隨著規模逐步擴大,王碩在亞洲、歐洲和美洲都設有自己的分公司。但由于每個國家或地區的法規不同,她在與國際雇員們簽訂合同,以及如何實現跨幣種發工資、繳納稅款等方面,遇到了各種問題。
王碩覺得這就像到餐廳吃飯,拿到菜單時,發現每道菜都是用不同語言寫的,你不得不把很多時間和力氣耗費在讀懂菜單上,然后飯菜等了很久才能上桌。這種情況一度占用了王碩大量的精力,令她不勝其煩。
與此同時,王碩也敏銳地意識到,既然這是自己的痛點,那也必然是許多像自己一樣,有跨國遠程業務的人共同的麻煩。于是,她冒出了個想法:做那個“幫大家點菜”的人。
2019年初,王碩這個想法告訴了自己的大學同學。當時那位同學剛經歷創業失敗,兩人一拍即合,決定開發一款幫助公司輕松雇傭海外員工并支付薪酬的軟件。在市場調研階段,兩人發現,支持遠程辦公的技術已經相對成熟,比如中國的釘釘、飛書、騰訊會議等軟件已被廣泛使用。不過,在競爭激烈的“紅海”市場中,他們找到了一片商機未被充分發掘的“藍海”——在雇傭國際員工方面,線上簽合同、支付薪酬、繳稅等流程都還有待優化。
王碩決定先從支付薪酬入手。2019年4月,她的第一款產品上線——線上支付平臺。在這個平臺上,雇主可以用自己習慣的支付方式,將雇員的薪酬轉給Deel,然后Deel再使用雇員習慣的收款方式實現薪酬轉交,順利解決了支付問題。
此后,王碩緊接著解決合規問題,比如怎么簽合同、交稅,還有搞定各國勞動法,如何讓企業用多種方式雇傭人才等。一般的人力企業只管招人,其他麻煩事一概不管。而Deel就像是個全能的管家,不僅幫你招人,不同國家的遠程雇傭、人資合規、工資代發,它統統都能搞定。總之,不管你是哪國公司,都能高效合規地雇傭全球人才。王碩不斷對軟件優化升級,收獲了不錯的反響。2019年底,新冠疫情暴發,越來越多企業的雇員選擇居家辦公,王碩的客戶量開始呈現爆發式增長。2020年,公司營收額為400萬美元,到2022年就暴增到1億美元。更讓王碩和同伴想不到的是,2024年前三個季度,公司營收更是狂飆到5億多美元。
王碩讓身處不同國家的3000名員工全部居家辦公,遠程工作,喝著咖啡就能拿到豐厚的薪水。這在任何一家傳統公司里,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也有人不服氣,說王碩的成功純靠運氣,而認識王碩的人都說:“她那股子拼勁和執行力才更關鍵。”
王碩對創業全身心投入,每天從早上8點半忙到晚上11點,晚飯前抽空去健身房喘口氣。其實,從Deel誕生那天起,王碩就是個細節控,大事小情一手抓,不怕臟活累活,讓公司在狂飆突進的同時,也保持了穩健運營。
在投資者眼里,王碩有著過人的洞察力和內驅力,這讓她往往比同類公司更早決策、更快地構建和執行。所以公司成立之初,她就拿到了著名孵化公司的投資。王碩才34歲,就以8.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0億元)登上了福布斯富豪榜。消息傳出,一下就引起了無數人的關注。
如今,王碩公司的業務遍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經是全球最大的人力資源服務公司,服務超過25000家公司,其中有許多知名大型企業。同時,王碩的公司也成為硅谷史上發展最快的軟件初創公司之一,估值高達120億美元。
在傳統觀念里,一個在頂級名校讀書的孩子,突然退學要去創業,會被看作太不著調。但正是這種敢闖敢拼的勇氣,才讓她擁有了創新與成功。王碩的經歷告訴我們,打破常規的壁壘,就可能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