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百強房企銷售降幅僅個位數,降幅明顯收窄。百城房價也開始企穩回升,開局顯現出積極跡象。已經陸續結束的2025年各地方兩會上,對于房地產的關注也是重點內容之一。全力推進市場回穩向好、促進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是各地方對房地產工作的首要目標。
自2024年9月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首次提出“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12月初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又明確表態要“穩住樓市股市”,緊跟著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2025年要“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政策確立方向后,房地產“止跌回穩”不可能一蹴而就實現,這需要從中央到地方的政策協同發力,這樣才能實現從量的回升傳導至價格的企穩。目前,止跌已漸近,回穩亦有望看見希望。正如高盛證券而言,自2024年9月份政策寬松加碼以來,中國的房地產行業初現曙光。
房價和地價,猶如面包和面粉,要讓房價企穩,源頭上的地價也是關鍵因素。進入2025年以來,土地市場好消息不斷傳來,首先是房企土拍市場逐漸回暖,且不少地塊出現了一定的溢價,這對長遠穩定房價是一個支撐;另一方面,土地市場的供給改善也出現積極變化,廣東、北京等省市也在積極推進發行專項債收儲工作,預計后續將會有更多地方跟進,這有利于地價的穩定,從而支撐房價的企穩。
克而瑞公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1月,百強房企實現銷售操盤金額2276.1億元,同比降低3.2%,房地產市場延續止跌回穩態勢,疊加春節假期因素影響,整體保持低位運行。作為對比,2024年1月,百強房企實現銷售操盤金額2350.6億元,同比降低34.2%。
與全年相比,克而瑞數據顯示,2024年12月百強房企實現銷售操盤金額4513.9億元,同比基本持平。累計業績來看,2024年全年百強房企實現銷售操盤金額38840.2億元,同比下降了28.1%。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2024年,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97385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2.9%,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14.1%。新建商品房銷售額96750億元,下降17.1%,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17.6%。
無論是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還是銷售額,同比降幅收窄趨勢明顯。銷售面積看,2024年1-10月,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降幅都在15%以上,全年降幅迅速收窄至接近一成。銷售金額上,2024年1-10月,新建商品房銷售金額降幅都超過了兩成。
2024年1-11月降幅也達到19.2%,基本接近兩成。2024年全年新建商品房銷售金額迅速收窄至兩成以內,回暖跡象積極且明顯。
不僅如此,房價也有了企穩趨勢。中指院數據顯示,1月百城新房價格同比、環比齊漲。1月,百城新建住宅均價為16693元/平方米。較2024年同期上漲了2.76%。其中,47個城市房價環比上漲、41個城市下跌、12個城市環比持平。
機構跟蹤的數據也顯示,樓市成交在回暖。中信建投跟蹤數據,1月40城新房成交787萬平方米,同比降低8%,主要系政策效果減弱以及春節月季節性影響。剔除春節假期影響,1月1日-1月27日40城新房成交面積783萬平方米,較去年同期增長8%。春節期間40城新房成交面積為8.3萬平方米,較上年同期增長3%。
上游土拍市場也開始火熱起來,單月宅地成交溢價率創2022年以來新高。中信建投指出,2021-2024年百強房企新增土地貨值連續四年下降。2025年1月百強房企新增土地貨值2406億元,同比增長7.1%,增速實現階段性由負轉正。
新增貨值與銷售金額基本持平,但北上深杭等核心城市土地市場熱度回升影響,1月土地成交溢價率達到11.7%,是2022年以來新高。
以熱點城市北京為例,2月中旬北京市朝陽園一住宅組合用地宣布出讓,在經過百余輪的競價爭奪后,保利發展和中國金茂組成的聯合體以87.3億元的價格,擊敗中海地產和招商局的爭奪,成功競得該組合地塊,溢價率達到10.5%。
之前的1月,北京海淀區一地塊的競拍中,競價輪次更是達到244輪。最后拍賣的兩幅塊以總價181.92億元成交,平均溢價率21.04%。其中華潤+中鐵置業+招商聯合體競得的地塊成交價為91.52億元,溢價率達17.33%,成交樓面價約為8.92萬元/平方米。另一幅地塊由建發地產以90.4億元競得,溢價率達到25.04%。
其他地區如上海、深圳和杭州等地,土地市場的熱度同樣高漲。如1月底,位于杭州拱墅區的一幅地塊,在經過220輪報價后由濱江集團以54.56億元競得,樓面價6.48萬元/平方米,溢價率71.25%。該樓面價超過2024年10月綠城所拍江灣新城核心板塊宅地塊,刷新了杭州土拍史上最高成交樓面價,成為杭州新單價地王。
從樓市回穩的節奏看,一線城市具有風向標的意義。一般情況下,樓市回暖周期啟動時,都是一線城市率先啟動,然后帶動二線城市回暖,之后擴散至三四線等更多地方。因此,一線樓市能否企穩,具有非常重要的風向標意義。
在已經陸續結束的各地方兩會中,推進樓市企穩回暖已是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如北京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更好滿足城鄉居民住房需求。不斷優化房地產政策,持續推進房地產市場回穩向好,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上海在提到2025年工作任務時表示,要提升市民居住品質,堅持租購并舉。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更多的地方如廣東、浙江和重慶等地方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于房地產的目標是“止跌回穩”。
去庫存上,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2024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75327萬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長10.6%。其中,住宅待售面積增長16.2%。
開源證券指出,本輪樓市銷售量價數據連續下降月份均已超30個月,遠高于前兩輪寬松周期,新開工和銷售最大降幅也高于前兩輪,整體規模收縮明顯。因此,本輪房地產周期量價表現壓力較大,去庫存是實現市場止跌回穩的必然選擇。
當前去庫存措施主要以地方政府收儲、城中村改造貨幣化安置、專項債回收土地為主,假設各類去庫存工具使用效果較好,預計至2026年末,廣義庫存下降至9.6億平,去化周期13.7個月,較2024年底水平降低15個月,處于歷史較低水平;超廣義庫存庫存約14.1億平,去化周期20.2個月,較2024年底水平降低約24個月,去庫存效果較明顯。
開源證券表示,在市場量價均下行的環境下,啟動去庫存政策是實現銷售量價平穩、修復購房信心的重要舉措,預計政府收儲、城中村改造貨幣化安置、專項債回收土地等多項措施將有效推動去庫存進程,將商品住宅去化周期控制在合理范圍內。
而地方政府發行專項債收儲將成為2025年房地產市場的新看點。來自中指院的數據顯示,截至2月11日,廣東省佛山、惠州、珠海、中山、江門等地均發布涉及土地收儲的公告,土地數量超160宗,土地使用面積超680萬平方米,擬收購價格合計超350億元。
東吳證券在研報中表示,這意味著,廣東近期將啟動相關土儲專項債的發行工作。土儲專項債曾于2017-2019年發行,用途是為新增土儲前期開發提供資金,后于2019年叫停,要求專項債資金不得用于土地儲備和房地產相關領域。
2月18日,北京發行了一批地方政府債券,包括101億元一般債券和462.9億元專項債券,均為新增債券。其中,462.9億元新增專項債券,募集資金主要用于棚戶區改造、城中村改造、土地儲備、園區基礎設施、環境整治、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這意味著,2月18日,北京打響重啟土儲專項債發行的第一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