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晚, 2025網絡春晚上,一曲《對面的小孩看過來》釋放出無限活力與激情。而這個節目的表演者之一,一個平均年齡超過72歲的老年搖滾樂隊——“風荷”吉他隊吸引了許多網友的關注。網友眼中這些“自由的前浪”,曾經是老師、翻譯、會計、工人、企業家……年輕的時候,他們中的不少人對音樂感興趣,卻從未想過有一天能登上全國舞臺;退休之后,他們沒有在歲月中等待蹉跎,而是開始勇敢追夢。
“對面的‘小孩’看過來”
" 去年12月底,樂隊一行六人從杭州前往北京,參與錄制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5網絡春晚。
隊員中,王微微會很多樂器——架子鼓和吉他很在行,中阮玩得不錯,揚琴、貝斯、二胡、口琴也都會。
" 隊員們要表演的是任賢齊的《對面的女孩看過來》。錄制前,節目組改動了不少歌詞,“女孩”變成了“小孩”。對這支并不年輕的樂隊來說,不僅記歌詞是個挑戰,每次登臺都是一場考驗。
" 錢麗萍是個老杭州,但鐘愛翻唱粵語歌曲,歌手陳慧嫻是她的最愛。“閩南歌我們也行,比如說《愛拼才會贏》,我們搭配起來唱,很好聽的!”
“愛拼”,也確實是這支樂隊的寫照。
帶著幾位不服老的伙計坐高鐵去北京,隊長董云蓉一路上格外掛心。畢竟,樂隊里年紀最大的成員——手風琴手田永鎬已經90歲了。20世紀六十年代,他畢業于廈門大學英語系,后來從事英語教學和口譯工作。2012年,他帶外賓到西湖邊參觀時,碰巧遇上董云蓉和幾位隊友在彈唱《人間西湖》。他很心動,主動提出想加入,才知道眼前竟是一個不日便要赴北京錄制《我要上春晚》的“明星樂隊”。
" 在音樂面前,每一位樂隊成員都有著小孩般的瀟灑和赤誠。搖滾樂總讓董云蓉感到忘了自己的年紀:“音樂一起,覺得自己好像不是80多歲的人,而是18歲。”錢麗萍則常說“等我到60多了……”,話一出口才猛地意識到,自己也已到了花甲之年。
“哪里有彩虹告訴我”
" 開始學吉他的那一年,董云蓉64歲。
" 2005年,董云蓉61歲,相伴30多年的丈夫患病離開人世,生活自此布滿陰云。曾經陽光開朗的她,變得不愛出門,也不愿與人交流。偶然一次,董云蓉的兒子在報紙上看到老年大學吉他班的招生廣告,便鼓勵母親報名。正好,家中有把女兒多年前帶回來的閑置吉他,似是專門為多年后的這一刻所準備的一樣。董云蓉便答應了。
" 吉他班開課時有30多人。對老年人來說,學吉他不是那么容易。“一開始手指按弦就把我們難住了,要是指甲卡到鋼絲,那是非常痛的。但痛了一段時間,痛到手上起繭,也就適應了。”董云蓉說,除了手力外,腦力也要能跟得上,需要苦練。
" 2010年,在兒子的幫助下,她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學會一首,就在家里架起相機,邊彈邊錄,再將視頻上傳到優酷網的個人賬號上。她說,這既是為了記錄自己的進步,也為了分享給放心不下自己的親友,讓他們知道,自己如今狀態挺好的。
" 此前,董云蓉發的視頻一直不溫不火,直到2010年10月,她翻唱了周杰倫的《彩虹》。“哪里有彩虹告訴我,能不能把我的愿望還給我……”她記得,這首歌并不好學,一個小節要彈兩個和弦,唱詞中還有說唱環節。不過,面對董云蓉略顯磕絆的Rap,網友們卻很寬容和“買賬”——視頻一下子“火”了,短時間內播放量達到27萬。大熱之下,董云蓉應邀參加了《中國達人秀》決賽。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
" 從2009年開始組樂隊,“風荷”吉他隊的主要成員已經換了好幾撥。“元老”級的只剩下了董云蓉一個人。不可避免的,誰也無法抵抗衰老的腳步。
" 翻開珍藏的相冊,董云蓉用手指輕輕撫摸相片上的面龐。“這位以前是大提琴手,生病過世了”“這位呢,身體這里疼那里疼,老是說很想來排練,但是來不了了”“她要照顧家里的老人,都沒時間來了”……如今,真正長期能來樂隊排練的只有10多人。
" 音樂,是樂隊成員們對于“向死而生”這一哲學命題的回答。每一次的歌唱與表演,都表達著他們對愛與生命的理解。
" 每逢演出和排練,田永鎬都會親自搬運陪伴自己多年的手風琴。即使年過90,即使手風琴重達40斤,他也不愿讓身邊人代勞。“手風琴容易不小心磕了碰了,還是我自己背放心。”
" 年輕時,田永鎬偏愛“抒情”。《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等蘇聯經典歌曲,他都如數家珍。而現在,田永鎬最喜歡的歌,是新褲子樂隊的《你要跳舞嗎》。每次樂隊表演這首歌,所有人都會扭動身體,一起舞蹈。有時興起,他還不忘發揮英語特長,獻唱一首英文版的《吻別》。
“好幾個同學,前幾天還在發微信的,人突然就沒有了。”說到這里,田永鎬停頓了幾秒。人生無常。他的老伴10多年前得過癌癥,康復后時常參與老姐妹的麻將局。“我們一個人搞音樂,一個人玩麻將,都能練手、練腦,還能跟人交流,可以抗衰老。夫妻倆互不打擾,各得其樂。”
" 如今和老伴住在養老院的田永鎬早早就為自己的死亡作了規劃。兩人在2013年就買了墓地,但后來又簽訂了遺體捐獻協議,決定去世以后把遺體捐給國家。
" 習慣扎著大馬尾的錢麗萍現在是樂隊里最年輕的成員,平時被其他隊友們親切地喚為“女兒”。每次出門演出時,她都會從衣食住行各方面盡可能照顧其他老人。“從年齡上來說,我差不多跟他們的子女是一輩的,相處起來就是‘一家人’,都會彼此照顧。”
“我想要跟上這個時代,哪怕腳步會慢一點”
" 樂隊出名后,經常會接到商業表演邀約,但老人們都拒絕了。他們一致決定,搞樂隊是為了快樂,而不是賺錢。相反,他們經常去參加一些公益演出,為養老院的老人、孤兒院的孩子等帶去音樂和快樂。
" 在董云蓉的記憶中,第一次參加公益活動是去盲人學校演出。2011年清明節,董云蓉吉他伴奏,她的小孫女演唱歌曲《小草》。小朋友的歌聲優美動聽,雖然學生們的眼睛看不見,但他們聽得非常認真。唱到高潮時,臺下的學生們紛紛站起來合唱,歡聲笑語充滿整個教室。
" 從那時起,董云蓉立志要將公益活動進行到底。面對生老病死,董云蓉越發覺得,活著的人需要把每一天過得更有意義。隨著樂隊規模越來越大,參與公益活動的人也越來越多,樂隊每年參加公益演出近20次。
" 記者采訪當天,隊員們正在排練一首《祝你健康》,打算為醫院的患癌老人進行一場公益演出,用音樂給他們安慰和鼓勵。看著打印好的曲譜,老人們熱烈地爭論該用C調還是D調,才更符合原曲的音高,顯得格外認真嚴肅。
" 夕陽無限好,何懼近黃昏。更多像董云蓉一樣的“新式長者”正在開啟別具一格的人生下半場,也刷新了大眾對老年人的定義。
" 2021年,董云蓉加入“藍馬甲”公益團隊。“藍馬甲”助老公益行動是用數字化信息為老年人提供數字助老及老年反詐公益服務。“有一天,我突然覺得,為何不發揮我們的特長,寫一首歌,用我們更擅長的方式去影響更多的老年人呢?”董云蓉說,大家一拍即合,專門改編了一首《“藍馬甲”之歌》,用這種特別的方式鼓勵老年人共同追尋青春的腳步。
" 這首《“藍馬甲”之歌》還被拍成了MV,董云蓉和樂隊的老伙計們都是主角。他們希望讓更多老年人看到美好生活的多樣性,做一做榜樣,帶去一些力量。
(摘自《新華每日電訊》許舜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