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會根據刻在基因中的先天記憶,走到歷史上祖先曾經存在的地方。從地圖上看,那片曾經連接著多個原始森林棲息地的生態廊道,如今屬于黑龍江東環經濟圈,由于佳木斯-七臺河-雞西-牡丹江城市群的開發,形成了大面積的路網、農田和人類聚居區。這映射了東北虎種群增長的核心困境——歷史遷徙廊道被阻,種群難以交流,為了繁衍生存,不得不誤入人類的地盤。
誰是“真虎”
住在勃利縣長太村南邊的村民李宏國驕傲地說,自己是最早看見東北虎的人。2024年11月8日早晨5點半左右,天早就亮了,一陣“呼呼隆隆”的不尋常聲音從遠處傳來,他往屋外瞅,南面的禿山坡上有一只大型野獸,一邊跑一邊發出低吼,不到五分鐘,就從一兩公里外的山坡上“溜達”到了長太村南面的住戶跟前。老虎貼著村莊南部邊緣狂奔,從東向西跑出了村莊。
住在村西南角邊戶的70多歲的張貴福,是出門看老虎的人之一。張貴福出門張望,發現老虎就在西邊四五十米外的田地里,這只猛獸似乎聽到了村民們的交談聲,突然轉頭“殺了回來”。“它跑得太快了,幾步就撲到了跟前,我差點沒反應過來,趕緊轉頭帶上了院子的鐵門。”張貴福本以為院子前方一米二高的鐵門可以攔住老虎,還想轉頭再看看,卻發生了驚魂一幕——老虎猛然跳起,整個身軀撲向他,發出示威的咆哮,鐵欄“哐”一聲,像一層薄紙被輕易震彎,兩側邊緣處碎裂,幾乎快倒下。
監控視頻顯示,這只東北虎與張貴福只有兩步之遙。撲倒鐵欄后,老虎并沒有繼續攻擊張貴福,而是退后觀察了一番,然后調頭離開了。不一會兒,張貴福一家聽到了鄰居的慘叫——住在他家院子后面60多歲的趙慶,早起到門口牛棚喂牛,結果和老虎碰了個正著,老虎一下撲倒他,死死咬住了他的手,幸虧趙慶的兒媳婦在屋里尖叫、呼喊,老虎似乎受了驚,往后一縮,松開嘴逃走了。村民們后來推測,也許老虎餓了想要捕食家畜,而趙慶家是村里唯一養牛的人家。趙慶被送往附近七臺河市的醫院,后又轉到佳木斯的醫院治療,照片上他的左手血肉模糊。
而幸運逃過一劫的張貴福,則成了村里的“明星”。“它當時和我只有一兩米的距離,我就看著它,我也沒跑。”這位身高才一米四的老人,像孩子般得意地笑了,一旁的兒媳婦忍不住點評,“還給那賣呆兒呢!”(東北方言,指發愣、看熱鬧)。這些天來,張貴福接受了各級多路媒體的采訪,遭遇老虎的過程當著媒體說了一遍又一遍,滾瓜爛熟,接下來,他挺直身體,攏了攏身上的軍大襖,引用網友的話評價自己:“他們(網友)都說,門外的是老虎,門內的才是‘真虎’。”
游蕩的東北虎,被遺忘的歷史廊道
如果不是這起老虎進村撲咬村民的事件,這不過是一個東北小村莊再普通不過的冬天。多位七八十歲的老年村民提到,自己一生在村中從未見過老虎。大多數人不知道,這片區域其實是東北虎種群遷徙的重要廊道,連接著完達山、老爺嶺、張廣才嶺等適宜東北虎生存的棲息地,只是因為近100年來東北虎的種群衰退,這條生態廊道已經被遺忘了太久,鮮有老虎踏足。
21世紀以來,中國東北地區和俄羅斯遠東地區都開始大力打擊盜獵。目前,我國野生東北虎數量增加至70只左右,形成了4個斑塊分布區域,即完達山東、老爺嶺、張廣才嶺和小興安嶺。而這次事件發生的勃利縣,正好位于完達山、張廣才嶺、老爺嶺交會地帶的低山丘陵區,和周圍4個東北虎棲息地距離都很近,處于遷徙廊道的中心地帶。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貓科動物研究中心主任、東北林業大學教授張明海,是中國最早從事東北虎研究的學者之一。據他介紹,一只東北虎需要的領地面積約為50平方公里,隨著東北虎數量的增加,活動范圍擴大、種群擴散不可避免;而每年10月至次年1月,又是一個老虎活躍的特殊時間段。一些找不到配偶的俄羅斯老虎甚至會跨越邊境,到中國東北地區游蕩,“兜一圈找對象”。
老虎在尋找配偶和棲息地時,并不是盲目的,而是根據刻在基因中的先天記憶。張明海說,這在動物行為學上被叫做“印跡”,東北虎會走到歷史上祖先曾經存在的地方。從地圖上看,這片曾經連接著多個原始森林棲息地的生態廊道,如今屬于黑龍江東環經濟圈,由于佳木斯-七臺河-雞西-牡丹江城市群的開發,形成了大面積的路網、農田和人類聚居區,阻隔了東北虎的種群交流通道。
" 張明海從視頻推測,勃利縣出現的這只老虎應該是第一次離開森林環境,路過人類活動比較密集的區域,因此誤闖村莊。“如果老虎想要捕獵家畜的話,會靜悄悄地匍匐然后偷襲,但這只老虎滿街狂跑,一邊跑一邊咆哮,看到人就恐嚇一下,這都是內心驚慌失措的表現。所以,它也不敢進入村莊,而是在邊緣徘徊,撞鐵欄后馬上就走了,碰見老人咬一口就跑了。”
如何避免人虎沖突
這次闖入勃利縣長太村的東北虎,屬于老虎種群中最大的亞種。通常來說,老虎不會主動攻擊人、捕食人。“以老虎評估食物的眼光,人類的出肉量太少了。”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東京城管護中心的巡護員陳健告訴記者,一些小型的、身材較為瘦弱的動物,老虎也很少獵食,它們最喜歡的食物是野豬、馬鹿、狍子。但這并不代表老虎就對人類沒有威脅——當老虎產崽、發情或落入圈套的時候,都有極強的攻擊性,人類靠近的話很可能會被奪去生命。
不少研究顯示,最好的避免人虎沖突的方式,是讓老虎呆在遠離人類的棲息地中,提升森林環境,恢復食物鏈的完整性,讓老虎在其中能夠捕食到足夠的獵物。但近些年,隨著保護政策下老虎種群擴散,人類活動范圍也并未收縮的情況下,老虎與人狹路相逢越來越頻繁。
2024年底,記者來到了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虎豹公園位于老爺嶺南部一帶,涵蓋吉林琿春-汪清,黑龍江東寧-綏陽地區,是我國目前東北虎種群數量最多、活動最頻繁的區域。但這里依然有不少村莊分布,人類與東北虎交錯生活在同一片天地中。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東京城管護中心主任孫善海回憶,他所在轄區內第一次出現老虎是在2017年左右,老虎誤入了林場附近的居民區,咬死了拴在門口的一匹馬。
“事實上,東北虎和其他野生動物都怕人,在野外巡護時遇見老虎的概率是特別小的,即使真的遇上了,只要你不作出一些具有攻擊性的動作,它也不會主動招惹你。”李剛是黑龍江綏陽林業局巡護員,與東北虎打交道的經驗很豐富,他向記者介紹,當地居民非必要不上山,禁止在山地放牧,一旦上山,必須三五人成團,上山前通過大聲呼喊、放鞭炮、敲擊金屬等方式“敲山震虎”。
2018-2023年間,李剛所在的林場共監測到5只東北虎和12只東北豹,而虎豹公園內的村屯共有6個。偶爾,東北虎巡視領地或遷徙的時候會路過村莊,但也只是貼著村邊走,不會主動深入村莊活動。2022年發表在《獸類學報》上的一篇研究,統計了吉林琿春地區2016-2020年發生259起人虎沖突事件,結果顯示,全部為老虎捕食家畜,九成是牛,主要原因是居民散養家畜,導致家畜進入老虎棲居的山林地區。
" 為了避免人虎沖突,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采取了一些方法。一方面是宣傳科普;另一方面,在老虎分布密集的區域,也在摸索建立人虎沖突的預警系統。但這套避免人虎沖突的知識和措施,還遠未普及到東北虎豹國家公園之外。談起勃利縣長太村的老虎事件,張明海感受到村民對老虎的無知帶來的危險:“還是心太大了,缺乏敬畏。”
(摘自《三聯生活周刊》夏杰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