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底,春節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喜訊讓整個華夏大地都沉浸在喜悅之中,也為眾多與春節相關的非遺項目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春節申遺之路凝聚了無數人的心血,在這一過程中,非遺成為展示春節文化的重要載體。而在剛剛過去的2025年春節,文旅市場持續升溫,“文旅+”模式不斷創新拓展,非遺體驗一躍成為熱門活動,無論是在繁華都市的文化場館,還是在寧靜鄉村的民俗活動現場,非遺的身影隨處可見。人們在歡慶新年的同時,也積極投身于對非遺的體驗中,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而各類非遺項目更是在這股熱潮中煥發出勃勃生機。
年畫作為春節不可或缺的文化符號和傳統美術類非遺,在春節期間大放光彩。今年,全國各地開展了年畫進萬家活動,通過展覽展示、互動體驗、年貨大集等形式,讓更多人感受年畫魅力,豐富假日文旅消費,讓傳統年畫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邯鄲市人民政府主辦的以“新年畫·新創意·新表達”為主題的2025年“非遺賀新春·年畫進萬家”全國主場活動,除了集中展出來自全國各地的785幅年畫精品,之外還推出了一批融合傳統技藝與現代設計理念的年畫新品和文創作品,拓展了傳統年畫的呈現方式,滿足了不同人群的消費需求。在年畫制作體驗區,人們還可以親自上手,體驗刻版、印刷、上色等傳統工序,將親手制作的年畫帶回家中張貼,為新年增添了一份濃濃的傳統韻味。曾經因現代家庭裝飾演變的影響而面臨困境的非遺年畫,通過改變裝裱方式、創新木版畫內容等方式,從日用消耗品變成藝術欣賞品,重新走進千家萬戶。
剪紙作為傳統民間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春節期間也成為熱門體驗項目。如2025年“非遺賀新春——云南非遺過大年”系列活動就涵蓋了非遺文藝展演、百人共剪窗花、金蛇迎春·非遺市集、窗花免費大放送等內容。其中,“紙韻華彩·百人共剪《金蛇狂舞過大年》”巨幅窗花剪紙作品由剪紙傳承人與社會各界群眾共百人合力剪成。現代科技,尤其是AI技術的融入和互動體驗式傳播為剪紙藝術在新時代的發展開辟了新路徑。
除了年畫、剪紙,版畫、面塑、刺繡、木雕、竹編、燈彩等傳統美術類非遺項目也紛紛舉辦各類體驗活動。在江蘇南京的夫子廟,燈彩非遺體驗活動成為春節期間的亮點。在燈彩藝人的指導下,游客們學習扎骨架、裱糊、繪制圖案等制作步驟。燈彩制作過程中,美術元素無處不在,從造型設計到色彩搭配,都體現了民間藝人的審美和智慧。江西省贛州市舉辦的“非遺賀新春 歡喜過大年”2025來贛州過客家年活動,石上曾坊橋幫燈、黃陂龍燈、固村鯉魚燈等傳統技藝和民俗表演吸引了大批游客。今年“出圈”的“冰雪游”中也有很多非遺元素的參與,如哈爾濱推出了“冰雪+非遺”的冬季特色游活動,包括冰雪畫、冰雪秀等文創產品,并邀請各民族非遺傳承人展示技藝,如鄂倫春族、赫哲族等民族服飾和手工藝表演,樺皮畫、面塑、刺繡等非遺展示,通過創新形式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非遺體驗。
此外,中國非遺還以精彩紛呈的形式漂洋過海,向世界生動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如在文創領域,一系列融入傳統繪畫、刺繡元素的服飾,各類非遺掐絲絨花手工發夾等特色文創產品深受國際消費者的青睞。在春節申遺成功后的首個蛇年春節,各類慶祝活動在世界各地上演,共慶共享中國傳統年俗和非遺,也吸引了大批外國游客來到中國。
2025年春節期間非遺體驗在文旅市場的火爆,展現了非遺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活力,通過讓更多人親身參與非遺制作過程,激發了大眾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傳承責任感,也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以適應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和生活方式。相信在未來,非遺體驗將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讓非遺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傳承。
(作者系《中國美術報》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