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有個文友,以前我倆在一個城市工作的時候,他的工資并不高,我勸他做些副業補貼家用,他不聽,業余時間都是和家人一起度過,更看重親子時光。
我覺得這是一種散漫的表現,不時“教導”他。后來,我決定離開小城市到大城市闖蕩,邀他一起去,他拒絕了。
20 年過去,我在大城市里打拼有了成果,覺得文友當初不聽我的話現在肯定后悔莫及。有一次與他通電話聊近況,出乎意料,他對自己的平淡生活很滿意:“工作安穩,閑時寫寫畫畫,生活有小閑情。小女兒都上高中了,很懂事。最重要的是把父母接到身邊照顧,一家人其樂融融,想來這輩子也很幸運!”他甚至還有點“同情”我——離家打拼,風險大又辛苦,還會有遠離家人的孤獨……
這次聊天讓我頓悟:每個人的興趣愛好、生活環境、成長歷程、心態理念都有不同。你喜歡高樓大廈,他喜歡田園風光;你喜歡錦衣玉食,他喜歡粗茶淡飯;你要風風火火,他要平平淡淡。都挺好,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活法、做法和心得,不將自己的做法和見解強加在別人身上,你就不會有那么多的抱怨、不理解,甚至瞧不起別人,也會變得謙虛、低調、平和起來。
生活中,不妨讓別人做別人,同時也讓自己做自己。各自努力,在自己選定的路上,開自己的花,結自己的果,腳踏實地,成為最好的自己。(摘自《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