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朋友約飯,席間聊起一位熟人,她感慨那姑娘好能忍,明明男友待她非常糟糕,甚至到了常常動手的地步卻還舍不得分手。我好驚訝,就在前兩天,還看到她在朋友圈秀恩愛——老公特意給我做的,簡簡單單三菜一湯也很幸福。
她一邊說著不可能——她們住上下樓,幾乎天天都能聽到她家傳來男人的斥責聲,有時還有摔東西的聲音;一邊翻開自己的手機,也傻眼,赫然呈現在她面前的,就是我看到的那條秀恩愛的動態,再往下翻還有更多:他送花了;一起逛商場了;停電時特意到樓下等她回家了,等等,儼然一對親密無間的神仙眷侶。
“難道是我聽錯了?但我在電梯里明明見過她胳膊上的傷啊”,朋友一臉不可置信。
看上去好像是一個女孩因戀愛腦在粉飾太平,明明兵荒馬亂還假裝歲月靜好,但我卻覺得這大概不是全部,那些傷痕與甜蜜都是真的,可當一個人對甜蜜過度渲染的時候,連她自己都會無視那道傷疤。
當發出第一條“我們的戀愛很甜蜜”的動態,就很難在第二條中承認自己瞎了眼愛上一個人渣;當告訴別人“XXX 很討厭”之后,這個被說出的印象就可能會成為一個印章,無論那個被討厭的人后來做出怎樣的改變。
我們身處在一個鼓勵表達的時代,但表達本身卻自帶陷阱—— 一個人說得越多,就會越相信自己所說的話,哪怕后來發現那已是偏見。所以,我們應該對表達心存敬意,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句話。
(據陶瓷兔子的悅讀筆記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