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兒子剛3歲。每天早上媽媽上班,順路送他去幼兒園。從家門口到大街的那段路,沒有燈。母子并排走,交替數著數字。媽媽說一,兒子說二,媽媽數三,兒子數四……這樣數到一百,然后再由兒子先數一,媽媽數二,依次數下去。那條漆黑路因此并不令人害怕,反而饒有趣味。
忽然,媽媽聽到對面有聲音,她抓緊兒子的手,把他迅速拉到右邊。孩子很好奇,她給兒子講交通規則,告訴他走在左邊會有危險,媽媽是為了保護他。兒子沒有作聲,蹦蹦跳跳地又跑到她的左邊。媽媽生氣地大聲斥責:“怎么不聽話?快到右邊來!”
兒子平靜地說:“我是故意站在左邊的,我想保護你。我受傷沒有關系。如果沒有了我,你還可以再有孩子。可如果沒有了你,我再也不會有媽媽了。”
“如果沒有了你,我再也不會有媽媽了”,竟然真的是這樣!她是他生命中的唯一,占據著無可替代的位置。平凡的媽媽,在孩子心里,是寶貴而偉大的,值得他毫不猶豫犧牲自己,這是年輕的她從來沒有意識到的。
她是性情含蓄的人,沒對孩子說過“我愛你”這樣的字眼,那會讓她害羞。孩子也沒有說過,卻以這樣自然而樸實的方式表達了它深沉的內涵。孩子的話像石刻般烙在媽媽的心里,使她常常不自覺地想起并反省自己是否配得上,同時也在一次次的困苦艱難中,重新變得堅強。
“如果沒有了你,我再也不會有媽媽了”,這句話不僅照亮了夏夜中那條僻靜的小路,也點亮了母親此后的生命旅程。
(摘自《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