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吃得多、吃得肥膩,很容易便秘,建議大家吃點西梅,通便效果很好。
從中醫角度看,西梅性味甘酸,入脾、胃、大腸經。《本草綱目》說它“主治消渴,除煩熱,潤五臟,利大小腸”,也就是能潤腸通便。現代醫學也證實,西梅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山梨醇。膳食纖維能增加糞便體積,山梨醇能促進腸道蠕動。這倆一配合,效果更好。
早上5 至7 時是大腸經最活躍的時間,此時吃西梅能更好地刺激腸道蠕動。空腹吃可以讓西梅中的有效成分更快被吸收,效果更好。但空腹吃西梅可能會引起胃部不適,建議先喝一杯溫水,再吃西梅,一次吃3 至5 顆就夠了。過量食用西梅會導致腹瀉,甚至脫水,建議每天食用量控制在5 至10顆,根據個人體質調整。如果出現腹瀉,應立即減少食用量。
也可以泡水喝,把西梅干用溫水泡開(泡30 分鐘以上,讓西梅充分軟化),連水帶果一起吃喝掉。泡水喝的好處是能讓西梅中的膳食纖維充分吸水膨脹,在增加糞便體積的同時,還能補充體內的水分,避免因膳食纖維攝入過多,使其反而吸收腸道內的水分,導致體內缺水,糞便變得干硬,進一步加重便秘。因此,建議食用西梅后多喝水。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西梅中的天然糖分比較高,糖尿病患者食用后可能導致血糖升高,要慎用。
(摘自《健康時報》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