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介紹了證券公司發行債券的用途、主要品種和發行意義,分析了證券公司發行債券現狀,以及未來面臨的挑戰,最后就如何提升證券公司在公開市場發行債券業務的核心競爭力提出建議。
關鍵詞:證券公司 發行債券 公開市場 流動性 競爭力
引言
公開市場發債是證券公司融資的一種方式。證券公司作為發行人在公開市場發行債券(以下簡稱“證券公司發行債券”)可以增加可用資金、補充資本金、提高財務杠桿率,能發揮支持業務發展、提高凈資產回報率的作用。
近年來,在中性偏寬松的貨幣政策下,市場流動性充裕,債券市場收益率下行,公開市場發行債券的票面利率下降。本文重點分析在當前市場環境下,證券公司發行債券的現狀與發展建議。
證券公司發行債券的用途、品種和意義
(一)證券公司發行債券的主要融資用途
證券公司發行債券的融資用途具有多樣性,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日常經營支出
證券公司的日常運營需要大量流動資金,以支持其各項經營性支出。該類支出涵蓋人工成本、辦公場地租賃、信息技術投入及其他運營支出。通過發行債券融資,證券公司能夠補充流動性資金,為營運活動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確保業務的平穩運行。
2.業務用款
業務用款主要包括自營投資業務和信用業務用款:自營投資業務是證券公司使用自有資金購買有價證券或金融產品以獲取投資收益;信用業務是證券公司使用自有資金對經紀業務客戶提供融資支持的融資融券服務。充足的資金供給保證了證券公司自有資金相關業務的穩健開展。
3.償還到期負債
證券公司通過新發行債券籌集資金,用以償還到期債務,從而優化債務結構。通過合理安排債券發行與到期債務的匹配,證券公司能夠有效降低短期償債壓力,避免因債務集中到期帶來的流動性風險。
(二)證券公司發行債券的主要品種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公司債券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證券公司次級債管理規定》及《證券公司短期融資券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證券公司可在證券交易所發行公司債券,也可在銀行間市場發行短期融資券。
1.公司債券
公司債券包括普通公司債券和次級債券。
普通公司債券是最常見的證券公司發債品種,分為公開發行和非公開發行兩類。公開發行普通公司債券,要求證券公司具有合理的資產負債結構和良好的現金流量,最近3年平均可分配利潤足以支付公司債券1年的利息;而非公開發行公司債券只能面向專業投資者,不能采用公開方式推介。
證券公司次級債是指證券公司發行的、清償順序在普通公司債券之后的有價證券,用于補充證券公司附屬資本。到期期限在3年、2年、1年以上的,原則上分別按存量規模100%、70%、50%的比例計入凈資本。
2.短期融資券
短期融資券是指在銀行間市場發行的、期限為1年以內(含1年)的還本付息的債券,是證券公司流動性管理的核心工具。短期融資券屬于貨幣市場工具,由中國人民銀行依法實施監督管理,其具有市場認可度高、發行方式靈活、期限短、成本低的特點。
(三)證券公司發行債券的意義
1.提升凈資產收益率
證券公司通過發行債券加杠桿可以顯著提升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ROE)。
一是提升公司資本實力與業務規模。發債融資能夠有效補充證券公司的資本金,增加其可用資金規模,能滿足公司日益增長的資本金需求,還能提升投資業務的規模上限,尤其是對于自營投資和資產管理等資本占用型業務。充足的資本金可以使證券公司更加靈活地開展各項業務,擴大業務容量,增強市場競爭力。
二是增強自營業務盈利能力。自營業務收入在證券公司的創收來源中占據重要地位,其重要性不斷提升。近年來,隨著市場收益率下行,自營投資固定收益債券業務的盈利能力顯著增強。通過發債融資,證券公司可以加杠桿增加可投資金,進一步放大投資規模,從而獲取超額利差收益,提升自營業務的盈利水平。
三是保障融資融券業務發展。融資融券業務是證券公司使用自有資金向經紀業務客戶進行融資的借貸類業務,隨著資本市場活躍度的提高,其需求量不斷增加。發債融資為融資融券業務提供了充足的可用資金,有助于證券公司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提升業務收入。
2.增強風險抵御能力
增加資本金為證券公司提供了更強的資金保障,使其在面對市場波動和不確定性時,能夠更好地應對潛在的流動性風險,有助于證券公司滿足監管機構對風險控制指標的要求。根據《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證券公司需要按照一定比例計提風險資本準備金。充足的資本金有助于證券公司更好地進行風險資本計提,確保各項業務的風險敞口能夠被凈資本所覆蓋,提高公司的風險抵御能力。
3.提升市場聲譽
債券發行成功表明證券公司具備良好的財務狀況和信用水平,能夠得到投資者的認可和信任。投資者愿意購買證券公司發行的債券,說明投資者認可該公司的償債能力和盈利前景,提升證券公司的品牌形象和市場地位。同時,債券融資為證券公司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支持,增加公司的業務競爭力和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其在資本市場中的聲譽。
證券公司發行債券的現狀分析
(一)當前證券公司發行債券的特點
1.主要品種為公司債券,存量規模占比穩定
截至2024年末,證券公司在境內發行債券余額約為27603億元,同比基本持平。其中,公司債券的規模約為24244億元,占比87.83%;短期融資券的規模為3359億元,占比12.17%。證券公司發行債券在債券市場分類中屬于信用債,截至2024年末,存量證券公司債券在信用債市場的占比約為5.65%,同比略有上升。近年來,該占比穩定在5%~6%。
2.發行規模穩定,期限以短期為主
證券公司普通債的首次發行可以追溯到2004年11月,國泰君安證券定向發行了第一只證券公司普通債。證券公司短期融資券的發行始于2004年,但在2006年后發行停滯。2012年,中國人民銀行重啟券商短融發行,其發行規模快速增長。2019—2024年,證券公司發行債券規模有升有降,整體較為穩定。2024年新發行債券規模約為13142億元,其中,第四季度發行規模約為6216億元,與前三季度發行量總和6926億元基本持平(見圖1)。可見2024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推出政策組合拳以來,證券公司新增發行債券的規模顯著上升。
從期限來看,2024年證券公司發行債券期限以短期(3年及以下)為主,占當年證券公司新發債券總量的比例約為73%,略高于信用債市場短期品種占比(60%)。信用債市場以短久期為主,發行主體傾向于通過短期債券鎖定融資成本、優化債務結構,證券公司發行債券的這一期限結構特征更為明顯。
(二)當前債券市場走勢有利于證券公司發行債券
近年來,我國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2024年以來兩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共1個百分點,并多次下調公開市場7天逆回購利率,引導市場利率下行。截至2024年末,1年期、5年期、10年期國債收益率分別為1.09%、1.42%、1.68%,較年初分別下行99個、101個、87個基點(BP)。在貨幣政策中性偏寬松的市場環境下,債券市場出現“資產荒”,推動了債券收益率的加速下行。同時,“存款搬家”和非銀機構的擴張導致主要買盤從銀行轉向非銀機構,市場波動加劇。
同時,在債券市場收益下行的背景下,證券公司債券成為信用債市場中投資價值較高的債券品種。投資者的青睞帶動了證券公司債券票面利率的下行。尤其對中小券商而言,發行債券難度較往年明顯降低,對比高評級證券公司債券的信用利差明顯縮小,融資成本和融資難度都有較大幅度下降。
證券公司發行債券面臨的挑戰
劇烈變動的市場環境對于證券公司發行債券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在流動性偏寬松的市場環境下,證券公司可以擴大債券發行規模,充分滿足資本補充和業務發展需求。但同時,證券公司也面臨投資者偏好轉變、市場競爭加劇、資產配置不足等問題。
一是投資者偏好轉變。證券公司發行債券的票面利率下降導致投資吸引力下降,投資者可能更傾向于收益更高的資產,證券公司債券的市場需求減少。
二是市場競爭加劇。在流動性偏寬松的環境下,更多主體可能進入債券市場融資,競爭加劇,證券公司發行債券的難度加大。
三是資產配置不足。證券公司需要合理配置融入資金以滿足業務發展需求,但在低利率環境下,投資端較為謹慎,可能導致資金投放不足,進而影響融資需求。
四是信用利差收窄。信用利差的收窄使得證券公司發行債券的價格優勢減少,不利于吸引追求高收益率的非銀機構等投資者。
五是市場不確定性增加。市場利率下行空間有限且存在階段性回調風險,證券公司通過加杠桿獲取超額收益的同時,也面臨著隨之而來的風險,且收益與風險的確定性難以判斷,增加了證券公司發行債券的決策難度。
證券公司提升發債能力的建議
在金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證券公司要在發債融資業務領域脫穎而出,必須持續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一)精準把握發債時機,加強對宏觀經濟與市場動態的深度洞察
發債時機的精準選擇是證券公司發債融資業務成功的關鍵,它直接決定了融資成本與融資效果。為此,證券公司需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是注重對宏觀經濟與政策的深度分析。證券公司需要密切關注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深入分析宏觀經濟指標。判斷經濟周期所處的階段,預測未來市場對資金的需求變化和利率走勢。關注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如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對債券市場利率水平和投資者投資意愿的影響。
二是關注市場利率的動態監測與預警。債券市場的利率水平是影響發債成本的關鍵因素。證券公司需要時刻關注市場利率的變動情況,建立一套完善的利率監測和預警機制。通過對市場利率的實時監測,及時發現利率的波動趨勢,為發債時機的選擇提供依據。還需關注利率期限結構的變化,分析不同期限債券的利率差異,為債券期限結構設計提供依據。
三是加強市場調研與同業經驗總結。證券公司應定期開展市場調研,深入了解債券市場的供需變動趨勢和投資者的投資收益預期及風險偏好。加強與投資者的溝通交流,了解他們對不同期限、不同信用等級債券的需求。吸取同業發債業務中的經驗教訓,總結適合自身發展的策略和方法。
(二)注重資金渠道建設,持續維護并拓展合作伙伴
證券公司需要建立多層次的投資人合作體系,以應對業務開展中可能出現的不確定性因素。與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在市場變化時靈活調整發債策略,降低單一投資者退出帶來的風險,確保發債業務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注重資金渠道建設,既要維護好存量合作關系,又要拓展新增合作機構。
(三)構建常態化發債機制:科學規劃與精細化管理
建立常態化的發債機制,可以使證券公司在發債融資業務中更加高效、有序地開展工作,提高業務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一是基于戰略與市場的動態規劃,科學制訂發債計劃。根據市場情況、客戶需求和自身發展戰略,制訂科學合理的發債計劃。明確發債的時間、規模、期限、利率等關鍵要素,以及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發債計劃應具有一定的靈活性,能夠根據市場變化和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
二是優化內部管理和團隊建設。證券公司需持續優化內部管理流程,打破部門壁壘,加強內部各部門之間的協同合作。重視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打造高素質的發債業務團隊。加強對員工的培訓,提高宏觀經濟分析、債券市場研究、風險控制等方面的專業能力。
三是強化風險控制能力。證券公司需建立健全風險管理體系,完善發債業務中的風險識別、評估、監測與控制的全流程管理。運用風險量化模型,精準評估發債業務中的各類風險,針對不同風險類型,制定差異化的風險控制策略。例如,通過信用評級與擔保機制降低信用風險,通過合理安排債券期限結構與資金用途緩解流動性風險等。
在金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市場環境愈發復雜的背景下,通過精準把握發債時機、強化合作伙伴關系、構建常態化發債機制等多維度舉措,證券公司可顯著提升發債融資業務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張潔,胡宇辰.淺談證券公司債券的信用風險及投資價值[J].債券,2024(2). DOI: 10.3969/j.issn.2095-3585. 2024.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