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向視野之外的蔥蘢
向天空舉手的蔥蘢
沒有目的地
涪江碧來蜀山青
美,總使人憂愁
陳子昂、李太白、杜子美、陸放翁……的詩篇
與各自的命運對稱得太悠久
那是蔥蘢
是裂縫
也是填充
為何我的兩手仍然空空
細雨落愁
落下的也在生長,沒有目的地的蔥蘢
細雨洗亮的,愛與哀愁
夜航涪江
光亮養活了夜晚。也就是說
我們航行是學習光的工作
它用光帶,挽住江水不致于流散
也避免堤岸失足落水
樓宇在輪廓線上煥彩,柔和地
召喚想象力深入發光的窗口
那是生活的奧秘和品質——
明亮地存在,即使沉默
船行涪江,大橋如彩虹
躬身牽掛兩岸的燈火
光的世界參差,懸浮在空中
流淌的啞光托著我們,我們是
光的子嗣。如果光寂滅,包括這首詩
會不會坍縮,連意識也無法觸及
夢中讀史蒂文斯
我的意識在那里
被不同的譯本圍著
像田納西的山野涌向一個壇子
更像劇場對各路合唱隊虛掩門扉
它們牽挽精心揀選的歌詞
追隨史先生濃重的英語鄉愁
贊頌虛構的熱情,對秩序的信仰
又驚奇于聲線里自己的風格
眾聲繚繞,閃現靈魂的尺度
所有在場的事物都是詩歌的構件
但我經歷著啞巴的苦楚
看著,聽著
聲帶在蠕動,牽扯著
全世界;如同一件樂器
在心靈的末端,聽覺的后頭
跳動寂靜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