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事國事天下事,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家家戶戶都盼著孩子能有好的教育,老人能有好的養老服務,年輕人能有更多發展機會。這些樸實的愿望,就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痹诙柖迥晷履曩R詞中,國家主席習近平一句句深情的話語、一縷縷真切的關懷,展現出人民領袖對群眾的無限牽掛,彰顯了一個大黨人民至上的如磐初心!
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我省今年要重點做好八個方面的工作,其中之一即是“聚力辦好民生實事,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在今年省兩會上,委員們熱議民生話題,關切民生福祉,積極建言獻策。
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擦亮民生幸福底色
就業是民生之本、財富之源、穩定之基。2025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關鍵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十五五”謀劃之年。新的一年,我省將繼續實施20項民生工程,“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便是其中之一,要實施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就業支持計劃,促進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強化殘疾人等就業困難人員幫扶,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打造“15分鐘就業服務圈”,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城鎮新增就業86萬人。
2024年省人社廳發放就業補助專項資金33.26億元,直接幫扶重點群體46.91萬人次、惠及4.05萬家企業;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政策,為56.97萬家單位減輕失業保險費負擔53.91億元,惠及833.23萬名參保職工……省政協委員,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書記、廳長楊燕偉介紹,我省將推動經濟發展擴大就業,鼓勵創業帶動就業,加大政策支持保障就業,優化就業服務促進就業,夯實基層基礎支撐就業。他說:“河北人社系統將強化就業優先導向,堅持依靠發展促進就業,加快構建就業友好型發展方式,推動穩增長和穩就業良性循環,確保全省就業形勢總體穩定?!?/p>
破解結構性就業矛盾是實現我國高質量充分就業目標的關鍵舉措,也是提升經濟活力、保障民生穩定和促進共同富裕的必要舉措?!捌平饨Y構性就業矛盾,要從源頭上優化高校專業設置。我們要及時調整和完善高校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體系,以適應市場需求?!笔≌f委員、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大學副校長李文斌呼吁,要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開展就業市場預測,健全就業影響評估機制。
大學生就業創業更是關乎社會發展、人才培養成效與家庭幸福的關鍵議題,如何更好助力高校畢業生就業,是許多委員都特別關注的話題。省政協委員、河北農業大學副校長客紹英認為,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需要調動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通過構建校院聯動、全員參與、注重實效的訪企拓崗促就業工作機制,持續加強校企合作。
聚焦養老話題" "助建老年友好社會
“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會變老?!别B老事業,不僅是老年人的事情,也是關系國家大局、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人的事情。在今年的省兩會上,養老再次成為委員們熱議的話題。圍繞老有所養相關問題,許多委員建議,變養老為享老,要大力培養人才隊伍、優化養老配套設施、大力發展銀發經濟等。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全省常住人口中,60歲及以上人口達1644萬人,占總人口的22.2%;65歲及以上人口達1200萬人,占總人口的16.2%。河北已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增進老年人福祉,就要不斷發展銀發經濟,滿足老年群體追求美好生活的現實需求。對此,省政協委員、保定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孔春梅認為,加速培育壯大醫養康養產業,是對老年人需求的一種回應。在孔春梅委員看來,現階段60后退休的老年群體健康意識更強,醫養康養消費已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省政協委員,農工黨保定市委副主委、河北金融學院保險與財政學院副院長鄭思海建議,在河北省探索發展“無陪護病房”。他說:“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速和少子化現象的日益嚴重,家庭照護能力逐漸減弱,傳統的家屬陪護模式已難以滿足現代醫療服務的需求?!疅o陪護病房’作為一種全新的醫療服務模式,其推廣與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彼ㄗh,加強護理人才隊伍建設,依托高校、職業院校和醫療機構等資源,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醫療護理員培訓;根據服務成本、市場需求和患者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確定“免陪照護服務”的價格,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便捷、溫馨的醫療服務體驗。
讓“銀發一族”老有所養,需要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省政協委員,太平財產保險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丁萍建議:“圍繞實施好個人養老金制度,優化稅收政策,簡化參保流程,豐富養老金融產品供給,提升群眾政策知曉度?!笔≌f委員、中國人壽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中心總經理武麗英則建議,在現有的“三支柱”養老金體系中,應積極擴大第二支柱——企業年金覆蓋范圍,推動社會保障體系惠及更廣泛群體。同時,加快推進商業養老金的發展,鼓勵養老保險機構充分發揮保險的“減震器”和“穩定器”功能,不斷夯實居民的養老財富儲備。
織密扎牢社會保障網" "持續辦好民生實事
持續扎實推進20項民生工程建設,所有工程已全部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對40,163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進行居家適老化改造,新建、改擴建義務教育學校100所;12345熱線不斷“迭代升級”,開通手語服務專席,為聽障人士“無障礙”獲得公共服務帶來便利……2024年,河北推進社保擴面提質,不斷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2025年,我省將繼續織密社會保障網,以更完善的保障舉措,溫暖更多有需要的人。
促進我省人口高質量發展,需要不斷健全支持和服務體系。省政協委員、河北廣播電視臺交通頻率節目制作人任紅梅和省政協委員、民進承德市委二級調研員王顯華認為,要關注70后、80后這兩個年齡段獨生子女所面臨的養老撫幼壓力。省政協委員、民建省委副主委武云秀建議,探索將托育服務納入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創新發展普惠托育服務,建立健全財政投入和責任分擔機制,探索逐步擴大免費教育范圍,覆蓋幼兒教育及嬰幼兒托育服務;加強托育專業人才培養,鼓勵高等院校和職業院校開設相關專業,將保育師等職業納入專業技術人員序列,增強相關職業的吸引力。
53.29萬人納入低保,8.63萬人納入特困救助;連續6年將助殘服務納入全省20項民生工程,連續4年開展“助殘暖冬”行動;城鄉新增就業2.39萬人,完成率居全國前列……近年來,我省不斷開創殘疾人事業發展新局面,持續提升殘疾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5年,我省將以更高的站位,觀全局、抓大事;以更實的舉措,兜底線、保民生;以更優的服務,暖人心、聚合力。
近年來,新經濟、新業態蓬勃發展,創造了大量新行業新崗位。不同于傳統就業形式,新就業群體與用工企業之間的勞動關系較為復雜。對新就業群體來說,擁有一份能有效抵御意外傷害事故風險的保障,是當前的急迫需求。丁萍委員建議,政府有關部門聯合相關協會單位,不斷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多層次職業傷害保險體系,如擴大工傷保險參保范圍、推動職業傷害保險改革試點、鼓勵設計多種商業保險、加強職工互助保障等,切實守護好新就業群體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