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協委員、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漢唐考古研究部主任張春長,一直躬耕在考古一線,今年他的提案聚焦“做好文化遺存保護利用、推進考古遺址公園建設”。
張春長委員說:“考古遺址公園,有三個關鍵詞:一是‘遺址’,指祖先留下的珍貴的文化遺產。二是‘考古’,指發掘遺跡,史海鉤沉,透物見人。三是‘公園’,它是城鄉建設與文物利用實現‘共贏’的載體。”三者中,遺址是核心,其既可以讓公眾在旅游休憩中感受文物之美,讓文化自信牢牢扎根人民心底,又能為當地經濟發展帶來新動力。
據張春長委員介紹,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將在今年3月1日施行,其中提出了“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工作要求。而考古遺址公園可以使古代社會精神生活具象化,讓大眾走得近、看得清、聽得懂,進而感受到遺址內蘊的溫度和能量,汲取豐富的知識營養,起到傳遞智慧、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
張春長委員說:“風景不少見,而考古遺址公園可遇不可求,它不是絞盡腦汁打造的,而是從歷史深處鉤沉出來的,彰顯著一個地方的獨特性格和魅力,將會成為一個個‘遺產級’‘現象級’的文化地標。它是一塊響當當的‘金字招牌’,我們務必要做好保護和利用。”
(作者為河北廣播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制片人、主持人,“小強來了”自媒體聯盟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