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教育理念是一種將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等元素融入學習活動,發展幼兒綜合素養的重要思想。在幼兒園建構游戲活動中引入STEAM教育理念可以讓幼兒通過動手實踐的方式豐富知識儲備,開闊眼界的同時起到發展思維的作用。因此,教師應利用這一理念優化游戲設計,促使幼兒全身心投入到活動中,為其今后的全方位發展提供助力。本文簡要分析了STEAM教育理念的內涵、特征及其與建構活動的聯系,針對幼兒園建構游戲的實施策略進行探析。
一、STEAM教育理念的相關概述
(一)STEAM教育理念的內涵
STEAM教育理念并不是簡單地將幾門學科結合起來,而是將各門學科之間具有關聯性的知識點多維度地整合在一起,引導幼兒從跨學科的角度分析具體問題,在動手操作中強化知識與技能運用能力的教育。這一理念注重的是幼兒在游戲中發現問題并自主選擇恰當的方式進行探究,經過與同伴的交流與討論總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STEAM教育理念強調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等有關知識的相互融合。其中,科學是指科學的思維方式,讓幼兒經歷觀察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技術更注重操作技巧,鼓勵幼兒使用教師提供的材料進行實踐;工程是指操作方式,強調幼兒開發并利用教師提供的材料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途徑;數學則是指游戲活動中的一種測量方式,注重排序、認知空間等。
(二)STEAM教育理念的特征
STEAM教育理念的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跨學科性,是指將不同學科的知識點結合在一起,用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第二,情境性,教師在建構游戲時要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讓幼兒自主發現問題并探究解決方法,以豐富他們的知識儲備。第三,實踐性,STEAM理念倡導幼兒在實踐中學習,讓他們通過動手操作獲取知識。第四,協作性,是指幼兒在游戲中需要合作完成具體任務,旨在培養其團結協作精神。第五,設計性,這一特點體現在“工程”方面,幼兒在設計作品時要加入個人的獨特見解,從而高效完成各門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所以,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指引,教師在建構游戲活動時要遵循以上特點,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設計有針對性的游戲,以促進幼兒綜合素養的提升。
(三)STEAM教育理念與建構游戲的聯系
建構游戲為STEAM教育理念的實施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一方面,STEAM教育理念強調五個學科的綜合運用,整合式教學的開展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學習能力與高階思維。幼兒園建構游戲是一種跨學科領域的活動,與STEAM教育理念有著相同的綜合性特點。在建構游戲中,幼兒能夠結合現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靈活使用不同的材料進行實踐,助力綜合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STEAM教育理念主張幼兒以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任務。而游戲活動的建構需要幼兒根據同一個主題展開合作,在真實情境中設計出具有個人特點的作品。陷入瓶頸時,幼兒可以自主思考,也可以詢問同伴的意見,或者向教師請求幫助,不僅鍛煉了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還讓他們體會到了合作的重要性。
二、STEAM教育理念下幼兒園建構游戲實施策略
(一)前期準備,滲透STEAM教育理念
1.綜合多方因素,完善準備活動。
教師的前期準備工作對提高建構游戲活動的質量與效率具有直接影響。在STEAM教育理念下,教師要提高對前期準備工作的重視程度,留心觀察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結合以往經驗優化游戲設計,將藝術、數學、工程等內容合理滲透其中,確保游戲目標與活動安排符合幼兒的實際情況,以推動STEAM教育理念順利落實。因此,在前期準備中,教師必須尊重幼兒的主體身份,根據其日常表現分析他們各項能力的綜合水平,結合游戲主題合理引入STEAM理念中其他學科的有關內容,提出個性化的問題,為幼兒指明自主探究的方向,為游戲活動的有序開展做好鋪墊。
以“理想中的家園”為主題開展建構游戲活動,教師在前期準備時要綜合考慮幼兒在其他游戲中的表現,將“掌握搭建房屋的基本步驟,創造性地完成房屋設計,發展審美素養”作為此次活動的終極目標。在此基礎上,教師制定更加詳細的活動目標:讓幼兒知道本次游戲的目的,知道如何正確搭建房屋;培養幼兒對建構材料的研究興趣,引導他們主動思考這些材料的特點與運用方法;通過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掌握穿插、搭高等技巧,建造出理想中的家園,以此培養幼兒的審美意識。基于以上目標,教師還要設計觀察、提問、協作等環節,使游戲流程更加豐富,為幼兒營造良好的活動空間,切實提高建構游戲活動的實效性。
2.有效準備材料,豐富建構游戲。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游戲材料會影響幼兒對活動的積極性。如果游戲材料樣式豐富、顏色鮮艷,便能快速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促使他們全身心投入到游戲中,創造出新穎美觀的作品。相反,若游戲材料單一,幼兒則難以集中精神,極易出現分心、不配合等情況。為了保證STEAM教育理念的順利實施,教師要根據活動主題精心挑選游戲材料,幫助幼兒在實踐中內化科學知識,實現動手操作能力和審美鑒賞能力的同步提升。如此一來,在游戲材料的驅動下,幼兒對活動充滿興趣,積極完成教師布置的各項任務,真正意義上做到了寓教于樂。
以“冬天的游樂園”為例,在這一游戲的前期準備中,教師要以STEAM教育理念對應的五個學科為切入點,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活動材料。首先,挑選顏色不一的積木、積塑、插塑等材料,引導幼兒自行摸索這些材料的使用方法,初步具備工程學思維,在大腦中搭建游樂園的框架。其次,教師應準備尺子之類的測量工具以及鉛筆和橡皮,用于記錄測量結果,還要在網絡上搜索冬天游樂場的圖片,供幼兒自主欣賞,為他們提供搭建思路,以制作出更加精美的游樂園。最后,教師可以搜集夏天游樂園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兩幅圖片的不同之處,思考冬天場地里的雪為何在夏天消失了,以此引出與“水”有關的科學知識。教師從美術、科學、技術等角度出發準備游戲材料,激發幼兒參與興趣的同時,有效培養了其創新意識和工程思維,鍛煉了其多方面的能力。
(二)以幼為本,踐行STEAM教育理念
1.結合生活實際,組織建構游戲。
從根本上來說,幼兒園開展游戲教學的目的是幫助幼兒積累生活經驗。相較于直接布置任務,生活化游戲更能調動幼兒的主動性,激發他們對游戲活動的參與興趣。對此,教師在建構游戲時要遵循生活化原則,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場景或真實發生的事件為主題,設計相應的游戲環節,讓幼兒在熟悉的氛圍中動手操作。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設計生活化游戲時不能局限于某一思路,而是從STEAM教育理念下的五個學科出發,將工程、科學、技術等相關知識滲透于實踐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幼兒的綜合素養。
例如,夏天經常下雨,幼兒在上學路上要穿雨衣、打雨傘,但是園內沒有單獨放置雨衣和雨傘的地方,給大家的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不便。教師可以根據這一現象建構游戲,將散落在地上的雨衣和雨傘的圖片投放到大屏幕上,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看法,很快便有人提出“組建收納柜”的想法。教師以此為依據設計“搭建支架”的游戲,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制作支架的視頻,讓幼兒對這一流程形成初步了解。隨后,教師提出問題:“你認為支架怎樣設計才能更美觀、更穩固呢?如何確定它的尺寸呢?”引發幼兒深入思考。在這一過程中,幼兒要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提出解決方案,教師則要在恰當的時機滲透數學相關內容,讓幼兒知道哪些圖形具有穩定性,指引他們從數學、工程、藝術等方面出發分析具體的解決方案,以鍛煉其思維的靈活性和發散性,最大限度地發揮STEAM教育理念的應用價值。
2.利用小組合作,提高活動效率。
STEAM教育理念的特點之一是協作性。考慮到幼兒的身心發育不夠成熟,很多時候無法獨立完成游戲,長久下去容易打擊他們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對此,教師在建構游戲時可以設計相應的互動環節,鼓勵幼兒與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或共同探究某項任務的解決辦法,潛移默化地培養他們的團結協作精神。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根據幼兒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表達能力等因素合理劃分游戲小組,確保各組成員之間具有互補性,讓他們在交流與討論中產生思維碰撞,從而順利完成游戲活動。
以“搭建水庫”為例,教師要求幼兒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建造水庫,可以加入合理的想象,提高水庫的美觀性和實用性。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水庫的圖片,在強烈的視覺刺激下讓幼兒體會水庫之美,并在腦海中建構相應的模型。其次,教師分析幼兒在以往活動中的表現,根據他們的創新意識、審美素養、操作能力等分配組員,讓他們自行推選一名組長,帶領大家共同搭建水庫。例如,擅長繪畫的幼兒可以畫水庫的草圖,聽取大家的意見,完善整體布局;生活經驗豐富的幼兒可以為成員收集建構材料,如泡沫箱、礦泉水瓶、紙箱子等,為后續的實際操作做好準備;實踐能力較強的幼兒負責靈活利用這些材料搭建水庫,其他成員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見,經過反復調整完成設計。為了增加游戲的趣味性,教師應制定獎勵政策,最具創意的作品可以得到實物獎勵,如繪本、文具等,在小組合作中提高游戲的完成度。
(三)重視評價,落實STEAM教育理念
1.鼓勵幼兒展示,提高審美情趣。
STEAM教育理念強調了藝術的重要性,期望幼兒在動手操作的同時提高審美素養,在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過程中提高藝術表現力。對此,在游戲教學中,當幼兒完成作品的搭建后,教師要鼓勵他們分享自己的靈感來源和創作過程,讓其他人擁有提問的機會,表達內心的真實感受,在個性化展示中強化幼兒的審美素養,推動STEAM教育理念的進一步落實。也就是說,幼兒通過自主探究與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游戲后,要積極向他人介紹自己的作品,與此同時,其他幼兒要認真觀察與聆聽,分析該作品的獨特之處,在自由討論中提高審美素養。
例如,在“我的幼兒園”建構游戲中,幼兒設計出各種各樣的作品,教師要為他們搭建展示的平臺,每個人輪流到講臺上介紹自己的作品。有的幼兒說:“我的作品由積木搭建而成,分別設計了教室、操場、大門,它們既是獨立的個體,也能拼湊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幼兒園。”講解過后,教師要為幼兒提供自主交流的空間,讓他們提出心中的疑問,如:“你是怎么產生這些想法的?為什么選擇積木作為游戲材料?”在交流與溝通中,幼兒獲得了豐富的設計靈感,積累了更多關于創造美的經驗,有利于審美意識和鑒賞能力的培養。
2.完善游戲評價,引導幼兒反思。
評價是游戲活動中不可忽視的環節,可以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反思習慣,也能讓教師全面地掌握幼兒的科學素養和藝術素養發展水平,以此為參考及時調整后續的游戲活動,將STEAM教育理念更科學地滲透到游戲中。為了發揮評價的最大價值,教師要打破傳統的評價模式,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設計自評和互評環節,讓他們在反思與點評他人作品的過程中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之處,從而明確日后的努力方向。所以,完善游戲評價的方式為落實STEAM教育理念創造了有利條件,多角度、深層次的評價使幼兒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對其綜合素養的培養起到推動作用。
例如,在“搭建停車場”游戲中,當幼兒完成實踐任務后,教師不要立即進行評價,而是讓幼兒先行反思自己在游戲中的表現以及作品的優缺點,再點評同伴的作品,在各抒己見中積累豐富的藝術、工程、技術等知識。然后,教師從專業的角度進行點評,針對作品設計的藝術性、選材的科學性、搭建的合理性等方面提出綜合性的意見。舉個例子,有的幼兒在搭建停車場時選擇用紙箱作為主要材料,導致整體看起來不夠美觀,教師可以提醒他用彩紙做一些裝飾物,彌補紙箱的單調性。需要注意的是,為了避免打擊幼兒的自信心,教師指出作品的問題之后,還要用激勵性的語言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使幼兒以更加認真的態度對待后續活動。完善游戲評價的方式充分激發了幼兒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在自評與互評中養成反思的習慣,能夠從專業的角度分析作品結構,使審美素養和實踐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三、結語
綜上所述,STEAM教育理念的應用對完善建構游戲具有重要影響,能夠幫助幼兒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為其今后全方位發展打下基礎。因此,幼兒園教師要掌握STEAM教育理念的內涵,結合幼兒的認知特點、興趣愛好、學習需求等因素設計多元化的游戲活動,調動幼兒參與熱情的同時,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藝術表現、工程思維等,實現其綜合水平的全面提升。
(于" 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