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3,2,1,點火!”
10月30日4時27分,0號指揮員趙磊的口令響徹酒泉衛星中心發射場區。搭載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九運載火箭拔地而起,直刺蒼穹。
這是趙磊今年第二次擔任載人飛行任務0號指揮員。作為整個任務執行團隊的指揮員,他既要清楚各系統技術狀態、測試機理,又要善于力量調配、精于計劃協調,還要高效穩妥科學處置突發狀況,不允許有任何差錯。“‘0號’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團隊。”趙磊說,大家分工明確,配合默契,像一臺精密的機器一樣有條不紊地自主運行。
火箭點火起飛后,也是工程師王錄最為繁忙的時候。他所在的測控站,距離發射場只有7公里,是神舟十九號測控任務鏈條上的第一棒。1994年大學畢業,王錄就來到這里,參加了神州一號任務以來的所有載人航天發射任務。30年扎根于此,王錄對每一型測控設備如數家珍,卻從未現場看過發射。王錄說:“我在崗位上,心里才踏實。”這也正是無數航天人的常態。任務來臨時,他們大多沒有機會感受現場發射時的震撼。對他們而言,發射只是屏幕上的一個光標,或者是頭頂上的一陣轟鳴。
(摘編自“新華網”2024年10月31日)
素材解讀
1.分工合作,各司其職。載人航天發射任務繁瑣而且精細,每個工作人員只有在分工合作中扮演好各自的角色,才能取得最終的成功。
2.勝利的背后離不開無名英雄。壯舉實現的背后,是許許多多航天人甘愿守在幕后,只能看看屏幕上的光標或者聽聽頭頂的轟鳴。但他們甘之如飴,只為載人航天發射任務能取得圓滿成功。
適用話題
分工合作 默默奉獻 責任信念 航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