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作為考察隊隊長和首席科學家,楊士莪與中國水聲科研人員乘坐科考船開啟了首次由中國科學家獨立指揮和實施的大型深海水聲考察,邁出了中國水聲界從淺海向深海跨越的第一步。
在深海區作業時,赤道附近的太陽幾乎垂直照射,甲板溫度高達70余攝氏度,年過花甲的楊士莪堅持長時間在海上實驗,在酷熱、缺水的環境下一直堅持到實驗結束。
當考察隊員勞累一天入睡后,楊士莪首先要確保人員、設備安全無虞,隨后繼續研究后續的實驗方案。他深知中國水聲界多年的等待和籌備、國家的資金投入等的不易,考察任務必須完成。
考察獲得了豐富、可信的實驗數據,積累了大量寶貴的一手資料,為中國水聲事業鍛煉了一大批新生力量。讓楊士莪欣慰的是,20余年后,中國水聲研究會以此為基礎,走向更廣闊的深藍大海。
楊士莪88歲高齡時,依然參與海上實驗。“搞研究,不到現場怎么行?有任何困難都得克服,該堅持時就要咬緊牙關迎難而上。大海變幻莫測,坐在家里搞研究肯定是不行的。”楊士莪說。
幾十年來,楊士莪帶領團隊完成了中國第一顆洲際導彈“落點水聲測量系統”研制,為“蛟龍”號、“科學”號所用的國產高精度超短基線定位系統奠定了基礎;主持設計并建造中國首個針對低噪聲水洞研究的“重力式低噪聲水洞”……
2024年3月19日,楊士莪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逝世,享年93歲。2024年9月,楊士莪被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宣傳部追授“時代楷模”的稱號。
解讀
作為考察隊隊長和首席科學家,楊士莪肩負起開啟中國大型深海水聲考察的重任,不畏酷熱和艱苦條件,親赴一線,全力保障人員與設備安全,推進實驗進程。他深知此次考察關乎國家投入和行業發展,這種使命感驅使他幾十年如一日地帶領團隊攻堅克難,完成多項關鍵研制,為國家水聲事業筑牢根基,履行了為國奉獻的重大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