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淵沖,著名翻譯家,北京大學教授。年輕時的許淵沖從法國學成歸來后被分配到北京外國語學院法文系任教。他發現中國的經典文學在世界文壇上的影響力微乎其微,很大程度是因為唐詩宋詞等國學精粹難以被原汁原味地譯成外文,當時大多數翻譯都是盡可能地按照字面意思直譯,而中國詩詞往往意在言外。
在許淵沖看來,“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世界獨一”,不應該受語言的限制丟失了內核與靈魂。于是,許淵沖在汲取前人翻譯理念的基礎上,大膽地提出了“優化論”,主張翻譯要努力做到“意美”“音美”“形美”,三美齊備。他的理論一經宣揚,立馬遭到了譯界的質疑和反對。
然而許淵沖堅持自己的想法,繼續依照自己的理論進行翻譯,筆耕不輟。在他的努力下,《詩經》《楚辭》等充滿中華古典文化韻味的古老詩歌被翻譯成外文,得到外國讀者的一致認可。他翻譯的《西廂記》被英國智慧女神出版社評價為“可以和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媲美”,法譯版《中國古詩詞三百首》中的一些譯詩被國外的大學選作教材。
素材解讀
許淵沖精通中外文學,深諳名著典籍,在深刻把握中外文化的差異之余,他還格外下功夫鉆研英文和法文的單詞韻律,力求將中華詩詞的音韻格律之美還原在外文譯作中。
從弱冠到耄耋,翻譯事業六十余載漫漫長路,許淵沖自信而無畏地向前。百歲之際,年月定格在他身上的,不僅有坦然的笑容,還有一份充盈于心的自信和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