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作為衡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指標,將公司在環境、社會責任、公司治理方面的業績作為考察因素,進而對公司的發展作出評價。ESG逐漸成為國內行業的熱詞,并且成為投資者、消費者和監管機構等各方關注的重點。目前,我國ESG發展處于初級階段,對于ESG報告的披露,鼓勵各類企業開展ESG相關業務,但并未強制要求,缺乏成熟的ESG體系。醫藥企業的發展與人民群眾的健康福祉密切相關,相關企業ESG 責任缺失可能會導致安全事故和污染問題。因此,本文研究的主要問題是醫藥企業ESG評分是否會對企業財務績效產生正向影響,如果是正向影響,那么是通過什么影響的。實證檢驗醫藥企業ESG評分對財務績效的影響,為醫藥企業完善ESG體系,提升財務績效提供科學依據和對策建議。
文獻綜述與研究假設
一、文獻綜述
ESG理念是從國外興起的,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稍微滯后于國外。主流學術觀點普遍認為,企業展現出卓越的ESG表現,對其整體運營狀況具有顯著的正面效應。Greening 與 Turban(2000)作為早期研究者之一,已經揭示了ESG表現與財務績效之間的正向聯系。隨后,Clark等(2014)通過文獻綜述進一步證實了這一觀點,指出企業的ESG指標與其財務績效之間存在積極的正相關關系。徐光華等(2021)也發現,ESG表現優秀的制造業上市公司能夠有效緩解信息不對稱,進而提升企業價值。李井林等人(2021)的研究進一步指出,ESG的單一維度都能提高企業財務績效,并有利于企業的創新。但是也有學者認為兩者呈現負相關。Brammer 和 Millington(2008)的研究發現,在某些情況下,公司經理為了個人利益追求良好的ESG表現,但這反而可能對公司的整體業績產生不利影響。除了直接的正向或負向關聯外,還有學者提出了ESG表現與財務績效之間存在非線性關系的觀點。沈洪濤等(2014)的研究就表明,ESG表現與業績之間呈現顯著的U型相關,即業績表現優異和不佳的企業都傾向于積極響應ESG理念,但他們的動機和效果可能有所不同。
基于以上文獻回顧,本文旨在深入探究我國上市醫藥企業ESG表現與企業財務績效之間的關聯。通過結合國內外的研究成果,本文期望為我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新的視角和思路,同時為我國在ESG領域的研究作出一定的貢獻。
二、研究假設
近年來隨著研究的深入與視角的拓寬,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ESG表現對企業財務績效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薛天航等(2022)的研究揭示了ESG表現通過降低融資成本、增強投資者信心及提升企業形象等方式,能夠直接促進企業財務價值的提升。聶輝華等(2022)進一步指出,良好的ESG實踐有助于構建企業競爭優勢,強化市場地位,進而增加企業價值。特別在醫藥領域,高ESG評分的企業因其對環境、社會和治理責任的重視,往往能贏得更高的社會聲譽與形象,這種正面效應不僅能夠增強消費者與投資者的信任與忠誠度,還可能轉化為財務上的優勢,如市場份額的擴大、品牌價值的提升以及長期盈利能力的增強。綜合上述分析,本文提出H1假設:ESG評級對醫藥企業財務績效有顯著正向影響。
如果ESG評級對醫藥企業的財務績效呈現顯著的正向影響的話,那么是如何影響的呢?首先,良好的ESG表現顯著增強了醫藥企業的信息透明度,這不僅彰顯了企業強烈的社會責任擔當與卓越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還為企業樹立了正面的市場形象。這種透明度的提升,降低了投資者因信息不對稱而產生的投資風險。其次,由于市場信息不對稱的存在,醫藥企業往往面臨融資約束,然而,ESG表現優秀的企業,通過其良好的社會聲譽和可持續發展實踐,能夠有效緩解融資約束。正如張兆國等(2013)所指出的,企業通過承擔社會責任可以降低融資成本,從而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創造更大價值?;谝陨蟽热?,本文提出H2假設:ESG通過融資約束影響醫藥企業的財務績效。
研究設計
一、數據來源與樣本選擇
本文ESG評分來自萬得數據庫,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來自國泰安數據庫?;贓SG數據的可獲取年限,本文以2018年至2022年A股上市的醫藥企業為樣本,對樣本進行了如下處理:1.剔除在財務或其他方面存在異常的ST、*ST類公司。2.剔除存在缺失的樣本。
二、模型設定與變量含義
本文將醫藥行業財務績效作為被解釋變量,用資產收益率(ROA)來測度,將ESG評級作為解釋變量,用醫藥行業ESG表現在Wind機構的得分來代替,將資產負債率(Lev)、有形資產比率(Tangible)、股權集中度(Top10)作為控制變量。利用OLS模型建立如下回歸方程:
(1)
為了檢驗融資約束起到的中介效應,構建如下模型:
(2)
(3)
其中,α0、β0 、γ0為截距項,β1至β4、α1至α4、γ1至γ5為各變量的回歸系數,ε1、ε2、ε3為誤差項。
表1展示了變量定義,除表1介紹的變量外,還有中介變量:融資約束。本文借鑒了Whited and Wu(2006)構建的WW指數,作為衡量企業融資約束水平的量化工具。WW指數正向反映企業融資受限程度,其值越高,則融資約束越顯著。公式如下:
WW指數=(長期負債/總資產)+分紅虛擬變量+ln(總資產)+(企業銷售增長率–行業銷售增長率)+(現金流/總資產)
實證結果與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表2展示了變量描述性統計:ROA極差顯著,均值偏低(5.49%),反映醫藥企業財務績效差異大,需增強盈利能力。ESG得分分布不均,行業整體ESG評級處于BBB水平,有提升空間。Lev均值33.5%,標準差小(0.165),資本結構穩定。Tangible均值高(0.905),標準差小(0.0906),資產狀況均衡。Top10變動范圍大(19.47%―91.82%),標準差14.07,股權集中度差異顯著。
二、相關性與多重線性分析
本文運用Stata17軟件,對醫藥企業財務績效與ESG評分進行Pearson相關性分析,見表3。結果顯示,ESG與ROA在1%顯著性水平上正相關,驗證了ESG投入促進財務績效提升,即H1假設成立。這一結論基于可持續發展理論,表明醫藥企業重視ESG投入,不僅有助于提升企業的績效,更有助于實現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各變量間相關性系數的絕對值均小于0.6,表明無顯著多重共線性問題。為驗證研究準確性,采用VIF檢驗見表4,結果顯示所有VIF值均小于5,確認變量間無多重共線性,增強了研究結果的可靠性。
三、回歸分析
回歸的估計結果如表5所示。在控制變量的情況下,ESG評分的回歸系數為0.01,并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表明上市的醫藥企業ESG評分每提高1%,企業的財務績效就提高0.01%,也就是ESG評分與ROA呈顯著正相關,H1假設成立??刂谱兞糠治鲲@示,有形資產比率與股權集中度系數顯著正相關。這揭示了隨著企業有形資產的增加和股權的集中,其財務績效亦相應提升。而另一控制變量資產負債率,其系數顯著為負,表明企業若擁有較高的資產負債率,則可能對財務績效產生負面影響,即資產負債率越高,企業的財務績效越有可能降低。
四、穩健性檢驗
為了評估研究結果的可信度,本研究通過變量替換,用托賓Q值(TBQ)替代資產收益率(ROA),進行重復實驗以驗證結果的穩健性。檢驗結果如表6所示,ESG回歸系數顯著為0.257(plt;0.01),支持假設H1。經穩健性檢驗,結論可靠。
五、中介效應檢驗
上述結果說明企業ESG表現會顯著正向影響財務績效,H1假設成立。為了更全面地探究ESG表現對財務績效的影響機制,本文進一步假設H2,即融資約束在ESG表現與財務績效之間起到中介作用。為了驗證這一假設,利用SPSS分析得到中介檢驗結果如圖1所示。引入融資約束作為中介變量后,自變量回歸系數不再顯著,表明融資約束完全中介了ESG得分與企業財務績效間的關系。
本文運用Bootstrap檢驗見表7,結果顯示間接效應置信區間非零,確認ESG評級通過WW指數完全中介影響企業財務績效,支持了假設H2。這揭示了醫藥行業ESG表現與企業財務績效的正向關聯機制,強調良好的ESG表現能減輕融資約束,進而提升財務績效,為企業ESG管理與融資策略優化提供啟示。
結論與建議
本文通過實證分析,檢驗了醫藥企業ESG評分對于財務績效的影響,得出如下結論:醫藥行業ESG評級顯著正向影響企業財務績效;ESG通過影響融資約束影響醫藥企業的財務績效。ESG表現通過影響融資約束這一關鍵環節,間接作用于醫藥企業的財務績效。
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在政府層面和企業層面提出以下建議:一是政府部門應積極制定并執行企業ESG披露的法律法規,規范ESG報告發布,減少市場信息不對稱,提高ESG財務效應;政府還應完善評級體系,統一標準。二是企業應增強ESG責任意識,主動披露信息,緩解融資約束,提升價值。企業應將ESG融入長期戰略,建立內部控制,確保有效實施。(作者單位: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責任編輯:吳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