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标P于讀書,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上,像毛澤東那樣酷愛讀書學習,并能讀有所獲、學以致用、用而生巧的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極為少見。縱觀毛澤東的讀書治學之道,歸納起來離不開四個字——“攻”“獲”“用”“巧”。
“攻”書到底的鉆研精神
對于“攻”書,毛澤東這樣說:“我看這個‘攻’字,是有大道理的,就是把書當敵人看,一字一句地攻讀?!憋@而易見,“攻”書在于“擠”和“鉆”?!皶x百遍,其義自見?!倍啻窝凶x同一本書歷來是將書本學深悟透的最好方法,這種看似最累、最原始的“‘攻’書之法”,恰恰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研習之道”。
一是溫故知新“反復讀”。對于一些經典書籍,毛澤東總是經常翻看,每讀一遍都會有新的感悟,正所謂“常讀常新”。正如他所說:“《共產黨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問題,我就翻閱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有時只閱讀一兩段,有時全篇都讀,每讀一次,我都有新的啟發?!奔词乖趹馉幠甏钠D苦條件下,毛澤東仍舊堅持“反復讀”。他時常和身邊人提起,“沒有味道就放起來,有味道就多看幾句,七看八看就看出味道來了”。這既是一種讀書的精神,又是一種讀書的方法。這種方法在毛澤東的讀書筆記中有明顯的體現。在他的讀書批注中,時常能看到“一讀”“二讀”等字樣。將毛澤東不同時間寫下的筆記進行對比,我們能明顯感受到他對某些觀點的理解是逐漸變得深刻的,這也充分表明了他“常讀常新”的學習態度。
二是不同觀點“對照讀”。在閱讀時,毛澤東往往將觀點相異甚至相左的書拿來對照著讀,而不僅僅是從某一方觀點出發去讀書。例如,在讀拿破侖的傳記時,他不只看一個國家某位學者的著作,而是同時閱讀多個國家不同學者撰寫的拿破侖傳記及相關著作,并把這些書拿來對照著讀,從而更全面、客觀地了解拿破侖。再如,他研究美國歷史時,讓人去北京的各大圖書館將相關著作統統借來,并特別交代,不光要找馬克思主義學者寫的相關論著,也要有資產階級學者寫的相關論著。
三是“五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之法結合讀。在讀書時,毛澤東較為注重“五到”并用。不光自己吟讀,他還經常組織讀書小組,在一些場合請人念誦、給人講解,交流分享讀書的體會和收獲。此外,毛澤東常在書中作批注,最大限度地發掘書籍的價值……毛澤東一生讀了無數書,種類之多、數量之大,令人嘆為觀止,其中不少書里都留下了他的批注。
學有所“獲”的探索精神
毛澤東一生博覽群書、深思細研。在青少年時期,毛澤東的閱讀量就已遠超同齡人,并且他對于書籍種類的挑選頗有心得。他早年大多閱讀經典之作,為達到更好的閱讀效果,便特別注重寫讀書筆記。例如,閱讀《倫理學原理》時,為更好地理解該書,他在書眉和空白處撰寫了大量批注,共計1.2萬余字,而《倫理學原理》這本著作總共才12萬字??梢姡珴蓶|的批注是多么翔實和全面。這些批注,大致可分為課堂隨筆、文章摘抄及讀后感悟等。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毛澤東提倡要多讀書、讀好書,絕不能讀“死書”、死讀書。他經常以“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來提醒自己。
以研讀馬列著作為例,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毛澤東就認為,全黨的理論水平還不高,與中國革命建設的豐富實踐極不匹配。為此,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他積極創辦全國第一所學習、研究、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干部學校——湖南自修大學,把《共產黨宣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等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作為基本學習內容;他率先垂范,在研讀著作過程中堅持兼容并蓄、博采眾家之長,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進而在中國革命建設過程中,實現了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歷史性飛躍。1938年,毛澤東向全黨提出:“如果我們黨有一百個至二百個系統地而不是零碎地、實際地而不是空洞地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同志,就會大大地提高我們黨的戰斗力量。”在研讀哲學著作過程中,他要求全黨都要學習辯證法,提倡照辯證法辦事。在對歷史的探索過程中,他對《資治通鑒》等歷史典籍鉆研至深,特別注重以史為鑒。這些都對毛澤東思想的形成產生了深遠影響。
經世致“用”的革命精神
毛澤東始終注重密切聯系實際讀書,為中國革命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需要而讀書。密切聯系實際讀書是他最重要、最根本、最有效的讀書方法。
著眼于現實實踐,緊密圍繞中心工作,是毛澤東閱讀的需求主線。他讀書,貴在應用。在不同歷史時期,他閱讀的方向和重點各有不同。例如,五四運動期間,他的閱讀主要是為了樹立共產主義信仰;大革命時期和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的閱讀緊密結合時事及國情,旨在為中國革命實踐找到理論依據;抗日戰爭時期,他的閱讀主要圍繞對以往經驗教訓的總結,以用于更好地指導實踐;解放戰爭時期,他閱讀的主攻方向是研究國際局勢的變化、把握革命戰爭的規律以及探索戰后中國的發展方向;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他致力于思考“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統一”問題,通過反復閱讀《共產黨宣言》的各種版本以及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探索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的理論根據、實踐方法等。
用而生“巧”的創新精神
毛澤東是敢于創新、善于創新的典范。敢于創新、善于創新不僅體現在他的讀書方法上,還體現在他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講理論,他堅持要在實踐中創新,不能脫實向虛。搞調研,他同樣堅持要在生活實踐、工作實踐中創新。他經常從報紙和史籍中發現重要問題來搞調查研究,經常從群眾牢騷的言論中找尋調查研究的方向等。
科學性、實踐性和群眾性是毛澤東創新理念的特質,更是其讀書“用而生巧”的源頭。以調查研究為例,他認為,要及時發現和解決新問題,形成新思路,最管用的辦法就是調查研究。
毛澤東常說:“一個人的知識面要寬一些,當你的學識足夠淵博的時候,你就似站在了山巔之上,可以看見很遠的地方;但是如果學識不夠,那就只能在暗溝里摸爬滾打,十分艱難?!痹陂喿x時,他興趣廣泛,哲學、歷史、科技、藝術等均有涉獵,且在很多領域中有極高的造詣,這與他勤于學習、善于創新是密不可分的。毛澤東還經常借古言今來闡釋工作原則和工作方法。比如,他提倡用“古今中外法”來研究問題,言簡意賅、形象生動,令人耳目一新。善于將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認識是毛澤東創新理念的又一重要體現。革命戰爭時期,他就非常善于總結。比如,他結合多次戰役的實踐經驗,創造性提出“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游擊戰戰術。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他同樣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充分總結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經驗,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進行艱苦卓絕的探索和嘗試,在理論和實踐上取得一系列重大基礎性成就。
(摘編自《黨史文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