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教育培訓是黨的建設基礎性經常性工作。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健全常態化培訓特別是基本培訓機制,強化專業訓練和實踐鍛煉,全面提高干部現代化建設能力。”《決定》著眼全局對提高干部現代化建設能力做出重要部署,為進一步做好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指明方向。
國有企業黨校是企業黨委的重要工作部門,既具有地方黨校的性質,又具有鮮明的企業特征,是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思想引擎和人才搖籃,在國有企業黨的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如何發揮好企業黨校黨員教育培訓主渠道主陣地作用,不斷優化教育培訓方式方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需要努力探索和實踐的課題。
把握好“教什么”的問題
黨校始終不變的初心就是為黨育才、為黨獻策。企業黨校要根據企業改革發展新要求,對標組織內在需求,立足學員崗位特點,優化教學布局,“干什么就學什么、缺什么就補什么”,切實增強黨員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聚焦理論教育。毛澤東同志指出:“我們辦黨校,就是要使我們同志的政治水平和理論水平提高一步,使我們黨更加統一。”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企業黨校開展黨員教育培訓,必須做到旗幟鮮明講政治。這是職責所在。宏觀來說,就是要全面落實《中國共產黨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條例》提出的政治理論教育、政治教育和政治訓練、黨章黨規黨紀教育、黨的宗旨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形勢政策教育、知識技能教育7個方面基本任務,對黨員進行系統教育培訓。具體來講,就是要結合企業實際,突出行業特點,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黨員干部職工,突出政治教育和政治訓練,教育引導黨員把愛黨、愛國與愛企、愛崗有機結合起來,從“國之大者”的政治高度,從有效發揮國有企業“六種力量”的使命出發,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企業、進車間、進班組、進頭腦,引領學員聽黨話、跟黨走,在事關政治方向和重大原則性問題上立場堅定、旗幟鮮明。
聚焦能力提升。《全國干部教育培訓規劃(2023—2027年)》要求:“發揮國有企業培訓機構作用,開展國有企業領導人員治企興企、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等專題培訓。”企業黨校在黨性教育方面積累了一些成熟經驗,但在科研咨詢、履職能力培訓方面存在短板,“為黨獻策”作用發揮不夠。要對照“對黨忠誠、勇于創新、治企有方、興企有為、清正廉潔”的國企好干部20字標準,聚焦企業實踐遇到的新問題、改革發展穩定存在的深層次問題、基層黨建面臨的突出問題,比如新質生產力、碳中和、“四新”現代新國企、黨組織“前置研究”等,從理論上搞清楚、從實踐上弄明白,形成一批符合企業黨校教學的特色培訓課程,不斷提高黨員在工作崗位中建功立業、擔當作為的本領。要有計劃地加強與中央、省委黨校及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推動教學培訓、科學研究和決策咨詢相互促進,實現智庫成果在決策中轉化運用。
聚焦知識培訓。在這方面,企業黨校在強化共性知識培訓的基礎上,應結合企業特點,突出對黨務政工干部的業務培訓。近年來,雖然向企業內外公開招聘了一批專兼職黨務政工干部,但從專業的角度來看,有而不精、齊而不強、全而不專的問題依然存在。黨務工作人員是基層黨務工作開展和實施的主體,自身素質的高低對黨建工作有著直接的影響和作用。黨校作為黨委的重要部門,要聚焦選人用人、“三會一課”、信訪輿情、紀檢監察等業務知識,匯集企業優質資源,遴選優秀教師、優質課程、典型案例、特色教材,打造名師庫、優課庫、案例庫、教材庫,通過一個時期的系統培訓,讓黨務工作人員既懂黨務也懂業務、既懂專業又懂管理,著力解決黨務工作人員不想干、不會干、不敢干的問題,切實把黨務干部培養成為政治上的明白人、黨建工作的內行人、干部職工的貼心人。
把握好“怎么教”的問題
黨校教育培訓對象不是一般學生,大都有著較高學歷層次和豐富實踐經驗的管理人員。企業黨校要堅持學員為本,以理論和實踐協同發展為核心,強化和運用“主動、互動、聯動”工作理念,才能讓黨員教育成效入耳入腦入心。
理論聯系實際。客觀來看,企業黨校在人才資源、學術資源、學員資源與地方黨校相比相對匱乏。但企業黨校有企業教學的特點,要求教師除了需要深厚的理論功底外,應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案例積累,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為學員提供實用的指導和建議。要堅持黨校姓黨、教師姓黨,自身先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決不能滿足于一般意義上的理解,不能一知半解、淺嘗輒止,切實履行宣講好、解讀好黨的創新理論成果的使命和責任。要深入研究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和黨的建設重要論述,不斷深化對其理解和認識,推出有思想高度、理論深度、視野寬度的研究成果。要走出教室“小課堂”,走進社會“大課堂”,定期到企業改革發展一線調研,向基層、向職工、向先模人物學習,靈活采取“學員+學員”“教師+學員”等模式,不斷提高教學針對性和實效性。

注重教學相長。毛澤東曾深有體會地回憶在抗大講黨課的情形:“不能照書本去講。那樣講,聽的人要打瞌睡。自己做準備,結合實際講,總結革命經驗,聽的人就有勁頭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校要辦好,必須有一大批名師。名非天造,必從其實。”要創新教學方式方法,綜合運用研討式、案例式、體驗式、情景模擬式、翻轉課堂等方式,增強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充分挖掘企業紅色基因、所在地市紅色資源和革命傳統文化,將課堂授課與現場教學相結合,用通俗的方式講解深奧的理論,讓學員不僅激動一陣子而且要銘記一輩子。企業黨校要實事求是,善于借智借腦,選聘一批善于課堂授課的領導干部、學校知名教授、黨建業務專家、大國工匠等擔任兼職教師,進一步解決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專職教師要甘當“小學生”。圍繞審課、備課、講課、評課、悟課等環節,深入挖掘學員“富礦”,把學員工作實踐經驗、實戰體會及時融入案例教學課堂,以刻苦的鉆研精神、嚴謹的治學態度、高尚的學術道德嚴格要求自己,樹牢“一個人一輩子一門課”的精品意識。
搭建數智平臺。就企業黨校教師而言,知名高校畢業生不愿進入企業黨校教師隊伍,年輕教師補充較少,青黃不接現象突出。再加上受傳統教學方式和企業效益的影響,很大程度上造成企業在信息化方面投入不足,在人工智能輔助教學、應用場景創建上存在短板。要研究人工智能技術優勢,建設融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體的綜合網絡平臺,構建集個性化、智能化、規模化于一體的AI學習體系。要積極探索符合年輕學員接受特點的路徑載體,以業務知識和英雄模范人物先進事跡等為線索,積極探索和推出“重走長征路”、《烽火》黨建實戰沙盤、“三會一課”情景模擬等,以生動的形式將思想教育內容漸進式融入其中。打鐵還需自身硬。黨校教師特別是年長的要熟悉并熟練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創新,讓黨員在體驗教育中增強學習效果,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把握好“誰來抓”的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黨校不只是黨校的責任,也是全黨的共同責任。要堅持全黨辦黨校。各級黨委和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要以實際行動支持黨校事業發展。企業黨委辦黨校、管黨校、建黨校,是黨校事業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
黨委主抓。當前,黨員教育培訓不同程度存在“一維供給”面向“多維需求”、不分層次對象“一鍋煮”、重黨員干部輕“無職”黨員等問題。企業黨委要在思想上重視黨校工作、在行動上關心黨校發展,把黨校工作納入黨委整體工作部署、納入年度工作考核、納入黨委書記述職評議,及時解決黨校改革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重大問題,切實履行把握方向、統籌協調、加強黨校領導班子和隊伍建設的責任。黨委主要負責同志要切實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經常過問黨校工作,定期到黨校調研指導或與學員座談,幫助解決實際困難。黨委分管黨校同志要盡職盡責,把黨校工作抓在手里、放在心上,做到時間到位、精力到位、工作到位,干好“分內事”、種好“責任田”。

部門協同。企業黨校不同于地方黨校的管理體制,無論在組織領導和日常管理中,均離不開黨委的正確領導、缺少不了職能部門的有力指導。黨委要在經費保障、校園建設、政策扶持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讓黨校有人干事、有場所議事、有經費辦事。組織部門要支持黨校解決資源整合、師資培養、人才選聘、干部掛職鍛煉等問題,真正使黨校教師有作為、有威望、有地位。其他職能部門要發揮部門優勢,幫助黨校在課程設計、選聘教師、工作謀劃等方面出謀劃策,把好關口,形成齊心協力、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企業黨校要強化內功,探索建立符合黨校教育特點的師資準入機制、師資考核評價體系和工作業績與薪酬掛鉤機制,增強黨校教師崗位的吸引力,使其有歸屬感、依賴感。
學校嚴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級黨校要敢抓敢管、嚴抓嚴管,讓學員一進黨校就感受到學習之風、樸素之風、清朗之風。”企業黨校雖然是企業內部黨校,但從嚴治校是黨校辦學的基本方針,不能因為是內部黨校就降低了標準、放松了要求,必須擔當作為、敢于負責。要認真學習中央黨校的好做法好經驗,對在黨校學習培訓的干部,無論什么身份、什么職務,都要嚴格要求、嚴格教育、嚴格管理,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在考勤、考核、學風、生活等方面從嚴要求,加強導學、促學、督學,堅決抑制社會不良風氣侵蝕,把黨校打造成學風濃厚、教風純正的凈土。專兼職班主任要堅持原則,大膽管理,服務好班級和學員,從實從細做好從嚴治校工作,更好發揮黨校“風向標”“凈化器”“大熔爐”的功能。
發揮教育培訓基層黨員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校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問題導向、質量導向、效果導向,積極探索和遵循黨校教育規律,努力將企業黨校打造成“黨員干部教育培訓中心、應用型黨建研究中心和黨務工作者素質能力提升中心”,全面推動企業黨校內涵式高質量發展。
(作者任從勇單位為山東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許欣單位為山東省商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