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是重大政治原則,必須一以貫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改革方向必須一以貫之。要把加強黨的領導與完善公司治理統一起來,建設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著眼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深刻論述了國有企業發展的規律所在,深入回答了國有企業黨的建設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國有企業、金融企業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強黨的領導。堅持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是新時代對國有企業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全面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就要寫好融入這篇大文章,就必須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國有企業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全面領導,促進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統一,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
將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的重要意義
國有企業作為一種生產經營組織形式,同時具有公益性和經營性雙重屬性。其雙重屬性決定了開展的經濟活動既要取得社會效益,又要獲得經濟效益,追求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兩個一以貫之”為新時代加強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和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也為探索建立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開辟了廣闊視野,根本要求就是要將黨的領導融入國有企業公司治理。這是夯實黨的執政根基的基本要求,也是完善國家治理體系的必由之路,更是打造世界一流企業的根本保證。
將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是夯實黨的執政根基的基本要求。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是我國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和獨特優勢。落實黨的領導,必須既從宏觀層面整體接受黨中央和上級黨組織的領導,又在微觀層面包括國有企業黨委發揮領導作用。兩個層面有機貫通、不可或缺。只有貫通起來落實,才能確保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更加全面堅實,不斷鞏固黨在經濟領域的執政基礎。國有企業黨組織作為黨的基層組織,主要是從國有企業的政治屬性出發,保證黨和國家方針政策、重大部署在國有企業貫徹執行,確保黨對國有企業的政治領導。
將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是完善國家治理體系的必由之路。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國有企業的地位和作用決定了國有企業治理是黨領導的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特就特在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把企業黨組織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之中。其本質特征就是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把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統一起來,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國有企業法人治理各環節。國有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主要是從國有企業作為市場競爭主體的經濟屬性上,維護出資人、股東的權利,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實現企業經營效益最大化。
將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是打造世界一流企業的根本保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也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障。打造世界一流企業是新時代黨賦予國有企業的新使命。打造必須層層打造,一流必須全面一流,打造進程中必將面臨諸多艱難險阻和大戰大考。只有國有企業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強黨的領導,才能確保國有企業黨的領導層層堅強有力,帶領職工隊伍始終聽指揮、跟黨走,關鍵時刻拉得出、危急關頭打得贏;才能充分發揮獨特優勢,凝聚起打造世界一流的強大力量,不斷增強國有企業核心功能,提高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做強做優做大。
國有企業黨的領導融入法人治理結構常見的問題
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以來,有力推動了國企黨的領導與公司治理的相統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至2021年底,中央企業資產總額為75.6萬億元,比2012年底增長141.1%。國有企業進入世界500強的數量,從2012年的65家增長到2021年的96家。新時代的十年,國有經濟的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進一步增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弱化、淡化、虛化、邊緣化問題得到了根本性的扭轉。但是,對標全面從嚴治黨的新要求,一些國有企業中存在著融入力度欠缺、融合深度不夠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覆蓋層級不全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一些國有企業,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在總部一級做得比較好,再往下延伸則存在層層衰減的問題”。目前,通過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在大部分國有企業總部一級基本實現了黨的領導融入了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但存在著上緊下松、覆蓋不夠全面和下屬子公司落實不夠到位等問題。比如,有的企業二三級全資子公司黨建未寫入章程,有的子公司推行黨委書記、董事長(執行董事)“一肩挑”不到位,有的子公司“雙向進入、交叉任職”領導體制尚未全面推行,有的子公司企業治理結構、治理主體不健全,領導體制不順暢。
權責邊界不清晰。目前,大部分國有企業按照要求制定了黨委前置研究事項清單,但存在直接套用上級文件、照抄照搬規定條款的情況,結合企業自身實際不夠緊密,沒有對清單進行進一步細化,導致操作性不強。“議”和“定”權責界定不夠清晰,決策運行不夠規范,開“一攬子會”定事,“同質化”重復研究,對“四個是否”把關要求落實不力。存在對前置研究事項只做一些概念性描述,事項清單存在原則性表述偏多,泛化不清晰,界定不具體等問題。有的企業黨委前置研究討論清單事項只寫明“一定金額以上”,沒有明確具體金額,導致后期難以操作;還有的企業黨委將“一般員工系統內企業調動、借調等事項”列為黨委會議決定事項。
基本概念有偏差。有的國有企業把“黨的建設”與“三重一大”概念混淆,普遍存在把“黨的建設”事項納入到“三重一大”事項清單中的問題。有的企業把“黨的建設”決策事項納入“三重一大”事項清單,有的企業把“黨的工作”具體事項納入“三重一大”事項清單,有的企業把“三重一大”事項納入“黨的建設”事項清單,有的企業把“黨建紀檢監察、班子民主生活會”等黨內的工作事項納入“三重一大”事項清單。
運行過程不規范。有的企業雖然制定了比較詳細的制度,但執行過程中存在不到位、不規范的地方。有的企業黨建工作不上會研究,有的企業對相關事項基本做到了凡事都要上會,認為上了會就沒有錯。有的企業授權董事長、總經理的事項,本應由董事長、總經理直接行使權力,但仍然是以召開董事長專題會、總經理辦公會形式研究決定,有的已授權總經理事項還經黨委前置研究。有的企業黨委會召開頻次遠遠超出每月1次的要求,有的企業黨委會幾個月開一次,有的企業黨委會“第一議題”制度落實不到位,有的企業黨委會議半天時間研究討論達20多個議題,沒有足夠的時間對議題進行充分討論,有流于形式的現象。

將黨的領導融入國有企業公司治理的幾點對策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有企業肩負新重任、彰顯新擔當,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全面貫徹落實“兩個一以貫之”要求,把黨的領導貫穿到公司治理全過程,持續在“融入”上下功夫、在“內嵌”上做文章。
嚴格落實“黨建入章”要求。國有企業要結合自身實際,按照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要求,在公司章程中寫明黨組織職責權限、機構設置、運行機制、基礎保障等重要事項,明確黨組織參與決策的基本原則、具體內容、實現途徑和基本程序,堅持和完善“雙向進入、交叉任職”領導體制,并延伸到權屬企業各個層級,實現各層級全覆蓋,使黨組織發揮作用組織化、制度化、具體化、實效化,確保黨的領導不缺位、黨的建設不削弱。
健全黨建工作體系機制。堅持黨組織有形覆蓋和有效覆蓋相統一,推進落實“四同步、四對接”要求,健全完善國有企業黨建工作體系機制,結合國有企業運營發展實際,規范建立和調整黨的基層組織,落實“第一議題”制度,依法依規抓好國有企業黨建,認真落實黨內組織生活制度,創新黨組織活動方式,加大黨員發展和培養力度,有效推動國有企業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不斷增強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切實保證黨和國家方針政策、重大部署在國有企業貫徹執行,確保國有企業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發展方向。
厘清治理主體權責邊界。健全完善公司治理主體議事規則,明確權責清單,厘清治理邊界,規范程序銜接,嚴格落實好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職能作用,有效發揮企業“董事會定戰略、做決策、防風險,經理層謀經營、抓落實、強管理”的職能作用,確保各治理主體責、權、利對等統一,鞏固完善權責法定、權責透明、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機制,構建形成以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治理結構為核心的公司治理體系,切實將黨的領導的制度優勢不斷轉化為治理效能。
規范“三重一大”權力運行。建立完善“三重一大”決策制度實施辦法等制度,動態優化國有企業黨委(黨組)前置研究討論重大經營管理事項清單。分層分類落實董事會職權,強化外部董事規范管理和履職支撐,完善董事會向經理層授權制度。嚴格落實重大議題前置研究討論制度,將黨的領導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黨委(黨組)前置研究討論不能代替其他公司治理主體決策,進入董事會的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必須落實黨組織決定。防止把黨委(黨組)會議當成“筐”,大事小事都往里裝。既要防止以落實法人治理結構權力為名,限制黨組織在企業的話語權、擠壓黨組織工作空間、弱化黨的領導,也要防止將黨組織直接變成生產經營指揮中心,使法人治理結構流于形式、成為“橡皮圖章”。黨組織既要把好方向又不包辦代替,既不能缺位失位也不能越位錯位。
促進黨建與經營有機融合。把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作為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重大政治原則和重要工作遵循,積極創新探索國有企業黨建與生產經營有效聯動、同向發力的方式方法,堅持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同謀劃、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實,合理設置不同類型企業黨建考核指標,強化實地、實績、實效的考核導向。創新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發揮作用的平臺,通過用好黨員責任區、黨員示范崗、黨員突擊隊等載體,引導黨員在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實踐中創先爭優、攻堅克難,爭當生產經營的能手、創新創業的模范、提高效益的標兵、服務群眾的先鋒,不斷提升黨建融合融入生產經營成效。

全面落實黨管干部要求。要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要求,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充分發揮黨組織在企業選人用人工作中的領導和把關作用,將黨管干部原則與董事會依法選擇經營管理者以及經營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權相結合,強化黨組織在企業領導人員選拔任用、培養教育、管理監督中的責任,建立適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和市場競爭需要的選人用人機制。
國有企業發展史是一部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的歷史,也是一部黨的領導與現代企業制度不斷融合的歷史。實踐證明,只有不斷將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才能始終正確把握國企政治和經濟屬性的有機統一,始終堅持正確的發展方向,才能把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轉化成引領和帶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在強國偉業、民族復興的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中發揮更大作用、貢獻更大力量。
(作者單位:陜西水務發展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