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包羅萬象:元朝時期的黃河文明

2025-03-06 00:00:00彭志
黃河黃土黃種人 2025年3期

自唐末藩鎮割據以來,中華大地重又陷入分裂狀態,五代十國各個政權之間交戰不斷,王朝更迭極為頻繁。采用崇文抑武政策的北宋積貧積弱,不得不以輸送歲幣絹帛的方式謀求邊境的暫時和平;北方的遼、西夏、金3個少數民族政權始終無法統治整個黃河流域,偏安東南一隅的南宋也未能實現復歸中原的戰略目標。在近400年的時間里,黃河流域戰事不休,分久必合,歷史召喚大一統政權的再次出現,由蒙古族乞顏·孛兒只斤氏建立的元朝應運而生。入主中原的元朝對黃河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頗為重要的影響,突出表現在黃河上中下游重又歸于王朝的統一管轄,這為黃河文明的再次復興創造了條件。而元朝以大都(今北京)為國都的選擇推動了黃河文化地理布局的改變,重心逐漸由中原向齊魯轉移,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及關中文化多呈衰敗之勢。此外,元朝一統中國,草原游牧文化與中原農耕文化兩者在沖突中不斷走向融合,重農政策則成為元朝各帝王的一般選擇。從縱向上來看,元朝可分成前期、中期、后期3個階段,前期起于1206年孛兒只斤·鐵木真(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止于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成宗鐵穆耳薨逝,凡37年;中期起于至大元年(1308年)元武宗海山于上都(今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登基,止于至順三年(1332年)元寧宗懿璘質班病逝,凡25年;后期起于元統元年(1333年)元順帝妥懽帖睦爾于舞勺之年繼位,止于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明軍攻破大都,凡36年。元朝3個階段的國勢或升或降,黃河文化亦呈現出不同的特征。

1206年孛兒只斤·鐵木真(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至元八年(1271年)十一月,元世祖忽必烈取《周易》“大哉乾元”之意將國號改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1279年,在崖山海戰中,陸秀夫背負幼帝趙昺投海殉國,南宋滅亡,至此,元朝實現了海內統一。元朝幅員遼闊,最盛時的疆域東起日本海、南抵南海、西至天山、北包貝加爾湖,國土面積超越歷代,誠如《元史》中所說“自封建變為郡縣,有天下者,漢、隋、唐、宋為盛,然幅員之廣,咸不逮元”。唐末藩鎮割據以來,中華大地南北對峙、各民族政權長期并存,元朝的統一使近400年之久的分裂與混戰局面終于得以結束,中華大地又進入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展軌道。

忽必烈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其治國舉措主要表現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4個方面。

政治舉措方面,忽必烈采納了謀臣劉秉忠、許衡等人的建言,推行“漢法”,并對蒙古“舊俗”展開改造。忽必烈在中央設置了中書省、樞密院、御史臺、宣政院等,基本上承襲了唐宋以來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地方行政管理則以設置行省為其核心,奠定了明清以來直至如今省制的規模;在少數民族地區與邊疆地帶,設有宣撫使司、宣慰使司、安撫使司或都元帥府,如設立了負責管轄澎湖及臺灣地區的澎湖巡檢司。忽必烈以“順民心之所欲者行之,所不欲者罷之”為施政宗旨,注重任用賢能、懲治貪污,各級官吏若有觸犯律條者,“輕者杖決,重者處死”,政治面貌煥然一新。

經濟舉措面方,忽必烈對“國以民為本,民以衣食為本,衣食以農桑為本”有著清醒的認識,設立了司農司、勸農司、營田司等專門機構,切實推行“以農桑為急務”的政策。因連年戰爭被破壞的中原地區的農業得以恢復,《元史·食貨志》稱譽其功績“故終世祖之世,家給人足”。對于商業,忽必烈采取保護、發展的策略,選用各族商人出任官吏,如花剌子模商人阿合馬、畏兀兒商人桑哥及漢人盧世榮等皆因具有理財本領而謀得高位。此外,元廷還直接派員經營多種官營商業。忽必烈積極推廣鈔幣,并將之引入商業流通領域,促進了商業的繁榮。忽必烈統治時期,在全國各地廣設驛站,“星羅棋布,脈絡相通,朝令夕至,聲聞畢達”,大大提高了信息傳播效率。

軍事舉措方面,定都大都前后,忽必烈繼續推進向外擴張的策略,至元三年(1266年)到至元十年(1273年),頭輦哥、忻都等元朝將領受命進攻高麗;至元十一年(1274年)到至元十八年(1281年),忽敦、洪茶丘等元朝將領渡海攻擊日本;至元十七年(1280年)到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吾答爾等元朝將領領兵出擊緬甸蒲甘王朝;至元十九年(1282年)到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唆都、脫歡等元朝將領帶兵攻打越南;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到至元三十年(1293年),史弼、亦里迷失等元朝將領遠渡重洋攻入東爪哇信訶沙里王國。四向遠征的元朝軍隊逐步確立了元朝與周邊國家的邊疆劃線及外交關系。此外,忽必烈還對元朝的軍制進行了改革,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

文化舉措面方,忽必烈命令八思巴創建了官用的蒙古新字。忽必烈還未即位時,便廣交中原儒士,即位后曾下詔興修孔廟,支持儒家典籍箋注本的刻書。在宗教政策上,忽必烈秉持寬容心態,境內各種宗教迎來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忽必烈因其卓越功勛,歷來多受士人贊譽。《元史》贊揚元世祖“度量弘廣,知人善任使,信用儒術,用能以夏變夷,立經陳紀,所以為一代之制者,規模宏遠矣”。孫承恩在《瀼溪草堂稿存》中稱頌忽必烈“雄武以斷,聰明而仁。胡夷間氣,篤生此人。驅策賢豪,振揚武烈。繼統中華,式欽大業”。

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正月二十二,忽必烈病逝,其孫子鐵穆耳即位。鐵穆耳踐祚后基本遵循了忽必烈遺制,善于守成,在其努力下,元朝一度出現清平局面。在政治上,鐵穆耳著力整頓吏治,約束權貴勢力。元貞元年(1295年)七月,他下詔懲治官員貪贓;十二月,詔令禁止諸王擅自干預地方行政。在經濟上,鐵穆耳登基之初即下詔減免包銀、俸鈔及內郡賦稅。大德二年(1298年),詔令減免受災郡縣的當年田租,并暫停興修土木;大德三年(1299年),鐵穆耳派遣使節巡察各地,鼓勵農桑,以發展生產力紓解民間疾苦。在文化上,鐵穆耳推尊儒士、儒學,敕令崇奉孔子,在大都修建文宣王廟,增加國子學生員名額。在軍事上,鐵穆耳亦有開邊之心。大德五年(1301年)二月,以劉深、合剌帶等將領率大軍趨赴云南,出征泰北古國八百媳婦國;大德七年(1303年),經過兩年的征戰,終于平息了窩闊臺汗國海都之亂。清人邵遠平在《續弘簡錄》中評價鐵穆耳“蒙業以治,垂拱用成;忽思奮武,啟釁南征;末嬰寢疾,壸柄乃萌;賴斯賢輔,鎮側弭傾”,頗為允當。

至元年間,為了更為順暢地將南方的糧食運輸至大都,在海運之外,元世祖忽必烈決定在隋朝開鑿的以洛陽為中心的大運河基礎上裁彎取直,形成一條更少淤塞、更為便捷的新運河。至元十八年(1281年),忽必烈命令兵部尚書奧魯赤等人開挖自濟州任城(今山東濟寧)至須城安山(今山東東平)的濟州河。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忽必烈又命令禮部尚書張孔孫等人開鑿會通河,其線路是自今山東梁山附近的安山開渠,引汶水由壽張東北至今聊城,再向西北至臨清以與御河相連。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忽必烈再命令都水少監郭守敬開掘自今通州至北京城內積水潭的通惠河。歷經10年的不懈努力,由南向北溝通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五大水系的京杭大運河開通,江南生產的糧食可由此源源不斷地漕運至大都,供給元廷及民眾使用。

元朝時,黃河多有潰決,忽必烈、鐵穆耳都投入精力進行治河。至元九年(1272年),忽必烈命人堵塞新鄉縣廣盈倉堤防決口;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忽必烈又命人堵塞汴梁路陽武縣(今原陽縣)決口;大德三年(1299年),鐵穆耳命人堵塞杞縣蒲口兒等決口,《元史·河渠志》記載此次“合修七堤二十五處,共長三萬九千九十二步”;大德九年(1305年),為了防止河浸汴梁(今開封市),鐵穆耳命人開董盆口以分水入巴河,未能成功。此外,埽工在元初時亦有所發展,據《清經世文編》可知其制作“有推卷、牽制、掛薶之法,有用土、用石、用草、用木、用纜、用樁、用鐵之方”,一般而言,元代仍使用卷埽。

歷來人們便十分重視探察黃河的源頭,元朝時“薄海內外,人跡所及,皆置驛傳,使驛往來,如行國中”的交通條件使得深入勘察黃河源頭成為可能。至元十七年(1280年),忽必烈任命都實為招討使,佩金虎符,令其至黃河源頭展開實地考察,在經過數月的努力后,都實將行進途中的見聞繪圖上報,這為元代通奉大夫潘昂霄撰寫《河源志》提供了扎實的基礎。明人張孝光《西瀆大河志》卷二轉引潘昂霄《河源志》指出“按河源在吐蕃朵甘思西鄙,有泉百余泓,沮洳散渙,弗可逼視,可方八十里,履高山下瞰,燦若列星,名火敦腦兒,即星宿海也”。又據明人陳邦瞻《元史紀事本末》卷十三轉引潘昂霄《河源志》指出,星宿海以下“群流奔輳,近五七里,匯二巨澤,名阿剌腦兒,自西而東,連屬吞噬,行一日,迤邐東騖成川,號赤賓河。又二三日,水西南來,名亦里出,與赤賓河合。又三四日,水南來,名忽闌。又水東南來,名也里術,合流入赤賓,其流浸大,始名黃河”。此外,潘昂霄《河源志》一書還對黃河源頭一帶的地形、氣候、水系、動植物、人口分布等情況進行了比較翔實的記述,該書被視為是第一部關涉黃河源頭的風土志,具有極其重要的史料價值。

大德十一年(1307年)正月初八,元世宗鐵穆耳薨逝,其侄子海山(元武宗)即位。元武宗在位時間雖然短,但是仍推行了一系列的治國舉措。

在政治上,大德十一年(1307年)九月、至大二年(1309年)八月,元武宗兩次下詔設立尚書省,其職能是“總治百司庶務,并從尚書省奏行”。元武宗嘗試整頓吏治,頒行《省部綱紀》以提高行政效率,推行封贈制以提升官吏榮譽感,設立考功司以籌備考課制度,增加官員薪俸以降低貪污率。元武宗還“有意稽古禮文之事”,三次前往太廟祭拜,改革太廟室次制度,在南郊天壇之外另行修筑北郊地壇。此外,元武宗的政治舉措還有設省和林及營建中都,但是伴隨著其英年早逝,諸多治國措施多被廢棄,頗為可惜。

在經濟上,為了解決至元鈔貶值、通貨膨脹及財政危機等問題,元武宗詔行“至大銀鈔”,并發行“大元通寶”和“至大通寶”。幣制改革對社會穩定會產生一定沖擊,元武宗以整頓海運、提高物資儲備的方式較為有效地調控了物價。

在文化上,元武宗推行尊儒政策,將孔子的封號提升為“大成至圣文宣王”,除遣使祭祀之外,還豁免儒戶差役。此外,元武宗還對藏傳佛教、道教多有優待。綜合來看,元武宗統治時期的各類舉措多體現出“溥從寬大”的特色,清人畢沅在《續資治通鑒》中評論其“帝承世祖、成宗承平之業,慨然欲創制改法;而封爵太盛,多遙授之官,錫賚太優,泛賞無節。至元、大德之政,于是乎變”,有褒獎,亦不乏批評,較為準確客觀。

至大四年(1311年)正月初八,元武宗駕崩,其弟愛育黎拔力八達(元仁宗)即位。元仁宗的為政舉措主要包括恢復科舉、編撰法典,以及翻譯、出版漢文典籍。皇慶二年(1313年),元仁宗頒詔推行新考試制度,將朱熹集注的《四書》定為考生的標準用書,同時,以朱熹與其他宋儒箋注的《五經》為漢人考生增試科目的標準用書,重經學而輕文學,及將儒家學說作為選拔人才標準的頂層設計影響深遠,明清兩朝基本上承襲了上述科目設置。從即位之初,元仁宗便命令中書省臣僚匯輯從忽必烈以來的律令條規,5年后完成編纂,后以《大元通制》的名義頒行。《大元通制》分斷例、條格、詔制、別類幾部分,著錄的條文達2400余條,標志著元朝法制的成熟。元仁宗早年師事李孟,受過儒家思想的影響,其登上大位后對儒家政治學說及漢人歷史經驗產生更大興趣,遂下令將漢文經典《尚書》《大學衍義》《貞觀政要》《帝范》《資治通鑒》等翻譯成蒙古文,還贊助了《孝經》《烈女傳》《農桑輯要》等漢文著述的出版。清人魏源在《元史新編》中對元仁宗多有贊揚,“仁宗初政,首革尚書省敝政,在位九年,仁心仁聞,恭儉慈厚,有漢文帝之風”,論斷大致符合史實。

延祐七年(1320年)正月,元仁宗去世,其子碩德八剌繼位,即元英宗。元英宗自幼便受儒學熏陶,踐祚之后推行“以儒治國”,并進行了政治改革,主要舉措包括加強法制,大量起用漢族官僚,施行“津助賦役法”等,史稱“至治新政”。至治三年(1323年)八月,元英宗在駐營南坡店時被叛賊刺殺,也孫鐵木爾即位,稱泰定帝。在人事上,泰定帝采取宥和政策,以此舒緩不同統治集團間的沖突;在經濟上,以南糧北運的方法平抑大都物價,穩定市場;在文化上,甫一即位便派員前往曲阜孔廟祭祀,開設了“三日一進講”的經筵制度;在宗教上,采取兼容并包的政策,崇奉藏傳佛教,修建了大量的寺院、佛塔。致和元年(1328年)七月,泰定帝于上都病卒,其子阿速吉八繼位,稱天順帝。天順帝在位時間僅一個月左右,無甚作為。

天歷元年(1328年)九月,圖帖睦爾通過政變即位,即元文宗。元文宗頗為重視文治,其主要舉措包括創建奎章閣,編修《經世大典》,封贈先儒及親祀南郊等。天歷二年(1329年)正月,和世受讓在和林北即帝位,即元明宗,8月即遭元文宗圖帖睦爾及其權臣燕帖木兒毒殺,史稱“天歷之變”,元文宗圖帖睦爾的行為被認為是“假讓位之名”“謀為不軌”。至順三年(1332年)八月,元文宗病逝,懿璘質班繼位,廟號元寧宗。元寧宗在位不足兩月即病死。

元朝中期的黃河文化取得了一些令人矚目的成就,突出表現在元曲、農學、活字印刷術等3個方面。

元曲是有元一代的典范文體,這個時期較具代表者當推王實甫、馬致遠。王實甫的《西廂記》是書寫古今才子佳人故事的楷范,賈仲明《錄鬼簿》吊詞激賞,其為“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馬致遠的《漢宮秋》敘寫漢代王昭君出塞的故事,清人焦循在《劇說》中不吝稱譽“元明以來,作昭君雜劇者有四家。馬東籬《漢宮秋》一劇,可稱絕調。臧晉叔《元曲選》取為第一,良非虛美”,堪稱的論。

農業生產技術在元中期取得了一定進步,以王禎《農書》的出版最具代表性。山東東平人王禎在任職信州永豐縣令時便勸民農藝,其用心結撰的《農書》分《農桑通訣》《百谷譜》《農器圖譜》三大部分。《農桑通訣》闡述耕墾、播種、鋤治、灌溉等,具有農業總論性質;《百谷譜》論析農作物的栽培、管理、收獲、貯藏等,側重技術與方法的介紹;《農器圖譜》說明耒耜、臿、杵臼、鼎釜等農器的構造、來源、演變及使用方法,既有文字闡述,又有圖像呈現,在農史上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除了在農學上造詣深厚外,王禎還創造了木活字及轉輪排字法。泥、錫兩種活字常常“難于使墨,率多印壞,所以不能久行”,王禎在刻印《農書》時請工匠刻制了3萬多個木活字,其工藝為“造板木作印盔,削竹片為行,雕板木為字,用小細鋸鎪開,各作一字,用小刀四面修之,比試大小高低一同;然后排字作行,削成竹片夾之。盔字既滿,用木之,使堅牢,字皆不動,然后用墨刷印之”,該方法成功地解決了活字重復使用的難題。為了提高工作效率,王禎還制作了兩個木質大轉輪盤,以韻為序,鋪排好木活字,排字工人坐于兩轉輪盤之間,可以更迅捷地找出需要的活字。木活字與轉輪排字法的發明,解決了活字重復利用的問題,提高了排印效率,是古代印刷史上的重要技術變革。

元寧宗懿璘質班無服之殤后,其兄長妥懽帖睦爾即位,為元順帝,正式進入元朝后期。元順帝登臨大位后,隱忍于朝8年,在消滅燕帖木兒派系、扳倒權相伯顏,并掌控實權后才放手銳意圖治。元順帝的為政舉措可分政治、經濟、文化、外交4個方面。

在政治上,元順帝起用丞相脫脫當政,宣布“更化”,主要措施包括平反冤獄,恢復太廟四時祭,免除百姓拖欠的各類稅收,恢復遭廢黜的科舉制度,以及編纂宋、金、遼三朝史書。此外,元順帝還命人編纂了不少法典,如至元二年(1336年)編成《憲臺通紀》,該書系有關御史臺典章制度的匯輯,是考察元代監察制度的重要史料;再如至正六年(1346年)頒行的《至正條格》,該書系對圣旨條畫、律令格例及所判案例的匯編,是研究古代法制史極為重要的文獻。

在經濟上,“更化”舉措主要有蠲免賦稅、削減鹽額、立常平倉等,還設置了寶泉提舉司掌管變鈔事宜。

在文化上,元順帝推行儒治的文化政策,儒生的社會地位得以提高。

在外交上,元順帝統治時期與日本、南亞及歐洲皆有來往,如足利幕府曾派遣使團訪問元朝,又如摩洛哥旅行者伊本·白圖泰代表德里蘇丹國蘇丹曾訪謁元朝,再如被羅馬教皇委任為使者的馬黎諾里于至正二年(1342年)七月抵達元上都進呈信件及佛郎國馬。雖然元順帝銳意改革,但因積弊已久,未能徹底改變元朝的國勢。至正十一年(1351年)爆發了元末農民起義,元順帝意志逐漸消沉,癡迷聲色犬馬,政事日益倦怠,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閏七月,朱元璋領導的明軍攻入大都,元順帝匆忙北上出逃,元朝覆滅。著名蒙古史學家屠寄在《蒙兀兒史記》中對元順帝的一生有相當準確的評述:“帝沖齡踐阼,頗能尊師重道,自誅伯顏,躬裁大政,一時有中主之目。久之昵比群小,信奉淫僧,肆意荒嬉,萬幾怠廢,宮庭褻狎,穢德章間。遂令悍妻干外政之柄,驕子生內禪之心,奸相肆蠹國之謀,強藩成跋扈之勢。九重孤立,威福下移,是非不明,賞罰不公,水旱頻仍,盜賊滋起。人心既去,天命隨之矣!”既指出了元順帝親政之初滿懷雄心勵精圖治,又批評了元順帝后期的怠政昏聵,揭示了曾經在歐亞大陸叱咤風云的元朝不足百年遽然而亡的根本原因。

元朝后期,黃河的洪患問題愈發嚴重,決溢時常發生,至正三年(1343年),白茅口出現決口,大片農田被滔天洪水淹沒,洪水之后餓殍遍地。至正四年(1344年),白茅堤、金堤同時潰壩,“水勢北侵安山,沿入會通運河,延袤濟南、河間,將壞兩漕司鹽場,妨國計甚重”,漕運及沿海鹽場俱受到黃河決堤的不利影響。面對泛濫不止的黃河決口問題,對黃河進行系統治理遂提上日程,元代著名河防大臣、水利學家賈魯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至正九年(1349年)二月,賈魯受命主持山東、河南等處行都水監,奉旨勘察黃河,“循行河道,考察地形,往復數千里,備得要害”,經過細致的實地考察,賈魯對黃河水患有了更為深入的體悟。賈魯深思熟慮后提出兩個治河方案:其一是“議修筑北堤,以制橫潰,則用工省”,即在決口以下新河道北岸修筑堤防,控制決河橫流,該種方略整體工程量小;其二是“議疏塞并舉,挽河東行,使復故道,其工數倍”,即堵塞決口、疏浚下游河道并行,恢復黃河故道,該方案工程量巨大,投入的人力、資金也大。經過反復權衡利弊,丞相脫脫采用了治理更為徹底的第二個方案。至正十一年(1351年)四月,賈魯被任命為工部尚書、總治河防使,全面負責治河工程。治河工程分疏浚河道、修筑堤防及堵塞決口3個部分,7月完成疏鑿工程,8月開始放水入故道,9月河面可供舟楫通行,11月各種堵堤建成,在不足200天的時間里,賈魯基本上實現了使黃河復歸故道并南流合淮入海的既定工程目標。賈魯治河在黃河治理史上是重要的節點,明人潘季馴在《河防一覽》中稱贊“魯之治河,亦是修復故道,黃河自此不復北徙”,清人胡渭在《禹貢錐指》中推譽賈魯“巧慧絕倫,奏功神速,前古所未有”,在短短的時間內實現堵口復河故道,如今看來,更覺其難能可貴。

元朝后期的黃河文化取得了一些令人稱道的成就,主要表現在水利學、醫學、地理學等3個方面。

這個時期較有代表性的水利學家是瞻思和李好文。瞻思編纂有《重訂河防通議》,是將宋人沈立《河防通議》同金朝都水監《河防通議》“合之為一,削去冗長,考訂舛訛,省其門,析其類,使粗有條貫,以便觀覽,而資實用”;李好文在擔任陜西行臺治書一職后撰有《長安志圖》,記載了彼時涇渠灌溉用水及涉及的原始流量,“水頭深廣方一尺,謂之一徼。假定渠道上廣一丈四尺,下廣一丈,上下相折則為一丈二尺,水深一丈,計積一百二十尺,為水一百二十徼”。

這個時期較有代表性的醫學家有御藥院外科太醫齊德之,“滋陰派”創始人朱震亨,精通《素問》《難經》并融通張仲景、劉守真、李東垣三家學說的滑壽。齊德之著有《外科精義》,主要著錄了癰疽辨證原理及外科方劑;朱震亨醫術高明,臨證治療效果頗佳,著有《局方發揮》《格致余論》《丹溪心法》《本草衍義補遺》《傷寒論辨》等眾多醫學典籍;滑壽“無問貧富皆往治,不報不較也”,醫德高尚,醫術精湛,“所至人爭延,致以得診視決生死為無憾”,著有《讀素問鈔》《難經本義》《十四經發揮》等。此3人在中醫方面多有發明,為后世醫家所重視、推崇。

至正六年(1346年),官修全國性地理總志《元一統志》刊行,該書共600冊1300卷,細分成建置沿革、坊郭鄉鎮、里至、山川、土產、風俗形勢、古跡、宦跡、人物、仙釋等門類,對明清兩朝全國區域志的纂修產生了深遠影響。元后期還有一位頗具傳奇性的地理學家汪大淵,至順元年(1330年)到元統二年(1334年),汪大淵用時5年完成了路線為“泉州—海南島—占城—馬六甲—地中海—摩洛哥—埃及—紅海—索馬里—莫桑比克—斯里蘭卡—蘇門答臘—爪哇—澳洲—加里曼丹—菲律賓—泉州”的首次出海遠航;至元三年(1337年)到至元五年(1339年),汪大淵又完成了路線為“泉州—南洋群島—阿拉伯海—波斯灣—泉州”的第二次出海遠航。汪大淵結合自己出海航行經歷撰成的《島夷志略》涉及東南亞、南亞、西亞和東非的廣大地區,是重要的地理學著述,《四庫全書總目》贊揚該書“諸史外國列傳秉筆之人,皆未嘗身歷其地,即趙汝適《諸藩志》之類,亦多得于市舶之口傳。大淵此書,則皆親歷而手記之,究非空談無征者比”,當非虛言。

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北方游牧民族建立并統一全中國的王朝,元朝在華夏文明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元朝的統一結束了自唐末以來近400年之久的分裂割據局面,終結了宋、遼、西夏、金時期的民族沖突,客觀上推動了民族融合的進程,中華大地重又走向統一、融合,亦為明清兩個大一統王朝奠定了基礎。元朝的疆域空前廣袤,宣政院、云南行省、澎湖巡檢司的設置具有重要意義,夯實了中央政權對西藏、云南及臺灣島的行政管轄。此外,行省制度及樞密院、御史臺等機構的設置,是元朝對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的貢獻;重視農業及以絲織業、棉織業為代表的手工業,是元朝在經濟層面取得的成就;元廷對通商、宗教、文化等基本上采取兼容并蓄的方略,這無疑促進了中外之間的文化交流。元朝時期的黃河文明,也以其包羅萬象的特質在那幅廣袤且久遠的歷史畫卷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作者簡介:彭志,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中國文化》雜志社編輯部主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免费成人| 国产午夜不卡| 成人国产小视频|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三区| 欧美国产综合色视频| 日韩第八页| 日韩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永久精品ww47国产|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乱码| 日本精品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久青草网站|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2023| 九九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av色爱 天堂网|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电| 国产精品冒白浆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网| 久996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91综合色区亚洲熟妇p| 国产第一页免费浮力影院| 国产精品青青| 丁香亚洲综合五月天婷婷| 欧美国产在线一区| 手机在线免费不卡一区二| 亚洲男人天堂2018|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 色噜噜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日韩视频观看| 99在线免费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性色| 亚洲Av激情网五月天| 国产性生交xxxxx免费| www.亚洲一区| 欧洲极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视频欧美| 国产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无码久久久| 欧美日韩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奶水| 91麻豆国产精品91久久久| AV无码无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免看| 国产精品三级专区| 人妖无码第一页| 欧美三级日韩三级| 第九色区aⅴ天堂久久香| 日韩二区三区| 激情午夜婷婷|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av喷潮| 人妻精品久久久无码区色视| 成人免费网站久久久| 99精品福利视频| 久青草免费视频|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优播| 亚洲h视频在线| 色哟哟国产成人精品| 免费AV在线播放观看18禁强制| 日韩亚洲综合在线| 2021无码专区人妻系列日韩| 91精品专区国产盗摄| 国产精品专区第1页|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免费怡红院视频| 欧美综合成人| 欧美视频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99精品视频九九精品| 91福利免费视频| 亚洲福利网址| 国产95在线 | 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三级视频中文字幕| 欧美色香蕉| 91九色视频网| 国产高清精品在线91| 日韩毛片免费| 亚洲 成人国产| 国产91高跟丝袜| 日本成人福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