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公道初級中學位于揚州北郊,美麗的邵伯湖畔的公道鎮,這里是愛國烈士陳文同志抗擊日寇的主戰場。學校始建于1956年,有著近70年的歷史。校內有革命精神廣場、陳文新家庭教育體驗館、陳文紀念館、愛國主義長廊。其中,陳文紀念館修建于2023年8月,館內分為序言、革命覺醒、烽火公道、艱苦卓絕、永存國心、深遠影響六個部分。
棄文從武思救國
1902年春,陳文出生于安徽省郎溪縣畢橋鎮。陳家是鎮上有名的殷實富戶,陳文是家中獨子,自小生活無憂,深得父母疼愛,被寄予厚望,7歲那年,進入私塾讀書。但不幸的是第二年春天,陳文的父親病故了。家逢大難,陳文和母親悲痛欲絕。陳文尚年幼,母親無奈之下請來舅舅主持家業,陳文才得以繼續讀書。
1918年,年僅16歲的陳文考入位于宣城的安徽省立第四師范學校。陳文在革命先輩的言傳身教之下,思想發生深刻變化,立下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人生壯志。
面對兵荒馬亂、百姓遭殃的現實,陳文教育救國夢想破滅,決定棄文從武。1926年,他為保一方平安,自費組建地方民眾自衛武裝,從此一介書生步入戎馬生涯。
創建抗日義勇團
1937年,陳文千里迢迢前往革命圣地——延安,考入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接受革命思想熏陶。1937年底,陳文在公道橋鎮(現為公道鎮)北街關帝廟前主持召開了抗日義勇團誓師大會。誓師大會聲勢浩大,公道橋鎮的工農商各界人士都前來參加。在大會上,陳文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講,到會人員聽得熱血沸騰,會場上不時爆發出震耳欲聾的“團結一致,抗日救國”的口號聲。
1938年2月5日,陳文召集人員研究制定了偷襲日軍機場的作戰方案,當晚就率領第一、第二兩個連隊向日軍機場進發。抗日義勇團奇襲日軍機場的消息傳開后,公道橋鎮沸騰起來了,人們奔走相告:抗日義勇團真了不起,敢到老虎嘴里拔牙,竟然把日軍的飛機炸上了天,真讓老百姓痛快!
三戰三捷公道橋
抗日義勇團在三戰公道橋期間,陳文率領部隊與日軍進行殊死博斗,取得三戰三捷。由于部隊同日軍連續作戰,一連連長盧海濤等官兵近百人相繼陣亡。此后,團部從郭集遷回婁莊,不久,又遷至水北的閔橋。此時,揚州至天長公路兩側的集鎮基本上連成一片,成為一塊穩定的抗日游擊區。陳文卻慘死在國民黨頑固派的刀下。
江蘇省邗江區公道初級中學始終傳承“愛國有責,奮發有為”的理念,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激發他們的奮斗精神和進取心,使他們成為有擔當、有作為的新時代少年。
希望每一名公道學子牢記“愛國有責,奮發有為”的陳文精神,愛國愛家,熱愛學習,努力提高綜合素質和社會責任感,將來成為社會棟梁之材。
——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公道初級中學校長 劉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