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片《葫蘆兄弟》里狡黠的蛇精,中國神話故事里造人的人面蛇身的女媧,《白蛇傳》里被壓在雷峰塔下的白蛇白素貞……當蛇這個口吐芯子、身覆鱗片、細長蜿蜒的冷血動物走進文學世界時,會被賦予哪些特質呢?蛇年說蛇,我們一起去文字里尋覓一番吧!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節選)
文/魯迅
長的草里是不去的,因為相傳這園里有一條很大的赤練蛇。
長(cháng)媽媽曾經講給我一個故事聽:先前,有一個讀書人住在古廟里用功,晚間,在院子里納涼的時候,突然聽到有人在叫他。答應著,四面看時,卻見一個美女的臉露在墻頭上,向他一笑,隱去了。他很高興;但竟給那走來夜談的老和尚識破了機關。說他臉上有些妖氣,一定遇見“美女蛇”了;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喚人名,倘一答應,夜間便要來吃這人的肉的。他自然嚇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卻道無妨,給他一個小盒子,說只要放在枕邊,便可高枕而臥。他雖然照樣辦,卻總是睡不著,——當然睡不著的。到半夜,果然來了,沙沙沙!門外像是風雨聲,他正抖作一團時,卻聽得豁的一聲,一道金光從枕邊飛出,外面便什么聲音也沒有了,那金光也就飛回來,斂在盒子里。后來呢?后來,老和尚說,這是飛蜈蚣,它能吸蛇的腦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結末的教訓是:所以倘有陌生的聲音叫你的名字,你萬不可答應他。
【摘編自《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天天出版社)】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的一篇回憶性散文,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這段美女蛇的故事,給百草園增添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小王子(節選)
文/[法]安托萬·德·圣埃克蘇佩里

到了地球之后,小王子感到很意外,因為他看不到任何人。他有點擔心自己來錯星球了,這時有個月白色的圓環從沙地上扭動而來。
“晚上好。”小王子禮貌地說。
“晚上好。”那條蛇說。
“我降落在哪個星球上呀?”小王子問。
“地球,這里是非洲。”蛇說。
“哦……地球上沒有人嗎?”
“這里是沙漠。沙漠里沒有人。地球是很大的。”蛇說。
小王子坐在石塊上,抬頭望著天空。
“我在想,”他說,“星星那么亮,是不是為了讓每個人終有一天能回到自己的星球?你看看我的星球。它就在我們上方……但它離得太遠啦!”
“它很漂亮,”蛇說,“你為什么要來這里呢?”
“我跟一朵花合不來。”小王子說。
“啊!”蛇說。
他們沉默了片刻。
“人在哪里呢?”小王子先開口了,“在沙漠里有點孤單……”
“在人群里也會孤單的。”蛇說。
小王子仔細地看了它很久。
“你真是奇怪的動物,”小王子說,“就和一根手指差不多大……”
“但我比國王的手指還要厲害。”蛇說。
小王子笑了。
“你沒有很厲害啦……你連腿都沒有……你甚至不能去旅行……”
“我可以送你去很遠的地方,比你坐輪船能去的還要遠。”蛇說。
它盤上小王子的腳踝,看上去就像金色的腳環。
“無論誰被我碰過,都會被我送回到他來的地方,”蛇接著說,“但你很純潔,又是從一顆星星上來的……”
小王子沒有回答。
“我覺得你挺可憐的,在這個堅硬的地球上,你顯得很脆弱。如果將來你特別想家,我可以幫助你。我可以……”
“好啊!我能明白你的意思,”小王子說,“可是你說的話為什么總是像謎語?”
“因為我有全部的謎底。”蛇說。
他們陷入了沉默。
【摘編自《小王子》(天津人民出版社)】
本文選自法國作家圣埃克蘇佩里的《小王子》,故事講的是一個長著金色頭發的小王子,因為和他的玫瑰鬧別扭離家出走,開始一段漫長而奇幻的星際旅行的故事。
海蟒(節選)
文/[丹麥]安徒生
海里的動物望著這根電纜。
“這家伙是一件東西呢,還是不是一件東西呢?”
是的,問題就在這兒。
這時有一頭海象來了。“你們想不想知道和了解呢?”她說,“我是唯一可以告訴你們的人。不過我要求一件事情:我要求我和我的族人有在海底自由吃草的權利。我像你們一樣,也是魚,但在動作方面我又是一個爬行動物。我是海里最聰明的生物。我知道生活在海里的一切東西,也知道生活在海上的一切東西。凡是從上面放下來的東西都是死的,或者變成死的,沒有任何力量。讓它躺在那兒吧。它不過是人類的一種發明罷了!”
“我相信它還不只是如此!”小魚說。
“小鯖魚,不準你講!”大海象說。
“刺魚!”別的魚兒說,此外還有更加無禮的話。
海象解釋給它們聽,說這個一言不發的、嚇人的家伙不過是陸地上的一種發明罷了。她還做了一番短短的演講,說明人類的狡猾。
“他們想捉住我們,”她說,“這就是他們生活的唯一目的。他們撒下網來,在鉤子上安著餌來捉我們。那兒躺著的家伙是一條繩子。他們以為我們會咬它,他們真傻!我們可不會這樣傻!不要動這廢物吧,它自己會消散,變成灰塵和泥巴的。上面放下來的東西都是有毛病和破綻的——一文不值!”
“一文不值!”所有的魚兒都說。它們為了要表示意見,所以就全都贊同海象的意見。
小魚卻有自己的看法:“這條又長又瘦的海蟒可能是海里最奇異的魚。我有這種感覺。”
“最奇異的!”我們人類也這樣說,而且有把握和理由這樣說。
這條巨大的海蟒,好久以前就曾在歌曲和故事中被談到過的。
它是從人類的智慧中孕育和產生出來的,它躺在海底,從東方的國家伸展到西方的國家去。它傳遞消息,像光從太陽傳到我們地球上一樣快。它在發展,它的威力和范圍在發展,一年一年地在發展。它穿過大海,環繞著地球;它深入波濤洶涌的水,也深入一平如鏡的水——在這水上,船長像在透明的空氣中航行一樣,可以朝下看,望見像各種顏色的焰火似的魚群。
這蟒蛇——一條帶來幸運的中層界的蟒蛇——環繞著地球一周,可以咬到自己的尾巴。魚和爬蟲硬著頭皮向它沖來,它們完全不懂得上面放下來的東西:人類的思想,用種種不同的語言,無聲無息地,為了好、也可以為了壞的目的,在這條知識的蛇里流動著。它是海里奇物中一件最奇異的東西——我們時代的海蟒。
——1871年
【摘編自《安徒生童話全集》(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
豆苗兒們,你們一定已經讀懂,故事中的海蟒,其實是海底電纜。安徒生通過這個故事,以一種獨特的視角展現了科技進步給世界帶來的巨大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在動物眼中的奇特景象。
燭陰
文/劉興詩


原來,燭陰是一個人面蛇身的神靈。為什么上古時期很多神靈的形象都是人面蛇身呢?這是一個好問題,我試著來解答一下。人面蛇身這種神靈形象的誕生,與古人的蛇崇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古人眼中,擁有奇特外形的蛇是一種充滿神性的動物。它們有比較頑強的生命力和出其不意的攻擊能力,能置其他動物于死地。人們對蛇有一種天生的恐懼感,漸漸地因恐懼而心生崇拜、敬仰。因此,古人在想象女媧、伏羲這些神靈的形象時,也會加入一些蛇的特征。此外,古人認為蛇與繁殖有關,人們對它的崇拜可能也包含著繁衍生命的愿望。
【摘編自《少年讀山海經》(青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