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黨的領導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證。組織部門是管黨治黨的重要職能部門。集安市將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以省委“狠抓落實年”為抓手,持續建強組織、配強班子、用好干部,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實際成效,為加快建設中國最美邊境城市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一、堅持凝心鑄魂,筑牢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根基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加強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建立健全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長效機制。”作為組織部門,我們要努力做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者、推動者,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全力推動黨員干部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一要原原本本學。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持“第一議題”學、集中輪訓學、線上線下學,組織黨員干部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各領域各方面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精神,不斷提高黨員干部的理論素養、政治素養、精神境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二要深化思考學。以市委中心工作的貫徹執行為全面深化改革切入點,用好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寶貴經驗,深入思考和解決制約組織工作發展的“瓶頸”問題,沖破思想觀念束縛,突破利益固化藩籬,切實把黨的建設成果轉化為深化改革成果。三要創新改革學。探索符合縣域發展的特色黨建工作新路徑、新方法,緊盯改革重點任務,在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打造黨建品牌和提升治理效能等方面勤思考、多行動。把理論學習情況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作為評價識別干部的重要參考,既要看學得怎么樣,更要看用得怎么樣、干得怎么樣,真正實現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
二、聚焦干事創業,鍛造全面深化改革的干部隊伍
《決定》強調:“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鮮明樹立選人用人正確導向,大力選拔政治過硬、敢于擔當、銳意改革、實績突出、清正廉潔的干部,著力解決干部亂作為、不作為、不敢為、不善為問題。”作為組織部門,我們要緊緊牽住干部精氣神這個“牛鼻子”,打出提振干部隊伍精氣神的“組合拳”,不斷增強黨員干部擔當作為、干事創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一要正向激勵促進干部“愿為”。牢固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用好用活選人用人的“指揮棒”,突出事業為上、以事擇人,著力選拔、重點提拔那些干勁充足、敢于擔當、實績突出的干部,切實讓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機會、有舞臺,真正使“能干的人上位、不能干的人讓位”成為鐵律,不斷激勵黨員干部競相作為、奮發有為。二要撐腰鼓勁促進干部“敢闖”。嚴格按照“三個區分開來”要求,支持干部放手大膽工作,解除后顧之憂,切實保護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同時,堅決查處誣告陷害行為,注重保護干部聲譽,讓越來越多的干部遇到矛盾不退縮、遇到問題不回避、遇到風險敢擔當。三要關心關愛促進干部“實干”。進一步健全落實干部待遇保障制度,研究對基層干部特別是困難艱苦地區、鄉村振興一線干部關心關愛的措施,為干部提供“有溫度”、“更貼心”的幫扶,切實增強廣大干部的榮譽感、歸屬感、獲得感,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心無旁騖、義無反顧地干事創業、建功立業。
三、建強組織體系,夯實全面深化改革的戰斗堡壘
《決定》提出:“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作為組織部門,我們要牢固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不斷嚴密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切實打造堅強戰斗堡壘。一要在高效能加強基層治理上再提升。以組織系統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工作聯系點建設為契機,持續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著力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深化鄉鎮(街道)管理體制改革,推動重心下移、資源下沉、保障下傾,為基層黨組織開展工作、服務群眾創造更好條件,切實提高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治理能力。二要在高效率引領鄉村振興上再深入。聚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積極爭取中央和省級扶持項目,充分發揮扶持資金撬動作用,持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特別是在邊境村建設上,要用好通化市《關于加強邊境地區基層黨組織建設“強基固邊”十條措施》等利好政策,打造“沿江黨建發展聯盟”,實現鄉村致富、邊民增收。用好用活省市縣三級幫扶力量,鼓勵駐村干部立足行業優勢,積極推動政策資金人才向鄉村傾斜,助推鄉村振興向縱深發展。三要在高品質提升服務效能上再發力。健全完善社區“大黨委”運行機制,深化“街道吹哨、部門報到”,積極開展“雙做雙增”活動,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進一步推動落實黨員干部直接聯系群眾制度,大力推行黨員志愿服務,廣泛發動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立足崗位為民服務,切實解決基層的困難事、群眾的煩心事,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廣聚各方才俊,打造全面深化改革的人才洼地
《決定》提出,“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為組織部門,我們要牢固樹立強烈的人才意識和“第一資源”理念,以全域視野和精準引才為導向,以更寬闊宏大的視野、海納百川的氣度、精準務實的舉措,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一要完善人才工作體制機制。充分發揮牽頭抓總作用,用好用活“人才編制池”,完善人才分類建庫儲備、面向基層引進、供需對接使用的跟進服務機制,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增進引才用才精準度,激發人才服務發展動能。二要提升產才融合服務效能。圍繞鄉村振興、基層治理和人參、旅游、健康等領域產業鏈升級,加大校地、校企合作力度,深化開展人才“組團式”幫扶活動,持續擴大“企業人才服務團”規模,實現人才鏈與創新鏈、產業鏈的深度融合。三要打造人才集聚優勢生態。組織開展人才資源需求調研和人才發展環境評估,圍繞人才政策落地、人才隊伍建設、人才項目推進、人才環境優化建立“四張清單”,全面構建“大抓人才、尊賢重才”的濃厚氛圍,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保證。
(作者:中共集安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責任編輯/王若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