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是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的一篇古典寓言,其深邃的含義對人們的生活態度和行為選擇具有重要啟示。解析這一經典寓言蘊含的多重含義,探討人性弱點的產生機理及人生警示、機遇與努力的辯證關系,提醒人們切勿沉溺于偶然的成功或幻想不勞而獲,而應積極面對挑戰,主動出擊,以勤奮和智慧去創造屬于自己的機遇與未來。
一、故事概覽與古文再現
在古代,有一個非常有趣而又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這個寓言出自《韓非子》,是一則流傳千古的故事。今天,筆者帶領同學們一起讀這篇古文,并探討、領會它背后的含義。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p>
這段古文雖然十分簡短,但情節卻異常生動。故事說,宋國有個農民,他的田地里有一個樹樁。有一天,一只跑得飛快的兔子不小心撞在樹樁上,折斷了脖子,死了。該農民發現這個意外收獲后,便放下手中的農具,守在樹樁旁,希望還能再撿到撞死的兔子。然而,兔子沒有再次出現,他的行為反成了宋國人的笑柄。
這個故事淺顯易懂,但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它告訴我們,一個人不能依賴偶然的成功或好運來過日子,而應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勤奮去創造屬于自己的機會和成功。
首先,同學們從這個故事中看到了勤勞與懶惰的對比。農民原本該在田里辛勤勞作,播種、澆水、除草,這樣才能收獲莊稼,養家糊口。但是,當他偶然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后,卻變得懶惰起來,不再愿意辛勤勞作,而希望通過守株待兔這種不勞而獲的方式得到更多的兔子。
這種懶惰行為,當然是錯誤的。因為世界上大多數事情,往往都是通過努力和付出才能得到回報。如果總想著不勞而獲,那么最終只會一無所獲,甚至還會像故事中的農民一樣,一副傻傻癡癡的模樣,變成別人的笑柄。
其次,這個故事還告訴同學們,不能盲目依賴偶然的成功或好運。農民因為一次偶然機會得到一只兔子,就以為這種好運會一直持續下去,所以放下了農具,整天守在樹樁旁等待兔子出現。然而,好運并不是每次都會降臨的,人不能因一次偶然成功或好運就盲目依賴它,而應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勤奮去積極工作和嘗試創造。
這個故事還提醒同學們,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能好逸惡勞。農民因一次偶然機會得到一只兔子,就以為可以借助這種途徑不勞而獲,放棄原本應該做的農活,這是“懶人思維”在作怪。形成“懶人思維”這種價值觀,是愚蠢而危險的,因為它違背了勤勞、努力、付出方得到回報的基本道理。天道本酬勤,如果一個人不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不懂得只有通過自身努力和勤奮才能創造持久的價值,必會窮困潦倒。
《守株待兔》這個故事雖然簡單,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它告訴同學們不能依賴偶然的成功或好運,這種偶然的成功或好運不可能不斷復制,正確的道路是通過自己持續的努力去創造屬于自己的財富。希望同學們能從這個故事中,汲取教訓,勤奮努力,開創屬于自己的美好未來。
二、活在幻想里與辛勤拼搏:兩種不同的人生態度
同學們,從這個故事中,我們首先可以學到的是勤勞與懶惰的對比,然后就是懶惰心理是怎樣演變的。你們看,這個農民原本應該在田里辛勤勞作,按照工作流程勤勤懇懇去干活,這樣就可以收獲糧食,擔起家庭重擔。但是,當偶然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后,以為天下的好事會不斷眷顧他,開始幻想兔子成堆。
這個農民越想越美,再也不愿辛勤勞作。而當他很長時間沒有等到第二只兔子時,反倒自我安慰,也許下一秒第二只兔子就會撞死在樹樁上。后面第二只兔子沒有出現,他又搬出“堅持就是勝利”這個理論,繼續欺騙自己。
這是一種活在幻想里的人生,與敢于拼搏的人生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生活的態度,實際上代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钤诨孟肜锏娜?,他們沉迷于自己的想象之中,不愿面對等再長時間也不會等到死兔子的事實。他們總希望好事能無緣無故降臨到自己頭上。當現實與幻想發生沖突時,他們會選擇找借口,用各種理由和借口來安慰自己,繼續沉浸在幻想的世界里。
然而,敢于拼搏的人生卻是另一種景象。他們明白,成功和幸福不是靠幻想和等待得來的,而是付出辛勤汗水和不懈努力的結果。他們不怕辛苦,遭遇誤區會及時回頭。因為他們知道,不能僅僅靠天靠地,最重要的是通過自己的拼搏和奮斗,才能實現夢想和目標。他們的人生充滿活力和激情,他們不斷追求進步和成長。
同學們,應選擇哪種生活的態度呢?是活在幻想里,還是不辭辛勞?答案顯然是后者。因為幻想雖美好,但終究虛無縹緲;而拼搏雖然艱辛,但卻能讓我們收獲實實在在的成果和幸福。所以,摒棄幻想,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去創造人生,才是正途。
三、一時投機的成功,或是上蒼的考驗
在《守株待兔》中,這位農民因一次偶然的機遇,得到一只撞死在樹樁上的兔子,之后便放棄了勤勞的耕作,整天守在樹樁旁,幻想著能有更多的兔子撞上來。這個故事深刻地揭示了人的一個弱點:在面對誘惑和機遇時,往往容易放棄原本的堅持和努力,選擇一種看似輕松實則充滿風險的道路。
這位農民的行為,無疑是一種投機取巧的表現。他試圖通過一種不勞而獲的方式來獲取生活所需,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真正的幸福和成功,是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奮斗來爭取的。一時的偷懶和取巧,或許能帶來短暫的安逸和滿足,但長遠來看,卻會讓人陷入無盡的困境和迷茫。
上蒼讓這位農民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也許正是一種考驗。它考驗的是農民在面對突如其來的機遇時,能否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信念,繼續走自己原本應該走的路。然而,農民沒有通過這場考驗,他選擇了沉迷在幻想之中,最終失去了更多。
這個故事對少年兒童的漫漫人生路有著深刻的啟示。在人生旅途中,每一個人難免會遇到各種誘惑和考驗。有時候,這些誘惑看似美好,實則暗藏陷阱;有時候,這些考驗看似艱難,實則卻是我們成長的契機。面對這些誘惑和考驗,需要有足夠的智慧和勇氣去做出正確的選擇。
同學們應該明白,真正的成功和幸福是不會輕易降臨到我們頭上的。它們需要通過不懈的努力和奮斗去爭取。一時的偷懶和取巧,或許能帶來短暫的快樂,但卻無法支撐大家走過漫長的人生路。
因此,筆者奉勸同學們在面對人生誘惑和考驗時,都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信念。不輕易放棄自己原本的目標和追求,也不要被一時的安逸和滿足所迷惑。只有堅持不懈地努力和奮斗,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夢想和目標,過上真正有意義的生活。
四、機遇與努力:成功的雙重保障
《守株待兔》這則寓言,除了揭示人性的弱點外,還蘊含著更深層次的內涵,那就是機遇與努力的辯證關系。在這個世界上,機遇總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就像故事中的兔子,它并不是每次都會撞死在樹樁上,這只是一個偶然事件。但是,如果那個農民平時就勤勞地耕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技能,那么即使兔子沒有撞死,他也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收獲莊稼,過上幸福生活。
然而,那個農民卻把偶然當作必然,沒有意識到機遇的偶然性和不可復制性。他天天活在幻想里,認為只要守在樹樁旁,就能再次得到兔子,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已有的成功與新的機遇相隔十萬八千里,不會發生在同一地點。他忽視了努力的重要性,錯誤地將希望寄托在不可復制的偶然事件上。
頭腦是用來思考的,不是用來傻等的。只有通過不斷學習和努力提升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才能更好地抓住新機遇。機遇是稍縱即逝的,它不會因為我們的等待而停留。如果沒有做好準備,即使機遇來了,也可能無法抓住它,甚至會因為自己的準備不足而失去它。這就像一場比賽,如果沒有平時的訓練和積累,即使機會來了,也很難取得好成績。
機遇和努力是成功的雙重保障。只有當我們既具備了抓住機遇的能力,又付出了足夠努力時,才能在人生道路上取得真正的成功。同學們,請銘記《守株待兔》的教訓,時刻保持警醒和努力的態度,去迎接每一個可能的新機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