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深化品牌與用戶之間的情感紐帶,優化情感共鳴的互動體驗,同時符合品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利用PAD模型作為設計框架,整合了視覺美學、動態媒體及交互設計策略,構建多維度的品牌空間交互裝置體驗環境。進一步分析了從物理空間布局到數字互動、用戶在概念空間中的心智模型構建以及社交空間內人際互動的促進等方面的內容。多感官策略結合情感引導的互動敘事有效提升了用戶參與度,優化了品牌空間內的整體情感體驗。文章為設計者提供了基于PAD模型的系統性指導,促進了品牌空間在交互設計領域的創新,增強了品牌影響力,優化了用戶體驗。
關鍵詞:情感化設計;PAD模型;品牌空間;人機交互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2年度廣東省本科在線課程項目“在線開放課程支持的一流課程建設創新研究——數字孿生可視化技術在設計專業在線課程場景應用”(2022ZXKC497);肇慶學院2024年度校級科研基金“肇慶四會市地豆鎮吉祥物IP設計賦能鄉村振興研究與實踐”(FW202403);肇慶學院2024年度校級科研基金“四會文化品牌建設與宣傳服務團隊”(SD202412)階段性研究成果。
品牌空間起源于商品銷售場所,旨在深化品牌與用戶的情感聯系。如今,品牌從傳統展示轉向以用戶互動為核心,從“以物為中心”演化為“以人為中心”的設計。過去,品牌主要依賴線下廣告和口碑傳播來提升知名度。隨著技術進步,品牌通過交互裝置和新媒體在各種場所引發消費者的二次傳播,提升品牌認知度。盡管交互裝置已廣泛應用于公共藝術和展覽領域,但關于品牌空間的研究數量仍較少[1]。許多品牌推廣中的交互裝置設計雷同,僅作為簡單的“暖場”裝置,難以實現有效宣傳。通過品牌空間的交互裝置設計,品牌活動能夠在推廣中更加高效且新穎,使得消費者主動參與到活動當中。這不僅展示了品牌實力與設計,還深化了品牌與用戶之間的聯系[2]70。
本研究引入了基于PAD模型的情感體驗設計。情感體驗結合了心理學等多學科理論,學者們認為,盡管情感復雜,仍可總結出普遍性和規律性要素。例如,唐·諾曼將情感設計分為本能、行為和反思層次[3]14。因此,PAD模型作為交互裝置設計的基礎,結合品牌空間驅動用戶情感體驗,影響動機一致性和愉悅感等多個維度,激發正向情緒[4]。同時,裝置設計需綜合考慮多種空間因素,以增強情感體驗[2]130。
一、PAD模型介紹
PAD模型(Pleasure-Arousal-Dominance model)是一個三維情感模型,譯為“愉悅度-喚醒水平-主導性模型”,用于量化和描述個體對環境的情感反應。由心理學家詹姆斯·羅素于1974年提出,PAD模型突破了單一維度的情感評估,強調情感體驗的多維性[5]。愉悅度反映產品的可用性和友好性;適度的喚醒水平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但過高可能導致疲勞;主導性衡量產品的易用性,主導性越高,用戶負擔越低,操作越簡便[6]。
二、基于PAD模型的品牌空間交互裝置設計分析
交互裝置為品牌空間帶來了新的用戶互動方式,品牌空間在此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如“耐克創新屋000”和“迪士尼未來世界”。然而,這類裝置在品牌空間中的應用仍存在短時效性等問題。由于用戶缺乏經驗,需降低學習成本并優化使用體驗。PAD模型解析了品牌作為感受發送者、用戶為體驗接受者的角色,提供了交互維度和行為指引的理論依據,指導品牌空間的裝置設計策略(如圖1)。
愉悅度可通過視覺美學設計提升,包括色彩、形狀、材質等元素的精心組合。多感官刺激,如聲音和音樂也能引發恐懼、憤怒、快樂等情緒。在品牌裝置中,主要考慮快樂、憤怒和驚訝,生成相應情感圖像,指導智能交互[7]24。愉悅度源于“玩耍的情緒”,通過激發用戶對物品的好奇心和理解,創造驚喜體驗,增強愉悅感[8]26。
喚醒水平的提升依賴于動態媒體的使用,如視頻、語音和富有挑戰性的視覺設計,這些元素激發用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視聽刺激與觸覺、味覺、嗅覺等感官融合能增強情感體驗,提升參與度和沉浸感[9]。動態視覺元素、美感和產品吸引力也能吸引注意,增加興趣和參與度,提高喚醒水平。
主導性確保用戶在交互過程中擁有控制權。在互動空間中根據用戶行為特點進行定制化設計,結合動機、能力和觸發因素,促使用戶執行特定行為。定制化設計和適應性技術增強了用戶根據偏好調整行為的能力,從而提升主導性和個性化體驗。自定義行為方式使用戶感受到更高的控制感,進而引發積極的情緒反應。
三、品牌空間中PAD模型的沉浸式交互設計策略
(一)物理實體的接觸到虛擬互動
物理空間到虛擬互動的轉變體現了品牌空間從靜態展示到動態交互的進化,關鍵在于營造舒適感與喚醒感,使用戶在物理與數字之間建立心理關聯,實現了多感官策略喚起的情感體驗。多感官策略指用戶通過接觸裝置實體形成的心理模型,愉悅度理論解釋了用戶對空間的感受。因此,在品牌空間中打造舒適的情感體驗至關重要。品牌空間的交互設計應集成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信息,增強用戶參與度與記憶深度。多感官策略包括:1.視覺:作為主要情感觸發器,視覺通過藝術裝置、色彩和動態影像吸引用戶注意,并根據用戶行為動態調整,創造個性化體驗。色彩影響情緒,暖色調營造舒適感,冷色調則激發冷靜和專注。2.聽覺:聽覺通過音樂、自然聲或品牌聲音標識影響情感。柔和音樂放松情緒,品牌故事聲音增強記憶和認同,聲音環境變化還能影響購物行為和停留時間[8]28。3.觸覺:觸覺通過不同材質,如絲綢、木材和金屬,豐富體驗,提升產品質感,激發好奇心和愉悅感,加深品牌正面情感。
交互裝置設計的關鍵在于讓用戶感知其感官與物理世界的關聯性,可通過以下方式實現:1.通過交互裝置刺激感官滿足用戶期望;2.通過感官的刺激和記憶形成心理模型;3.將裝置互動作為用戶情感延伸。因此,設計應考慮物體外觀,匹配用戶心理動機和行為習慣,培養感官與裝置目的的關聯。例如,在迪士尼樂園的太空山項目中,用戶通過過山車體驗沉浸式冒險,視覺投影增強了情感契合[10](如圖2)。
(二)裝置在空間中用戶心智模型的構建
用戶通過感官反應來感知環境和情緒等信息,同時深化對品牌的認知,增強與品牌的聯系。結合諾曼的交互理念,我們可以看出情感設計需考慮用戶與產品的互動過程,適應用戶、環境和目的的設計能直接影響情感反應[3]58。構建用戶心智模型是交互裝置設計的關鍵,裝置不僅是物理機械,更是品牌概念空間的延伸,融合人的情感、認知和審美體驗,旨在建立深層心理連接。理解用戶情感狀態及其個體差異、經驗和情景背景是構建心智模型的基礎[11]。通過喚醒度理論,觀察用戶行為和表情可推斷其情感反應,如在活力展覽中出現興奮表情的用戶處于高喚醒狀態,積極評價表明高主導感,這種設計讓用戶成為品牌故事的一部分。
通過強化參與感與主導感,利用交互裝置及游戲化元素,不僅提升了用戶對品牌的正面評價,還有效吸引了用戶持續關注。在數字化環境中,這種掌控體驗可通過可定制化體驗路徑與反饋機制實現(如圖3)。據此,在心智模型方面提出:1.利用記憶與注意力機制:通過視覺焦點與敘事線索引導用戶,激發好奇心與情緒投入,避免認知過載。2.促進“心流”體驗:借助信息與挑戰的漸進式推進,維持用戶興趣與參與度[12],將規劃連貫的空間轉換形成深刻記憶。3.強調審美體驗:通過意義深遠的互動,加強品牌與用戶之間的情感聯系;運用觸覺反饋、聲音及動態影像以提升沉浸感。4.滿足多元需求:基于高包容性的設計原則,考慮不同用戶群體的需求差異(包括年齡、文化背景等),確保空間易于訪問且無障礙。
在品牌空間的交互裝置設計中,設計師應通過裝置引導觀眾感知交互可能性。此設計不僅傳遞故事信息,還能順暢推進體驗進程。通過游戲化的互動體驗激發用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例如,可通過謎題和闖關等挑戰性的互動方式激發用戶的求知欲和好勝心,使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還可以通過輕松愉快的游戲或活動等趣味性的體驗來增加互動的趣味性。此外,裝置還可通過視頻、動畫或文字等形式講述品牌歷程、價值觀及用戶共同回憶,拉近品牌與用戶間的距離,增強認同感。文化元素的融入能進一步加深用戶的歸屬感。例如,寶馬汽車的iFACTORY體驗之旅中,用戶通過元宇宙平臺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參觀佛羅里達工廠,完成互動任務,深入了解汽車制造流程[13](如圖3);廣州地鐵博物館的沉浸式互動體驗裝置,讓觀眾通過動作捕捉技術跟隨屏幕敘事線了解地鐵規劃、設計、建設和運營知識,增進對“廣州地鐵”品牌的好感[14](如圖4)。
(三)社交空間內人際互動的促進
促進人際互動是品牌空間交互裝置設計的核心目標。在使用交互裝置的過程中,交流、合作或競爭等形式可顯著增強用戶情感體驗,尤其在游戲和娛樂領域[7]23。約翰·麥卡錫指出,技術使用過程中的人際交流有助于個體身份的構建[15]。因此,社交空間的設計至關重要,它不僅提供物理聚會場所,更是情感交流的平臺,使人們能在共同興趣和體驗中建立聯系。在品牌空間的交互裝置設計中,營造“主場感”至關重要,需注重情感體驗的一致性和連貫性,確保每個設計元素服務于整體的情感目標。通過深入理解目標用戶的情感需求和偏好,利用象征性元素加深用戶對品牌文化的理解,增強群體共鳴。
設計師通過精心布置社交區域以促進人際互動。具體包括:1.空間布局:采用開放式布局、視線通透的區域和明確的動線設計,有利于人群聚集和流動。2.互動機會:提供游戲、競賽和合作任務等多樣化互動機會,促進參與者間的交流與合作。3.技術手段:運用社交媒體墻、實時評論和虛擬現實等技術手段,跨越物理界限,結合線上線下社交活動,擴大人際網絡。
四、基于PAD模型的品牌空間交互裝置設計特征
新技術的出現改變了傳統品牌的傳播方式,超越了品牌僅作為“貼牌”的概念。喬思考·布拉庫斯在其著作中指出:“品牌體驗涉及感知、情感、認知及行為等多個維度,要求設計師確保每次品牌接觸都能給消費者留下深刻且正面的印象。”[16]這一觀點為交互裝置設計在品牌空間中的應用提供了新視角。這樣的品牌體驗理念與傳統品牌傳播不同,情感理念強調全身心參與,從初次接觸到沉浸式交互體驗,通過多樣化的交互方式激發品牌空間中用戶的多重感官愉悅,觸發用戶對品牌理念的深度認知。沉浸式互動體驗進一步促進了設計師與參與者共創藝術與科技綜合體驗的過程。
(一)多感官策略的情感喚起
交互藝術以調動感官體驗為核心,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感官激發,創造沉浸式藝術體驗。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交互裝置強調觀眾與作品間的互動和參與,這是其關鍵特征。多樣化的交互方式能夠激發觀眾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其從被動欣賞轉為主動參與。這種設計使觀眾能夠在互動中體驗到動態的新藝術形式,實現了感官、情感和行為的全方位融合,增強作品感染力并與觀眾建立更深層次的情感聯系。
“雨室”是蘭登國際工作室的代表作之一,通過傳感器、計算機編程和機械裝置實現實時檢測觀眾位置和動作(如圖5)[17]。游客在黑暗空間中被雨水環繞但不被淋濕的獨特體驗,引發驚奇和敬畏的情感反應,提供沉浸式互動體驗。“漣漪”裝置通過光和聲音為用戶創造冥想氛圍。裝置中的用戶動作成為核心,用戶利用感應裝置通過光線和聲波的互動創造漣漪和圖案,喚起情感反應,讓用戶在靜謐環境中反思情感經歷,并與他人建立聯系。用戶成為藝術空間中的表演者,在藝術、技術和自然交匯中發揮積極作用。通過融合用戶的感官反應和情感體驗,使用戶在藝術與環境中找到共鳴,激發深刻的情感共鳴和思考。
(二)設計情感導向的互動敘事
敘事性體驗作為一種獨特的品牌傳達方式,通過深入探索品牌歷程,將其解構為成長故事,并以故事線形式呈現給用戶,創造出具有藝術性的空間表達。這種體驗不僅是展示品牌歷史和價值的手段,更是一種讓用戶深度參與的互動過程。在交互過程中,用戶成為品牌故事的一部分,通過沉浸式交互程序自由選擇故事走向,對品牌故事進行創造性組合。這種敘事方式打破了傳統單向傳播模式,使用戶從被動接收者轉變為創造者,扮演更加主動的角色。這種高度互動的方式不僅增強了用戶與品牌之間的情感連接,還賦予品牌形象更多內涵和寓意,使品牌故事更加生動且具有持久影響力。
位于芝加哥的麥當勞新全球總部通過多層次的數字裝置傳達品牌歷史與愿景。總部大樓的大堂一樓設有LED屏幕,內容隨時間和季節變化,營造活力與互動感。二樓的互動體驗引擎響應運動和觸摸,通過時間線和視頻檔案讓用戶參與到品牌傳統中。緊鄰的區域展示學生信息,增強學習與社交互動。三樓的互動屏介紹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會(RMHC)的捐贈者,其中也展示出了麥當勞“可持續發展努力”的品牌理念,用戶可通過觸摸深入探索其中的奧秘。八樓的“遠見者大廳”通過運動激活的視頻展示向杰出文化人物致敬,給用戶留下深刻印象(如圖6)[18]。
(三)創造有情感價值的審美體驗
情感設計強調產品的實用性和情感影響力,旨在通過視覺元素激發用戶的積極情緒,提升品牌興趣和參與感。這有助于塑造獨特的品牌形象,并強化用戶與品牌間的情感聯系。情感設計要求設計師關注視覺效果的同時,深入考量用戶的情感歷程。通過設置懸念和驚喜元素,如隱藏的互動裝置或意外的視覺效果,保持用戶的情緒興奮度,增強新鮮感和探索欲望。情感體驗的一致性也至關重要,確保用戶在每個互動環節都能感受到一致的情感氛圍,從而建立起持久的情感紐帶。
MINI汽車的“呼吸-存在”裝置集成了創新技術、可持續理念與生活美學,旨在前瞻性地詮釋資源意識型、緊湊的共享城市生活。該裝置不僅展示了房屋功能,更強調了其作為環境積極組成部分的潛力。裝置由六個房間和一個屋頂花園組成,提供了個人成就和生活需求的空間。一樓廚房區域:既是烹飪場所,也是社交界面,歡迎客人并鼓勵交流。上層起居區:共三層,為放松和工作提供溫馨環境。睡眠區、潮濕區域和屋頂花園豐富了空間功能。透光的紡織墻:半透明設計使房間內的人們能夠感知彼此輪廓和動作,在空間中營造人與人之間的聯系氛圍(如圖7)[19]。該裝置通過讓居民與環境直接互動,鼓勵反思資源的使用方式。它不僅展示了MINI品牌在汽車制造之外的創新能力,還體現了品牌對未來城市生活空間可持續發展的深刻思考。通過這一項目,MINI超越了傳統汽車制造商的角色,展現了其作為未來生活方式引領者的身份。
五、結語
本研究探討了PAD情感模型在品牌空間交互裝置設計中的應用策略,旨在通過情感驅動的設計深化品牌與用戶之間的情感聯結。研究表明,PAD模型為設計情感體驗提供了有效框架,通過整合視覺美學、動態媒體和交互設計,可創造出觸動用戶情感并增強品牌影響力的多維品牌體驗環境。研究的創新之處在于提出了基于PAD模型的品牌空間交互裝置設計策略,涵蓋從物理接觸到虛擬互動、用戶心智模型構建及社交空間互動的設計思考,強調多感官策略和情感導向敘事在提升用戶體驗中的重要性。這一策略為交互設計與視覺設計領域提供了新的方法論。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情感化設計成為擴大品牌差異化的重要途徑,品牌通過增強用戶參與度和積極情緒,能構建更加穩固的用戶基礎,推動品牌的可持續發展。然而,本研究也存在局限性。由于情感狀態量化評估的復雜性及跨文化情感體驗的差異,本文未提出相應的量化公式,并將PAD模型數據映射到品牌空間交互裝置的設計中。未來研究將細化情感測量方法,并加強跨文化情境下的情感體驗研究。隨著科技進步,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等技術將為品牌空間設計開辟新領域,創造更深刻的情感體驗,引領品牌體驗設計邁向新高度。
參考文獻:
[1]權思維.公共交互裝置在品牌推廣中的運用研究[D].杭州:中國美術學院,2022.
[2]Benyon D.Spaces of interaction,places for experience[M].London:Springer Nature,2022.
[3]諾曼.情感化設計[M].付秋芳,程進三,譯.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
[4]Desmet P M A,Hekkert P.Special issue editorial:Design amp; emo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sign,2009(2):1-6.
[5]Russell J A.An approach to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M].Cambridge:MIT Press,1974:78-79.
[6]吳彬星,孫雨生,張智君.產品可用性測試中的情緒評價[J].應用心理學,2015(1):87-96.
[7]Bo Y.2019 IEEE 1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Quality,Reliability and Security Companion,July 22-26,2019[C].Sofia:IEEE,2019.
[8]Jacucci G,Spagnolli A,Chalambalakis A,et al.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INTERACT 2009:12th IFIP TC 1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August 24-28,2009[C].Uppsala:Springer,2009.
[9]Mesz B,Sakdavong J C,Silén S,et al.Aesthetic emotions in a mixed reality gastrosonic experience:an exploratory study[J].Digital Creativity,2024(1):74-89.
[10]Anderson D.Sign,Space,and Story:Roller Coasters and the Evolution of a Thrill[J].Journal of popular culture,1999(2):67-68.
[11]Hassenzahl M.The interplay of beauty,goodness,and usability in interactive products[J].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2004(4):319-349.
[12]Czikszentmihalyi M.Flow: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M].New York:Harper amp; Row,1990:78-79.
[13]Bonales-Daimiel G.New formulas of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From advergaming to metaverse as an advertising strategy[M].Pennsylvania:IGI Global,2023:46-47.
[14]廣州地鐵.互動體驗傳播廣州地鐵博物館文化新模式[J].城市軌道交通,2018(5):12-15.
[15]McCarthy,J.Technology as Experience[J].The MIT Press,2004:49-50.
[16]Brakus J J,Schmitt B H,Zarantonello L.Brand experience:what is it?How is it measured?Does it affect loyalty?[J].Journal of marketing,2009(3):52-68.
[17]林霖.浸沒?浸透!——記“雨屋”重回魔都[J].藝術當代,2018(6):62-65.
[18]Haynes D.A Look Inside McDonald’s New Interactive Screen-Filled Global HQ[EB/OL].(2019-06-28)[2024-05-19].https://www.sixteen-nine.net/2019/06/28/a-look-inside-mcdonalds-new-interactive-screen-filled-global-hq.
[19]FreelandBuck.城市客廳洛杉磯MINI LIVING居住裝置[J].室內設計與裝修,2019(7):16-17.
作者簡介:
蔡镕聰,肇慶學院美術學院設計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機交互、游戲設計。
陳明清,肇慶學院美術學院設計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產品設計。
梁天成,肇慶學院美術學院設計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手工藝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