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企業報以構建專業化智庫型全媒體支撐、全球化資源整合、全產業鏈價值服務平臺的“一專三全”作為戰略目標,致力于成為全國地方政府及各類園區產業招商服務的首要平臺。中國企業報在推進產業融媒體建設方面做出了積極的努力,不斷拓展產業鏈條,從內容創新、平臺建設和產業發展等多個維度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成功總結出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融合轉型之路。
關鍵詞:產業融媒體 融合轉型 中國企業報 傳媒產業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近年來,傳統媒體的產業鏈不再局限于新聞生產、交換、消費等環節,而是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通過提供增值服務,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筆者以中國企業報為例,該報堅持“為企業和企業家服務”宗旨,積極推進產業融媒體建設,不斷延伸產業鏈,在“內容+”“平臺+”“產業+”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走出了一條符合自身實際的融合發展之路。
一、橫向延伸產業鏈,以“內容+”打造融媒體矩陣
在全媒體時代,傳統媒體首先要在內容生產上下功夫,即橫向延伸產業鏈,大力發展全媒體技術,拓展中央廚房、兩微一端、短視頻等渠道、平臺建設,以“內容+”打造融媒體矩陣。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企業報審時度勢,橫向延伸產業鏈,運用多媒體手段,對出版內容進行全方位深層次開發,尋求出版內容的最大價值。2010年底,中國企業報在行業內率先轉企改制,2014年組建集團公司,從機制上整合了報、網、端、號、微、屏等全媒體平臺,打造成為一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共融互通的全媒體矩陣。
1.讓專業生產成為融合傳播的“主力軍”。近年來,中國企業報采編部門歷經數次拆分、整合與重組,成功打破了紙媒與新媒體之間的壁壘,組建了全媒體融合發展聯合中心,專注內容生產。專業團隊憑借嚴謹的流程、豐富的經驗,生產出有價值、有深度的內容產品。如每年兩會期間,精心謀劃“全國兩會特別報道”專題,圍繞新質生產力、營商環境、高質量發展等話題,與多位書記、市長、企業家及專家院士等代表委員進行了獨家訪談。同時,創新傳播方式,第一時間編發網站、視頻號等新媒體平臺,并通過H5海報等新技術進行推廣,最后在紙媒上集中展示,實現了“一個內容,多點落地,同頻共振”的效果,打造了高水平的傳播力。該專題也多次榮獲全國行業好新聞大賽獎項。
2.讓用戶生產成為融合傳播的“后備軍”。UGC模式,即用戶創造內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縮寫,是一種以用戶為中心的內容生產模式。在這種模式下,用戶不僅是內容的消費者,更是內容的創造者和供應者。中國企業報與外部智庫機構合作推出的“企政通”APP客戶端,集合了產經資訊、企業信息、媒體宣傳、項目推廣、園區情報于一體的產學研政企合作商務實用平臺。該平臺為用戶提供投稿通道,并定期組織用戶培訓,經過兩年的發展,為企業和地方政府園區架起橋梁,并獲得企業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好評。“企政通”在堅持原創真實的前提下,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甚至讓用戶更多地參與到內容生產的過程中。該產品不僅增強了用戶的歸屬感,還促進了信息的多元化和個性化傳播。同時,讓用戶生產成為融合傳播的“后備軍”,也大大降低了采編團隊的成本,為內容生產節省了大量的制作成本和時間成本,提高了內容生產的競爭力。
3.讓智能生產成為融合傳播的“生力軍”。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全媒體智能生產顯得愈發重要。首先,智能系統能夠極大地提高內容生產的效率和規模。通過算法和數據分析,智能系統可以自動化地完成部分或全部內容創作過程,如新聞報道撰寫、數據分析報告生成等,從而在短時間內產生大量高質量的內容。其次,智能系統可以將同一內容轉化為適合不同媒體平臺的形式,如文字、圖片、視頻等,實現內容的多渠道分發和融合傳播。近年來,中國企業報以“中央廚房”建設及常態化運行為牽引,數據驅動新聞,智能重構媒體,不斷創新體制機制,完善深度融合頂層設計,以報紙、網站、客戶端“三端”為主體的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此外,中國企業報積極與互聯網、大數據等龍頭企業合作,不僅在內容生產上加強了視頻、H5等新媒體技術的應用,而且應用人工智能等技術為用戶精準畫像,以“內容+”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
二、向上延伸產業鏈,以“平臺+”開啟媒體融合新生態
以“內容+”打造的融媒體矩陣只能算是媒體融合的上半場,而在媒體融合的下半場,如何向上延伸產業鏈,實現“以用戶為中心”的轉型,通過滿足用戶需求,打造一個能夠幫助品牌客戶提升長效轉化價值的產品體驗生態,成為傳統媒體轉型的一個新方向。
1.強化平臺服務,為媒體融合提供新模式。全國企業營商環境研討會、“一帶一路”園區建設國際合作峰會和中國企業發展論壇就是在“以用戶為中心”這一理念下發展起來的。這三大活動不僅提升了中國企業報的影響力,同時搭建了地方政府、產業園區與企業之間互動的平臺。值得一提的是,由中國企業報主辦的第八屆“一帶一路”園區建設國際合作峰會,在2023年10月18日發布的《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主席聲明》中,被列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多邊合作成果文件清單”,這是在國家層面對中國企業報“一帶一路”園區建設國際合作峰會既往成績的肯定。在第八屆“一帶一路”園區建設國際合作峰會上,圍繞“大出海時代,中國園區和中國企業如何出海謀共贏”等話題,專家學者與產業園區、企業代表們暢所欲言,提出了許多建設性意見與建議,分享了許多創新實踐與經驗總結。同時,會上還促成了中蒙二連浩特—扎門烏德經濟合作區、世界和平之都生態示范小鎮等一系列合作項目的簽約,為產業園區與企業之間搭建了一個高效務實的合作平臺。
2.強化智庫功能,為媒體融合提供新動能。利用傳統媒體天然的“智庫”基因,中國企業報成立智庫中心,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引入多名具備豐富行業經驗和深厚學術背景的專家學者,加強智庫團隊建設,為地方政府、產業園區提供決策參考、智力支持。從2018年5月開始,中國企業報組建調研組分赴全國100個地市、近1000個縣區和園區,深入一線采訪調研和產業服務,并于2018年開始舉辦全國企業營商環境研討會,每年發布“中國企業營商環境(案例)城市、園區”報告及系列優秀案例等智庫產品。截至2024年12月,年度“中國企業營商環境(案例)城市、園區”已連續發布6年共11個批次,為地方政府、產業園區優化營商環境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可借鑒的經驗做法,同時也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臺,有效地推動了產學研融合發展。
3.強化傳播優勢,為媒體融合提供新渠道。為了提升論壇、會展的影響力,中國企業報攜手騰訊視頻、百度直播、新華社現場云等直播平臺,成立了中國企業直播平臺聯盟,不僅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對活動盛況進行全程直播,同時以國際化視野、開放性操作和規范化管理,賦能地方政府、產業園區招商和產業服務。2024年2月3日舉辦的論壇活動直播量近8000萬人次,創歷年直播數據最高;2024年10月18日舉辦的第八屆“一帶一路”園區建設國際合作峰會再創新高,流量高達8200萬。中國企業直播平臺聯盟已經成為傳統媒體轉型升級、積極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樣本性案例。
三、向下延伸產業鏈,以“產業+”探索產業融媒體新模式
縱觀每一次產業升級與融合,都會創造出新角色、誕生新的商業機會。“媒體+產業”的商業化探索,為媒體在產業融合中捕捉商業機會提供了新的路徑。近年來,中國企業報以“產業+”為切入點和突破口,勇于創新,不斷向下延伸產業鏈,實現產業對接和項目服務與媒體推廣的同步上升。
1.聯合龍頭企業,助力地方建設。利用媒體優勢,聯合互聯網和農業龍頭企業,延伸文化產業鏈,開展了一系列鄉村振興活動,推動產業集聚。例如,中國企業報以“產業+文化”模式雙向賦能,在2023年推出了“源頭臻品·振興鄉村”基地建設公益活動,利用互聯網技術擴大傳播,幫助特色農產品走向全國,彰顯了產業服務平臺的優勢。受臺風“杜蘇芮”影響,2023年7月29日至8月1日,華北、黃淮等地出現極端降雨過程,引發洪澇和地質災害。中國企業報迅速發動全體員工多方聯系建材行業龍頭企業,積極整合資源,幫助受災嚴重的區域加快災后重建工作,及時推出了關于呼吁企業積極投身防汛救災支援災后重建的倡議書,呼吁企業和企業家履行社會責任,積極投身防汛救災一線和災后重建工作。搭建起政府與企業的橋梁與紐帶,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2.組織線下對接活動,推出“產業問道”專題研討會。為助力地方園區招商引資,中國企業報聯合資深的企業戰略發展專家與各行業的企業家互動交流,助力企業洞察行業機會,孵化行業龍頭企業,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培養未來商界領袖。為更好地服務地方產業園區,中國企業報針對新興戰略產業進行細分賽道的研發和資源整合,圍繞細分賽道與地方園區進行招商精準對接活動,截至2024年11月底,已成功為北京豐臺區、山東鄒平市、浙江海寧市、安徽合肥市、河南南陽市、河北石家莊市等50多個地市區縣產業園區提供產業招商項目信息對接服務。
3.構建線上招商平臺,探索產業融媒體新模式。從確立專業化全媒體支撐、全球化資源整合、全價值產業鏈服務的“一專三全”戰略定位,到實施內容生產、智庫研發、論壇會展、產業服務的“四位一體”經營策略,中國企業報不斷探索基于媒體服務的促進企業與產業轉型升級的新模式、新通道。2024年7月,中國企業報推出的“產業融媒體招商賦能平臺”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署公布的第四屆中國報業深度融合發展創新案例名單,該平臺以AI算法模型為基礎,利用中國企業報“四位一體”全媒體運營的優勢,整合并建立產業與科技兩大數據庫,對產業資源進行有效匹配,幫助區域完善產業鏈,從而形成區域經濟的增長極。這一創新模式很快結出了碩果,2024年7月山東鄒平市經濟開發區總投資60億元的10個簽約項目中,就有3個項目由中國企業報推薦。
總而言之,傳統媒體要敢于“出圈”,勇于改革創新,積極探尋媒體融合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不斷拓展傳媒產業鏈,打造融媒新生態,才能在媒體融合發展大潮中勇立潮頭。
參考文獻
[1]肖和平,屈金軼.用“三個思維”打造融媒新生態——以長沙晚報社系列融媒體建設為例[J].新聞戰線,2022(05).
[2]劉崢.5G賦能下手機報的優勢與展望[J].全媒體探索,2021(11).
【編輯:孫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