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理課堂具有獨特性,教師的領導力在其中尤為重要。從教育心理學視角出發,探討心理課堂中教師領導力的把控藝術,從搭建教學平臺、建立信任連接、情感共鳴表達、應用管理技巧四個方面進行深入分析。提出教師需重視教育心理學的學習和運用,善于理解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建立信任關系,與學生建立深厚情感聯結,并掌握相應的課堂管理技巧,以提升維護課堂秩序的能力,為學生的成長提供有力支持。
關鍵詞:心理課堂;領導力;教育心理學;課堂管理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5)07-0025-03
心理課堂有別于傳統課堂,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堂氛圍和教學效果等方面均具有其獨特性。心理教師需要在團體情境中運用團體動力學原理設計團體主題活動,以團體為對象,運用適當的輔導策略與方法,凝聚團體動力,催化課堂氛圍,引導學生在互動中通過觀察、學習與體驗,逐步實現自我認識、自我探索、自我接納,最終提升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
在這一獨特的教學場域中,教師的領導力發揮著核心作用。這里提到的“領導力”并非傳統意義上的權威和控制,而是強調教師的引導和協調能力。高領導力的心理教師通常具備扎實的心理學專業知識、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以及良好的管理與溝通技巧,在課堂中能夠營造和諧的氣氛、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幫助學生明確目標與方向、引導學生解決矛盾沖突、促進交流并提供專業指導等。
心理課堂可以比作承載學生需求的風箏,而教師的領導力則是那根至關重要的風箏線。整個教學過程如同放風箏一般,既要給予風箏足夠的自由飛翔空間,讓它飛得更高、更遠,又要確保它不會迷失方向,飄向未知的遠方。這種隱性的、微妙的平衡,正是心理課堂中教師領導力把控藝術的體現。
拽好課堂風箏線,為學生的成長提供有力支持,是每一位心理教師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本文從教育心理學視角出發,嘗試從教學平臺搭建、信任連接建立、情感共鳴表達、管理技巧應用四方面對教師在心理課堂中的領導力把控進行深入探討。
一、源頭把控——搭建教學平臺
一只能夠成功起飛的風箏,離不開精良的設計和制作工藝,以確保飛行的平衡。同樣,一節高質量的心理輔導課也離不開教師前期的縝密思考與設計。教學設計如同平臺的搭建,直接決定了心理課堂的深度、寬度和高度。
鐘志農提出,心理輔導課的靈魂、生命和成敗均在于輔導理念。課程設計需具備很強的針對性、層次性和連續性,輔導目標應清晰、集中、分層、可操作,并顧及團體共性目標。這些要求對教師的理論素養、思辨能力和創新思維提出了挑戰。
教育心理學主要研究教育教學情境中師生教與學相互作用的心理過程和心理現象,其重點在于將心理學的理論或研究成果應用于教學實踐中,以提高師資水平及教育教學質量。心理教師若想在心理課堂中游刃有余,需重視教育心理學的學習和運用,善于從教育心理學視角出發,理解并遵循心理課堂中教與學的發生與發展過程,了解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需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教學計劃,甄選合適的教學內容,從輔導理念、輔導目標、輔導思路、輔導活動設計等方面進行全局把控,搭建起高效的課程平臺,為心理課堂中教師領導力的把控奠定基礎。
二、根基把控——建立信任聯結
當放風箏的人制作或選擇風箏時,必定對其充滿了期待。他們會花時間和精力去了解風箏的性能、特點、飛行穩定性和抗風能力等,以確保風箏能夠在空中平穩飛翔。
同樣,教師要很好把控課堂,先要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信任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它是團隊凝聚力的核心。信任是領導力的根基,教師能否與學生建立信任關系,取決于其品格的展現。為了贏得學生的信任,教師在心理課堂中需要展現出中立、一致、穩定與可靠的特質,同時表達對學生的美好期待。
中立意味著教師應一視同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確保每位學生都能感受到教師的關懷與呵護。一致則要求教師在言行上保持統一,避免出現邏輯矛盾或前后不一致的情況。穩定與可靠則需要教師通過言行增強學生的安全感,讓學生感受到被尊重、被接納和被理解。教師對學生的美好期待,不僅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自尊心和責任感,還能提升學生的自我價值,激發他們的潛能,從而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并做出更多親社會行為。
三、關系把控——情感共鳴與表達
若想使風箏順利起飛并在空中自由翱翔,離不開風箏線的牽引以及風的上揚力,心理課堂亦是如此。《領導力21法則》中的親和力法則是:“除非被你打動,人們不會行動——情感先于理智”,即“得人之前必先得其心”。若想使學生在課堂中放下防御、全情投入,離不開教師的情感參與。情感表達作為教師領導力的關鍵要素之一,強調教師在心理課堂中需要與學生建立深厚的情感聯結,這種聯結不僅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歸屬感和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還能提升心理課堂的教學效果。
情感表達的核心在于共鳴,這意味著教師需要具備高度的同理心和理解能力,能夠深入了解并共情學生的情感需求,通過真誠的傾聽和細致的關懷,與學生建立起心靈紐帶。這種心靈紐帶不僅是互動和交流,更是師生基于相互理解所建立起的深層次情感聯結。
在心理課堂中與學生建立深度的情感聯結并非易事。教師先要做到自信,如果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過程及教學效果缺乏信心、搖擺不定,學生也會舉棋不定,找不到目標與方向。這一過程好比放風箏的人對風箏線的牽引,既要胸有成竹,又要張弛有度。除了自信,教師還需要對學生展現出坦率和真誠,通過富有激情的教學和真誠的關懷,營造溫馨、積極的課堂氛圍,為學生樹立榜樣,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課堂之中。此外,教師還應善于發現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學生正面的反饋和鼓勵,肯定他們的努力和付出,激發其向上成長的積極動力。這一過程好比風的上揚力,將風箏不斷向上托起,教師的坦率、真誠、熱情和關注能夠將心理課堂穩穩托住。
四、秩序把控——應用管理技巧
在放風箏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各種突發狀況,比如風力突然增強或減弱、風箏線纏繞、遇到障礙物等,這些都有可能導致風箏失去平衡,甚至失控。若想讓風箏飛得高、飛得穩,放風箏的人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識與技巧,比如選擇空曠的場地、保持安全距離、掌握助跑技巧、把握好節奏和放線的速度、關注風向和風速變化等。
心理課堂亦是如此,教師經驗不足、學生個體差異、應對措施缺失、互動環節失控、環境因素干擾等也會使課堂秩序混亂,甚至失控。因此,教師需要掌握相應的心理課堂管理技巧,以提升維護課堂秩序的能力。
(一)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
就像放風箏要選擇空曠的場地一樣,心理課堂也需要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一個舒適、整潔、安靜、溫馨的環境是心理課堂的標配,這有利于減少課堂的干擾因素。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在心理專用教室授課,在日常的教室授課,可要求學生清理桌面,盡可能減少無關因素對課堂的干擾。此外,教師需要提前到達教室,調試多媒體設備,整理好授課過程中需要用到的物品,以免因準備不充分而影響課程進度。
(二)共同制訂課堂約定
在第一堂心理課上,教師最好能邀請學生一起討論并制訂課堂約定,而不是由教師單方面制訂。這種邀請式討論,既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又能保證課堂約定的效果。課堂約定的內容應包括學生的權利和義務,其目的是鼓勵學生主動約束與課堂無關的行為,明確自己在課堂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擔的責任,積極參與自我管理,為維護課堂秩序打下堅實基礎。
(三)合理定位教師角色
學生是心理課堂的主體,教師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明確自身的教學組織者和指導者角色。教師可通過列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案例、引人入勝的暖身游戲、互助式的小組討論等方式,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結合起來,以此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同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恰當的教學目標,既不能過高,使學生感覺難以達到,也不能過低,使學生失去挑戰的樂趣。恰當的教學目標能夠提升學生的課堂主人翁意識,從而激發學生維護課堂秩序的自覺性。
(四)明晰課堂中的指導語
教師的指導語不僅是課堂活動中承上啟下的橋梁,更是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參與的關鍵,直接關系到活動開展的效果。教師需要對指導語的內容和表述反復推敲,使指導語具有啟發性,能夠給予學生探索空間,引導學生按照設定好的目標完成任務。同時,指導語的表述應明確、具體、易于理解、無歧義。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恰當地使用指導語,以確保心理課堂教學的穩定和高效。
(五)注重保護學生的隱私
在心理課堂中,學生的自我暴露是一個多維度、復雜而敏感的過程。心理課堂是學生探索自我、建立人際信任和獲取理解與支持的場所,學生在課堂適度自我暴露有助于其建立人際關系和獲取支持,但過度的自我暴露可能會帶來一系列的風險和問題。因此,在鼓勵學生分享態度和觀念的同時,教師應強調師生遵守保密原則,尊重并保護學生的隱私和安全感,必要時阻斷學生在課堂上過度自我暴露。如果學生自愿深度暴露,教師可在課后把學生邀到心理輔導室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導,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自我暴露所帶來的挑戰和機遇。
(六)妥善處理學生之間的沖突
在心理課堂中,學生之間有時會出現沖突和矛盾,妥善處理這些沖突對于維護課堂秩序而言至關重要。在處理沖突時,教師應保持冷靜,避免情緒化,確保給予每位學生充分表達意見的機會,不偏袒任何一方,引導學生嘗試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理解對方的感受和立場。通過激發學生的同理心,緩解其緊張情緒,鼓勵學生以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對待不同的觀點和意見,避免沖突升級,進而影響課堂秩序。當沖突無法解決時,教師需要適時介入調解,并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課后盡量幫助學生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在沖突得到解決后,教師還需要跟進當事雙方后續的情況,必要時提供支持和幫助,以預防類似沖突再次發生。
五、結語
在心理課堂中,教師領導力把控的關鍵在于教師的自我成長和專業發展。教師需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學技能,以更好地適應教育改革和學生發展的需求;需要具備較高的情感智慧和人際交往能力,善于建立良好的課堂氛圍和師生關系,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歸屬感;需要具備高效的課堂管理技巧,能夠妥善處理課堂中的各種突發情況,以確保教學秩序井然;需要對課程進行總結與反思,持續調整并改進教學策略,以增強教學效果。
總之,教師需要不斷提升個人專業素養,提升自身的領導力,拽好課堂風箏線,為學生的發展拓展更加廣闊的空間,為其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張大均. 教育心理學[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鐘志農. 心理輔導活動課操作實務[M]. 寧波:寧波出版社,2007.
[3]樊富珉,何瑾. 團體心理咨詢的理論、技術與設計[M]. 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14.
[4]約翰·C·馬克斯維爾. 領導力21法則:如何培養領袖氣質[M]. 施軼,譯. 上海:文匯出版社,2017.
編輯/李梓萌 終校/衛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