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我們要建成的教育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應當具有強大的思政引領力、人才競爭力、科技支撐力、民生保障力、社會協同力、國際影響力?!痹凇傲Α敝?,思政引領力居于首位。足以體現其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要價值;同時,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高質量充分就業作為民生保障力的基礎,不僅能夠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更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動力。因此,本文以就業思政為研究對象,探討其時代價值和邏輯意蘊。
就業思政的核心意蘊和價值引領
在這個時代,各種社會思想都會去“爭奪”青年,一個社會所堅持和弘揚的成才觀、就業觀、職業觀,對大學生的成長具有深遠影響。因此,高校應進一步加強思政教育在就業方面的引導和服務,為高質量充分就業提供有力支持。
當代大學生的成才之道以信念筑基,以三觀鑄魂。要以堅定理想信念為核心。青年時期是扣好“第一??圩印钡年P鍵時期,容易受到當下經濟波動的影響,對就業前景持悲觀態度,殊不知選擇一條正確的人生道路,關鍵是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否則,環境再好照樣會走錯路。高校以立德樹人為中心,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始終,通過系統化的教育引導大學生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不論面對何種就業挑戰,都能志存高遠、勇于拼搏,激發克難制勝的不竭力量。當國家擁有成千上萬思想純潔、信仰堅定的青年,就可以構筑起堅不可摧的國家脊梁,他們以青春力量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的青春篇章。要以樹立正確三觀為基礎。面臨復雜國際形勢與不良思潮影響,部分大學生表現出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的苗頭。高校應當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大學生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辨是非、明主次、知真假、識善惡。就業,作為學校與社會之間的橋梁,承載著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相融合的重要使命,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才能更好實現人生價值、升華人生境界。因此,高校在培養大學生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更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
當代大學生的就業之路以勞動為榮,積極就業心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根本上靠勞動、靠勞動者創造。高校應該利用思政教育弘揚勞模精神和勞動精神,引導大學生認識勞動的價值——幸福生活是靠自己的雙手創造的,勞動不僅是為了生計,更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無論時代條件如何變化,奮斗的底色不變,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者的價值追求不變,以“職業無貴賤,勞動受尊重”“基層就業,同樣出彩”等觀念打開就業新天地。思政教育可以運用心理疏導等方法,幫助大學生在面對巨大的就業壓力時依然保持積極樂觀的就業心態。同時,教育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把遠大抱負落實到實際行動中,讓勤奮學習成為青春飛揚的動力,讓增長本領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
當代大學生的職業之路以生涯教育、創新創業雙輪驅動。習近平總書記鼓勵大家要客觀看待個人條件和社會需求,從實際出發選擇職業和工作崗位。為了助力大學生高質量充分就業,高校應當利用思政課堂這一平臺,盡早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青年的人生目標會有不同,職業選擇也有差異,但在選擇職業時都應追求人類幸福與自身完美的統一,在正確的就業觀指導下,發揮優勢、彌補不足,堅定就業方向和目標,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在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中脫穎而出。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不僅能創造就業機會、減輕社會就業壓力,還能激發市場消費活力,促進經濟增長。同時,創新創業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表達,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因此,增強創新創業能力才能確保其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受益,使拔尖創新人才滿懷熱情地投身到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實踐之中。
就業導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邏輯意蘊探析
思想政治教育與高質量就業相輔相成,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思政教育重視個體價值,提供終身服務,實現高質量就業。同時,就業實踐為思政教育提供驗證和修正的平臺,增強教育實效。思想政治教育是促進大學生個性化發展與高質量就業的雙引擎。隨著新質生產力的蓬勃發展,具備專業技能而極富創造性、敢于突破常規思維方式的員工成為壯大新興產業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思政教育更要在堅守集體主義原則的基礎上充分尊重大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通過人文素質教育豐富大學生的精神世界,激發他們思維的活躍性與創造性,使各種觀點自由碰撞、融合,為大學生高質量充分就業、施展才華奠定堅實基礎。大學生在踏上社會面臨新考驗、新挑戰時,仍能通過官方平臺終身接受思政教育的熏陶,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在此基礎上,高校運用新媒體、新技術拓寬思想政治教育的邊界,深入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為繼續教育提供開放共享的優質數字教育資源,推動終身思政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持續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高質量充分就業賦能思政教育實踐與強化教育動力成效。思想政治教育來源于社會實踐,是人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形成的對世界的認識和看法,經過實踐的檢驗逐漸形成系統的理論。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檢驗思政教育的效果,發現其中的問題和不足,進而進行改進和完善;就業過程中涉及的價值觀念、職業精神等也為思政教育提供了實踐舞臺。推動思政教育的實踐轉化,一方面要深入研究和理解思政教育基本原理,另一方面要關注社會熱點和難點問題,將思政教育融入就業創業、社會服務等各個環節中去,讓思政教育成為指導人們行動的指南。在全面推進“大思政課”的背景下,高校整合教學資源,通過舉辦講座等方式揭示就業對思政教育的推動作用和個人成長與社會進步的內在聯系,讓學生直觀感受高質量就業的重要性。高質量充分就業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展示才華和實現價值的舞臺,還為思政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助于更好地培養出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新時代青年,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