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淮河奔赴黃河
去山東看黃河
感覺遠的是心
自然的水性
讓兩條曾經天然的河
千百年間多有嫌隙
逆流而上
從一條河奔赴另一條河
過程相對復雜
需要很多次轉彎、爬坡、停頓
黃河以其廣度
令淮河持續仰視
亦如我對齊魯大地一樣
一直保持仰視
奔赴如朝圣
作為淮河之子
我帶著淮河的口信
一趟認親之旅
前嫌從此盡釋
行走在黃河下游
河流是大地的陪襯
(大地實在是太大了
可以盛放一切所需)
在陸地之上
水永遠是少數
在黃河下游行走
我突然感受到了時間的轉動
有時向前
有時也向后
作為乘客只能聽從安排
被動接受
僅靠步行是不夠的
河流過于漫長
站在恢宏堤壩上
所有參照都不再具體
所有記憶都模糊不清
黃河入海口遠眺
黃河,以一己之力
把陸地持續推向海洋
高原之沙一路滑翔
為了這場造陸運動
上游的每一粒沙
都使出了全力
黃河更是海洋的建筑師
中鋒之水開辟出河道
上游的每一滴水
都用盡了全力
(海洋是世界上最矮的水
矮到只能作為高度的基準
但同時海又是最大的水
可以容下所有河流的汗水)
黃河的盡頭是海洋
黃河的盡頭也是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