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高,人們的物質需求也在逐漸增加,然而在這種情況下,社區體育的發展卻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阻礙社區體育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因此,解決當前社區體育發展中遇到的困境,是促進全民健身的關鍵。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對社區體育的內涵進行分析,并結合當下的實際狀況,從宏觀與微觀兩個方面,針對目前社區體育發展中面臨的困境,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為推動全民健身的深入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全民健身" 社區體育" 困境" 路徑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02-(2025)-05-001-3-XWJ
1、前言
1.1、研究目的與意義
社區是人類社會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社區的功能與作用日益突出,對整個城市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社區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尤其是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的物質文化需求越來越高,對精神方面的追求也隨之提高。因此,如何使社區居民的日常活動與健身相結合,使其身心健康的同時又能得到全面的鍛煉,成為當前的一個熱點問題。本文通過對社區體育概念的界定,分析社區體育的功能和作用,并從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探究社區體育的發展困境,為推動社區體育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在全民健身背景下,剖析我國居民的自我實現需求,為促進全民健身的開展,滿足人們不同層次的消費需要,豐富城市業余生活,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完善社區服務,構建和諧的新型城鄉關系,創造良好的環境,增強廣大市民的歸屬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2、文獻綜述
社區是由聚居在一定區域內的社會生活共同體和相對獨立的公民群體組成的一個具有組織性的、以維護和改善社區環境為特征的社會生活區域。它的基本功能就是為居民提供服務,使之能夠更好地融入社區空間,從而實現人的自我價值。社區體育的本質是以人為本,強調人的主體地位,注重人的健康、全面發展。它的主要任務在于提高人們的身體素質,促進身心的協調發展,培養終身體育的意識,增強體質,陶冶情操,增進文明,提升個人的綜合能力。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人們的物質需求不斷得到滿足,但同時也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比如,越來越多的“城市病”,而這其中就包括慢性疾病。因此,社區體育的開展,不僅可以有效預防各種傳染病的傳播,還能對老年人的運動習慣進行引導,促使他們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進而在面臨突發事件時能夠積極應對。
社區體育的發展是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社區體育的開展不僅能促進社區居民的身心健康,而且對提高城市的整體活力和文明程度具有深遠的意義。當前,國內外學者對社區體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關于社區體育的概念界定;二是對國外發達國家的經驗進行分析;三是借鑒國內的研究成果,從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劉燕平認為,目前,中國的社會經濟正處于轉型期,城鄉二元結構的矛盾日益突出,而在這個過程中,人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使得我們必須要加快轉變的速度,以適應新的形勢。因此,要積極推進社區的建設,使其成為一個和諧的共同體。張金鎖在《論基層群眾性健身運動的發展》一文中指出: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需求不斷增加,這就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使廣大民眾充分認識到健身的好處,從而激發他們參與的熱情。
2、社區體育發展的現實困境
2.1、問題的提出及分析
(1)隨著城市的高速發展,許多社區的體育設施不能夠很好地滿足廣大群眾的健身需求,導致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去健身房健身。
(2)社區居民體育參與積極性不高。在我國生產力和精神文明水平還有待進一步發展的背景下,社區居民的主要關注點在醫療、教育、保險等自身保障方面,對體育活動缺少驅動力和能動性。
(3)社區動員能力不強。人們疲于應付工作,而缺乏健身鍛煉意識,導致其主觀上在體育鍛煉方面投入的精力較少。
(4)社區缺乏組織性的支持。目前,在一些城市,由于政府的大力倡導,已經有不少的企事業單位開始開展群眾性的體育鍛煉,并且十分關心社區的體育活動,但他們往往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讓更多的人參與其中,而不是僅僅局限于傳統的健身方式。
(5)社區缺少有效的管理機制。由于體制的原因,當前,雖然國家正在進行經濟體制的改革,但仍然存在著一定的缺陷。比如,社會化的制度還未完全建立,這就造成了部分事業單位的工作效率低下,以及部分工作人員的素質不高,無法適應現代化的發展需求。
(6)社會社區體育服務建設資金來源不足。我國智慧社區體育服務建設資金主要來源于政府撥款、社會資助兩個方面來源單一化。而國外發達國家智慧社區體育服務建設,其主要來源于廣告贊助、資助,或者由體育俱樂部會員繳納的體育費用支出。
2.2、產生原因
一是社區領導不夠重視,沒有把群眾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對其缺乏應有的關注,導致在工作中存在各種消極思想,阻礙了基層的改革;二是社區管理體制不完善,使得一些有能力的人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造成了人才的流失;三是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對于社會的治理力度不足,致使很多人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從而影響到整個城市的和諧建設。因此,必須要正視這些不利因素,積極地探索解決的對策,為其提供良好的生存和發展的空間,以實現全面的、可持續的發展。另外,我國的人口老齡化現象嚴重,導致社區的老年人口數量不斷增加,而城市的老年人群在城市總人口中的比例卻在逐年下降,這就造成了社區中的老人與子女的交流溝通出現斷層,致使老人對體育運動失去興趣,進而對社區體育產生負面影響。其次,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與此同時,人們的壓力也越來越重,這就使得大多數人選擇將空閑時間花在娛樂上,而不是去進行一些有意義的活動,比如去健身俱樂部健身,實際上,去健身俱樂部健身不僅可以緩解工作壓力,還能鍛煉身體。此外,我國政府在融資渠道上過于單一,這帶來了一定的弊端。第一,國家財政負擔加重,對智慧社區體育服務建設的支出十分有限,限制了其發展;第二,以政府為主的融資方式不利于調動市場和社會組織融資的積極性,難以發揮市場及社會組織在體育服務建設上的作用。最后,政府相關部門對于社區體育不夠重視,沒有制定出相應的規章制度,致使基層群眾運動場地和設施建設得不到保障,無法滿足廣大人們的健身需求。
2.3、社區體育發展的長效機制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也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健身的重要性。在全民健身背景下,社區體育健身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要想推動社區體育健身事業的長期發展,必須構建一個長效機制,為社區體育健身提供持續的支持和保障。
(1)建設良好的體育設施是推動社區體育的基礎。
建設良好的體育設施是社區體育能夠持續發展的基礎。每個社區都需要有一定規模的運動場館和器材,以滿足居民的體育健身需求。這些體育設施不僅能夠提供便利的健身場所,還能夠促進人們進行體育鍛煉,增強社區凝聚力和活力。政府和相關部門應該加大投入力度,積極建設和完善社區體育設施,確保人們有足夠的場地和器材進行體育健身活動。同時,也需要注重設施的管理和維護工作,保證設施的長期可持續使用。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建立專門的體育設施管理團隊,負責設施的日常管理、維護和安全保障工作,確保設施的長期使用。
(2)培養一支專業的社區體育健身人才隊伍。
除了良好的體育設施,一個健康長效的社區體育健身機制還需要一支專業的人才隊伍來支持。這些人才不僅包括專業的體育教練、運動員,還包括健康管理師、健身指導員等,他們可以為社區居民提供專業的體育健身指導和培訓服務。在這方面,政府可以通過設立相關的人才培訓項目,資助社區居民參與相關的培訓和學習,幫助他們獲取相關的證書和執照,提高其專業水平。也可以鼓勵高校和相關機構來社區開展體育健身培訓項目,為社區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
3、社區體育發展的創新路徑
3.1、社區體育發展路徑選擇
社區居民的健身運動是一項集休閑、娛樂、鍛煉于一身的體育運動,因此,在開展社區體育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好各種資源,將多種多樣的健身項目進行合理的組合,以達到最佳的效果。
(1)以政府為主導,加強對社區的宏觀調控。通過財政拔款和政策傾斜等方式,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到社區體育活動當中,使其能夠更好地發揮作用,為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同時,要充分激發各類組織的積極性,使其在體育發展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引起其他相關單位對本項目的重視,從而促進整個地區的健康發展。
(2)以市場化的運作模式,將民間資本與城市公共體育場館相結合,形成多元化的運營機制,并逐步建立起完善的運行管理體制,為各方面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此外,還要不斷提高民眾的健身意識,讓他們認識到,只有全民積極參與,才能推動我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
3.2、社區體育發展趨勢與對策
(1)構建多元化的社區體育服務體系。
以滿足不同年齡段、不同體質狀況、不同興趣愛好的居民需求為目標,構建包括健身設施、健身活動、健身指導、健身賽事等在內的多元化社區體育服務體系。同時,向居民傳授有關體育健身的知識,教會他們選擇與自己相適應的、有利于促進身心健康的技能和方法,養成堅持鍛煉的習慣,培養自我健身的能力。還要注重發揮社區體育的社會功能,推動社區體育與社區文化、社區教育、社區治理等領域的融合發展。
(2)創新社區體育發展模式。
探索和實踐社區體育發展的新模式,如“互聯網+社區體育”“智慧社區體育”“共享社區體育”等。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提高社區體育的智能化、便捷化、個性化水平,為居民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體育服務。
(3)加強社區體育設施建設。
按照“便民利民、因地制宜、科學布局”的原則,加強社區體育設施建設,提高設施覆蓋率和利用率。一方面,對現有場地進行改造升級,提高設施質量和使用效率;另一方面,積極爭取土地資源,新建或擴建體育設施。同時,注重設施的多元化、功能性和安全性,滿足不同居民的健身需求。還可以考慮與周邊學校、企事業單位等共享資源,實現設施共享和互利共贏。
(4)推廣科學健身方法。
加強科學健身知識的普及和宣傳,推廣適合不同年齡、性別和體質狀況的健身方法。通過開展健身講座、健身培訓、體育知識競賽等活動,普及健身知識,提高居民的健身意識和健身能力。同時,鼓勵居民積極參與社區體育活動組織和管理工作,增強他們的歸屬感和責任感。
(5)培育社區體育社會組織。
鼓勵和支持社區體育社會組織的發展,發揮其在社區體育發展中的積極作用。通過培育和發展社區體育俱樂部、健身團隊等組織,提高居民的參與度和歸屬感。一方面,加強對現有教練的培訓和教育,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和指導水平;另一方面,積極引進優秀教練人才,為社區體育注入新的活力。同時,還可以建立教練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激發教練的工作熱情和創造力。
(6)拓寬籌資渠道。
為解決資金來源有限的問題,社區體育應積極拓寬籌資渠道。一方面,爭取政府政策支持,加大財政投入;另一方面,積極引入社會資本,通過與企業合作、發起募捐等方式籌集資金。同時,還可以探索建立社區體育基金會等機制,為社區體育提供穩定、可持續的資金支持。
(7)打造社區體育品牌活動。
結合社區特點和居民需求,打造具有特色的社區體育品牌活動,如社區運動會、社區健身節等。通過品牌活動的引領和示范,推動社區體育的普及和提高。
4、結論
社區體育的發展是我國未來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保障,在全民健身背景下,社區體育的發展是社區居民的首選,而城市社區的體育建設又將直接影響到整個國家的精神文明建設。目前國內關于社區體育的研究主要是在宏觀層面的分析,缺乏對微觀個體的深入探討,沒有形成系統的理論體系,因此,社區體育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社區體育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我們進一步的改進。如:加強對居民的宣傳教育,提高人們的參與意識;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規范市場秩序為群眾提供更好的服務等。總而言之,要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改善人們的生活條件,使更多的人享受到現代化的便利,從而使更多的人能夠安居樂業,過上幸福的日子。
參考文獻:
[1]唐佳懿,盧文云.我國社區體育賽事發展的現實困境與優化路徑[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2,37(05).
[2]李凱,趙錄萌.社區公共體育服務建設狀況及發展路徑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24,42(01).
[3]蔣晨.社區體育的發展現狀與路徑研究——以淮南市為例[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4(03).
[4]宋明慧,李遠寧,王曉軍.智慧化社區公共體育服務多元化發展的困境及路徑研究[C]//國際班迪聯合會(FIB),國際體能協會(ISCA),中國班迪協會(CBF).2024年第二屆國際體育科學大會論文集.燕山大學體育學院,2024.
[5]陳丹娜.數字賦能社區體育發展的邏輯機理、現實困境及紓解路徑[C]//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中國班迪協會,廣東省體能協會.第十屆中國體能訓練科學大會論文集(中).重慶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2023.
[6]潘何謙,王思貝,陳叢刊.情感治理視角下社區體育治理的現實困境、運行機制與創新路徑[C]//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第十三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專題報告(體育社會科學分會).西南財經大學,2023.
作者簡介:丁修帥(1998-),男,漢族,山東聊城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社區體育;
通訊作者:薛明陸(1975-),男,漢族,山東聊城人,博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體育社會學、體育教學理論與實踐、社區體育與全民健身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