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智慧社區為研究背景,以社區老年人體育健身服務需求為導向,通過智慧社區老年人體育服務建設發展現狀的調查分析,依托數字化、智能化技術來提升社區老年人體育健身服務的質量和效能,搭建基于智慧養老的社區老年人體育健身服務路徑,為社區老年人提供多樣化、智能化、精準化的體育健身服務,構建社區老年人“智慧+體育”的體育健身模式。
關鍵詞:智慧化" 智慧社區" 老年人" 體育健身服務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02-(2025)-05-019-3-TBB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老年人對高品質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長,傳統的社區養老與健身模式已難以滿足老年人對精神層面和優質生活環境的追求。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3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97億人,占全國總人口的21.1%。目前,我國的養老服務尚未充分應對老齡化進程及其帶來的多重挑戰,如此龐大的老年人口規模對我國社區養老和健康服務體系提出了重大考驗。為此,為有效應對中國人口老齡化,推動新時代老齡事業的發展,國家在社區老年人健康和養老方面投入了大量社會資源和保障措施。
2021年,在《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中提出,“推動跨學科與跨領域的協同合作,加速信息技術在健康與養老領域的深度融合與創新應用,全面提升健康養老產品與服務的智能化水平”。同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中指出,“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撐體系,提升老年文化體育服務質量。加強數字技能教育和培訓,實施‘智慧助老’行動”。2022年2月,在《“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中強調,“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提出多業態融合創新的目標,鼓勵為老年人提供體育服裝、健身器材、健身指導和競賽參與等服務”。2022年3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意見》中強調,“特別關注老年群體的健身需求,應為老年人在使用體育服務和設施時提供必要的支持與幫助”。同年5月,民政部等9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深入推進智慧社區建設的意見》中強調,“加強智慧社區基礎設施建設改造,推進大數據在社區應用,鼓勵社會力量參與‘互聯網+社區服務’”。這說明,“智慧體育服務”有助于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提升了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本文以黑龍江省城市智慧社區老年體育健身服務為研究對象,采用文獻資料法對相關的文獻資料進行總結分析,為本文提供理論支撐;利用考察法對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牡丹江市、佳木斯市的部分城市社區的智慧養老和體育健身服務現狀進行調查研究,并對社區管理人員和相關專家學者進行了訪談,了解社區老年人智慧體育健身服務的需求;通過邏輯分析法對探究社區老年人智慧體育健身服務機遇、困境進行分析總結,創建基于智慧養老的社區老年人體育健身服務優化路徑。同時,通過對哈爾濱市糧豐社區、萬米社區、贛水社區、康安社區、蕭紅社區、黃河路社區、宣慶社區,牡丹江市利民社區、慶旺社區、學府社區、牡丹社區,佳木斯市山水社區、佳東社區、高新社區、佳南社區,共15個社區的60歲以上體育健身人群進行調查研究,共發放問卷450份,回收問卷433份,回收率為96.22%。
1、黑龍江省社區老年人體育健身智慧化建設現狀
1.1、城市智慧社區建設的現狀
智慧社區建設是現代信息技術與社區管理深度融合的產物,其核心目標是利用智能技術優化社區服務和管理模式,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生活環境。同時,智慧社區為老年體育和智慧養老提供了現代化的技術支持和管理模式,提升了老年人的身體素質與生活質量,形成“運動+監測+健康管理”的閉環服務模式。智慧社區不僅能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還能推動社區建設向更加人性化、科技化方向發展,實現健康與智慧融合的美好圖景。根據調查得知,所調查的15個智慧化社區中有11個社區建立了網格化管理平臺,占比73.33%;建有社區運營數據可視化的社區有8個,占比53.33%;社區網格員只有18人,每個社區不足2人。這說明部分智慧社區的智能化運行效率較低,很難為社區居民提供便捷的體育健身服務。
1.2、智慧社區老年體育智慧化服務供給主體現狀
智慧社區老年體育智慧化服務的供給主體是一個多元化、多層次的協作體系,由政府主導,社會團體、企業、社區和老年人共同參與,結合智慧化技術手段,共同推動社區體育服務的精準化和可持續發展。通過智能化的技術手段提供的多元化社區體育服務供給,不僅能滿足社區老年人多樣化的體育需求,還能增強老年人體質,改善生活質量,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水平。通過調查發現,所調查的社區中有93.33%的社區的體育服務供給主體是政府部門,社區僅作為信息傳遞的渠道,缺乏專門負責老年體育服務的部門,社會體育團體也未受到足夠重視。這樣就導致了其他它的供給主體不能發揮其作用,社區老年人體育服務反饋渠道不暢通,經費也不夠充足。
1.3、智慧社區老年體育智慧化供給內容的服務質量現狀
(1)社區老年人體育智慧化統一服務管理平臺建設現狀。
體育智慧化統一服務管理平臺是智慧社區建設中重要的一環,其目標是整合資源、優化服務、提升管理效率,全面推動社區體育活動的智慧化、精準化和高效化。同時,顯著提升服務效率和體驗,通過多元協作和技術創新,推動智慧社區老年體育服務的發展,為老年人的健康生活注入新的動力。調查發現,所調查的社區雖然依托互聯網、云技術、大數據平臺建立了智慧社區管理平臺,但缺乏社區“智慧管理+體育服務”統一管理的共享管理平臺,只有33.33%的社區建立了體育智慧化統一服務管理平臺,65.59%的社區老年人獲取體育信息的渠道主要通過網站、手機、電視電臺、宣傳欄、報刊和宣傳手冊等。這說明,社區的智慧管理和智慧體育健身合作融合度不高,二者聯動互促、共建共享的服務管理體系不完善。
(2)社區老年人智慧體育健身資源建設現狀。
社區老年體育健身資源的智能升級是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社區老年人智慧體育健身設施的適老化改造逐步推進。各地應該積極采取措施,提升健身資源的適老化水平,為社區老年體育服務的智能化供給模式提供堅實的軟硬件支持。調查發現,社區在新建健身設施項目中基本上都配置了適合老年人健身的體育設施,但社區多功能健身場所等智能化設施的建設并不理想,所調查的社區中,只有13.33%的社區配置了“適老化”的智慧體育健身設施。通過調查還發現,社區具備老年人智慧化體育健身專業知識的管理人員和指導人員不足,有57.51%的老年健身人群沒接受過體育健身指導。這說明,社區老年人智慧體育健身資源相對匱乏,適合社區老年人的智能健身器材種類和數量有限,亟需引入專業人才提供指導,完善服務體系。
2、基于智慧化的黑龍江省社區老年人體育健身服務的路徑優化
2.1、構建政府為主,社會力量和社區為輔的老年人體育健身多元化協作機制
為適應老齡化社會需求,推動社區老年人體育健身事業高質量發展,應構建以主管部門為主導,社會力量和社區協同參與的多元化協作機制,實現資源整合與服務優化,完善社區智能化服務管理平臺,推動社區老年體育健身活動的多樣化發展。應進一步激發社會力量參與老年公共體育服務的意識,推動以需求為導向的服務模式。通過大數據與云端技術的支持,強化社區老年體育服務與醫療、健康養老、休閑娛樂等相關行業及企業的協同效應。鼓勵企業設立社區老年體育服務投資機構,與養老服務機構聯合運營,實現資源的高效整合,形成互利共贏的合作模式。為加強政府部門的統籌作用,突出社區老年公共體育服務的重要性,應構建合理的老年體育政策體系。建構以智慧化為引領,明確打造社區老年公共體育服務智慧化的管理和運行體系。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進行優化,使智慧化建設落地生根,以數字化轉型實現社區老年人體育的高質量發展。
2.2、搭建便捷智能的智慧社區老年人智慧體育服務管理平臺
搭建社區老年人智慧體育服務管理平臺,能夠在提升服務精準性、效率與智能化的同時,為老年人提供豐富的體育服務支持,全面促進健康老齡化發展。首先,應充分利用智慧社區現有管理平臺的技術與資源,實現資源高效整合與功能擴展,與原有社區服務活動系統對接新增老年人體育相關模塊,開發專門用于組織、報名和管理老年人體育活動的模塊,將智慧社區平臺已有的居民健康數據、社區活動記錄等整合到新平臺中,為老年人體育服務提供數據支撐。其次,智慧體育服務管理平臺的頁面設計以簡約、清晰、易用為目標,方便老年人輕松操作,提升使用的便捷性和舒適性。通過將智慧服務平臺深入融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不僅滿足其體育鍛煉需求,還進一步豐富其精神文化生活。再次,優化平臺操作與體驗,升級平臺數據互聯與反饋機制,依據老年人的使用習慣,對現有平臺的交互界面進行適老化設計,簡化操作流程,實現老年人體育服務的“一站式”體驗。同時,增加用戶意見反饋功能,利用原有智慧社區的通訊工具,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和智能化的體育服務支持,如APP、微信公眾號,實現服務的雙向優化。最后,建立數據采集與管理體系,推廣智能穿戴設備,如健康手環、運動監測器,實時采集老年人的運動數據(步數、心率、卡路里消耗等)。建立個人健康檔案,動態記錄老年人的健康狀況與運動習慣,為服務提供數據支撐。
2.3、完善社區智能化體育場地設施建設
智能設備的廣泛應用推動了體育和健康服務的數字化轉型,智能化體育設備不僅為個人提供了更科學、更有趣的健身體驗,還促進了全民健身的普及和體育服務模式的創新發展。而完善社區智能化體育設施建設,不僅可以滿足廣大居民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還能推動社區治理現代化和智慧社區建設的全面升級,為實現健康中國、智慧城市發展戰略奠定堅實基礎。因此,完善智慧社區智能化體育設施建設,可以從規劃、技術、管理、服務等多方面入手,確保建設成果貼合實際需求并具備可持續性。要完善規劃與布局,通過運用體育服務大數據、地理定位等技術手段,收集和分析社區及周邊老年人群的運動需求和特點,特別是老年人的體育需求,有針對性地布局適老型體育項目和基礎設施。通過合理規劃智能化體育設施的數量、類型與分布,設置不同功能區域,如健身區、康復區、休閑運動區,并根據場地條件進行合理配置。在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和設計時,應考慮老年人的身體特點,如提供低沖擊性、易操作的設備。同時,不斷引入智能化體育設備,配備內置數據采集與監測功能的設備,例如,智能跑步機、健身單車、力量訓練器材,實時記錄使用者的運動數據;設置便捷可用的智能健康檢測站點,提供如血壓、心率、體脂等監測服務;引入虛擬現實(VR)或增強現實(AR)技術,為居民特別是老年人提供具有趣味性、互動性的運動體驗。
2.4、整合多方資源,加強體育服務模式創新
為提升社區老年人智慧化體育服務質量,需充分整合多方資源,構建以需求為導向的服務體系,提升社區老年人的體育參與率,推動健康老齡化進程,為智慧社區建設注入新活力。要爭取政策與資金支持,優先將智能體育設施建設納入智慧社區總體發展規劃,吸引社會資本與企業投資,共建共享智能化體育設施。積極吸引企業、社會組織及高校等多方力量參與老年體育服務,通過公私合作模式(PPP),社會力量可為社區提供高質量的智能體育設備、專業化的運動指導和定制化的健康管理服務,從而提升服務供給的多樣性和精準性。通過設備和平臺記錄的個人運動數據,定制運動計劃和健康建議,提供個性化服務。結合現有的體育場地設施,定期開展社區體育健身運動競賽、康復訓練課程和健康講座,提升居民的使用積極性;線上線下聯動,開設在線課程或運動指導,補充線下設施的使用。同時。加強推廣與教育宣傳,針對老年人開展智能設備使用培訓,讓他們掌握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項。利用社區公告欄、微信公眾號、居民微信群等方式宣傳智能體育設施的優勢和使用方法。最后,建立評價與反饋機制,通過智能化平臺,實時收集老年人對體育服務的滿意度反饋,以數據驅動優化服務模式;定期開展評估,確保資源配置和服務設計更加符合老年人實際需求。
3、結語
隨著社會老齡化趨勢的加劇,智能化體育在體育產業中逐漸嶄露頭角,為老年人群提供了高效、便捷和智能的服務與體驗。這種變革使得老年體育社會組織能夠更加精準地對接社區需求,進而提升社區老年體育服務的質量與效率。在這一背景下,大數據和云端技術的引入顯得尤為重要,它們不僅重構了社區老年運動人群的體育服務模式,創新了社區老年人體育健身服務理念,完善了體育健身場地設施智慧化建設,并強化了社區老年智慧化體育服務與醫療、健康養老、休閑娛樂等相關行業及企業的協同效應。這不僅為社區老年群體帶來了更全面、更科學、更貼心的智慧化體育健身體驗,同時也推動了社區體育服務體系向智慧化和科學化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焦長庚,戴健.網絡化治理視域下公共體育服務協同供給:邏輯、場域、路徑[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0,54(08).
[2]夏正清,路瑤,張杰.社區老年體育服務智慧化供給價值與路徑[J].體育文化導刊,2023(6).
[3]周銘揚,王先亮,繆律.社區體育數字治理的邏輯基點、體系構建與深化路徑[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2,56(06).
[4]蔡紅彬.我國城市社區老年活動室體育服務滿意度和需求度評價研究[J].淮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41(02).
[5]戴鵬,谷夢云.我國社區體育公共服務智慧化供給的價值意蘊、現實問題與突破路徑[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23,41(06).
基金項目:1.牡丹江師范學院科研項目(項目編號:YB2019014);2.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重點課題(GJB1421365)。
作者簡介:吳群(1998-),男,漢族,黑龍江大慶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
李朝福(1970-),男,漢族,黑龍江牡丹江人,碩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高校體育教學與訓練;
李樹偉(1970-),男,漢族,黑龍江牡丹江人,碩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學校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