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石化石科院首席專家孫斌用心血培育創新之花,用行動傳承科學家精神。
己內酰胺,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尼龍單體,也是生產流程最長、工藝最復雜、質量要求最嚴格的聚合單體之一,生產難度極高。20世紀40年代起,己內酰胺生產技術被西方國家牢牢掌控,我國全部依賴進口。三十年前,中國石化投資百億元引進國外己內酰胺生產技術,但原子利用率低、工藝流程復雜、腐蝕污染嚴重,企業虧損嚴重。
直面國家重大需求,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石科院)臨危受命,閔恩澤院士領導的己內酰胺綠色生產技術研發團隊由此誕生。孫斌,就是這個團隊中脫穎而出的巾幗英雄。
孫斌,石科院首席專家、中國石化勞動模范、石科院首屆道德模范,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石化科技進步特等獎、侯德榜科技創新獎等省部級以上獎勵15項。
三十年來,孫斌深耕己內酰胺綠色生產技術研究開發和成果產業化,成功研發環己酮氨肟化制環己酮肟、己內酰胺產品質量提升、環己烯酯化加氫制環己酮等多項技術,打破了國外公司的長期壟斷,解決了困擾國內外的關鍵共性難題,幫助生產企業扭虧脫困,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做出了突出貢獻。
環己酮氨肟化技術打破國外壟斷
環己酮肟化制環己酮肟,是己內酰胺生產的關鍵步驟。國外生產技術均采用的羥胺肟化工藝需經過五步反應,工藝復雜,氮原子利用率僅約60%,且使用或產生NOX/SOX,腐蝕污染嚴重。為解決上述問題,石科院自主研發環己酮氨肟化制環己酮肟成套技術。
新技術的研發及產業化過程,要攻克數不清的難關。1995年,時任研發組組長的孫斌就面對著一個世界性難題——氨肟化反應催化劑失活。這是制約氨肟化裝置平穩運轉的關鍵性、共性問題。
科學研究,沒有平坦的大道。孫斌迎難而上,從剖析氨肟化反應催化劑失活機制入手,找準癥結;系統研究催化劑失活規律,探尋解鎖鑰匙;帶領團隊歷經了上千次試驗、分析了上萬個數據,其間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推倒重來,終于找到了一種巧妙的方法,有效抑制了催化劑失活,并顯著提升了催化劑的再生性能。在工業實施過程中,孫斌深入生產現場,優化調控細節,解決應用難題,裝置最終實現了安穩長滿優運行。
氨肟化催化劑失活抑制技術,攻克了國際學者未曾解決的世界難題。催化劑單程穩定運轉時間增加了50%以上,催化劑消耗下降了70%,裝置運轉平穩性和技術經濟性大幅提升,獲得了美國、歐洲、日本等發明專利授權,榮獲2021年中國專利金獎。
以該技術為核心,石科院成功開發了環己酮氨肟化成套技術。2003年,該成套技術首次實現工業應用,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幫助生產企業扭虧為盈。與引進技術相比,裝置投資減少70%、氮原子利用率提高50%、廢氣排放量減少99.5%、廢水排放量減少27%、能耗減少58%。
經此一役,孫斌在生產企業中樹立了研發能力突出、長于攻堅克難、敢啃硬骨頭、能打漂亮仗的形象,獲得了大家的衷心信賴。在己內酰胺行業提起孫斌,大家都豎起大拇指:“石科院的孫斌,科研水平高!研發的技術過硬!”
己內酰胺產品質量比肩國際
氨肟化技術打破了國外壟斷,解決了“從無到有”的問題。緊接著,“從有到優”的問題又擺到了孫斌面前。
己內酰胺是生產尼龍-6纖維的單體,品質是影響尼龍-6纖維紡絲速度的重要因素。紡絲速度越高,取向度越高,纖維的斷裂伸長率越小,穩定性越好,實用性越高。高速紡的紡絲速度遠遠超出常規紡,是尼龍-6纖維高端產品的主要生產方式,其對原料己內酰胺的品質提出了極高要求。
一段時間內,國內企業生產的己內酰胺只能用于中低端市場,高速紡所需的高品質己內酰胺仍需從國外進口。國內生產企業又找到孫斌,反映了國產己內酰胺各項質量指標已達到國外標準,但用于高速紡時國產己內酰胺優等品與國外優等品相比,可紡性仍存在差距的問題。
這就像看著自己含辛茹苦培養出來的孩子卻找不到好的出路。那段時間的孫斌,愁上眉頭,急在心頭。重壓之下,孫斌沉下心來,系統地梳理了己內酰胺單體制備—聚合—紡絲全流程工藝技術,從化學反應的獨特視角分析高速紡性能影響機制,大膽推理,仔細求證,提出了高速紡用己內酰胺關鍵內在品質新概念。
關鍵內在品質,不同于常規已知質量指標,需要經過大量試驗才能探尋,如同大海里的細針。如何準確找到這些“細針”,又是一個棘手的難題。孫斌沒有退縮,帶領團隊開發己內酰胺內在品質高效分析方法,成功實現了己內酰胺內在品質的定性定量分析;剖析對比國內外廠家生產的己內酰胺內在品質差異,確定了關鍵內在品質;將隱性的內在品質與顯性的高速紡性能相關聯,明確關鍵內在品質對高速紡性能的影響規律。
找到了“細針”,還要將它們有效提升。基于對內在品質影響機制與規律的深入研究和深度認識,孫斌與生產企業緊密合作,針對源頭、過程、精制,多策并舉。通過這樣一套組合拳,影響高速紡性能的己內酰胺關鍵內在品質得到了有效提升。氨肟化己內酰胺的產品質量大幅提升,全部滿足了高速紡應用要求,達到了國外優等品己內酰胺水平,有力提升了高端市場占有率。
此后,孫斌帶領團隊進行了多套高品質氨肟化己內酰胺技術推廣服務工作,全力支撐全面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2024年,中國石化己內酰胺裝置產能達到120萬噸,帶動了我國己內酰胺產業鏈的快速發展。我國從完全依賴進口一躍成為擁有國際領先技術的世界己內酰胺第一生產國,全球市場份額超過65%。當年轉讓我國技術的國外公司,已退出了己內酰胺領域?!芭c國外巨頭的競爭中,我們取得了全面勝利!”孫斌說。
環己酮生產新技術璀璨綻放
邁入“十四五”,中國石化欲將湖南石化打造為全球規模最大、最具競爭力的己內酰胺生產研發基地。年近退休的孫斌再次毅然領命,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環己烯酯化加氫制環己酮技術研發中。
環己酮是己內酰胺生產的重要中間體。其傳統生產技術存在碳原子經濟性差、“三廢”排放量大、生產安全性低、能耗高等問題,亟須開發環己酮生產新技術以打通苯到己內酰胺全流程綠色生產技術。石科院世界首創環己烯酯化加氫制環己酮新技術,集合新反應途徑、新催化材料、新反應工程,是基礎化學品生產技術的原始性創新,技術難度可想而知。
白天,孫斌不辭辛苦地在實驗室忙碌,開展試驗研究,指導團隊年輕人,沒有一刻得閑。晚上,她挑燈夜戰,綜合分析試驗結果,構思研發方向和解決方案,整個樓層總是她最后一個離開。周末,她還要抽時間照顧身患重病的耄耋雙親。一周又一周,她像一只連軸轉的陀螺,無暇休息。
2023年8月,孫斌的身體亮起了紅燈。她罹患癌癥的消息,讓大家心急如焚。她卻以超乎尋常的平靜姿態安撫大家:“別為我擔心,癌癥難關終會渡過!我們集中精力做好開工準備,首套環己酮新技術裝置開車不能出差錯!”直到手術前,她還在溝通工作。手術后,她又第一時間關心、解答工業裝置上遇到的難題。孫斌的堅強樂觀、堅定執著,鼓舞著團隊中的每一個人。在她的帶領下,大家傾盡全力,嚴格把關每一批催化劑、把握每一個開工細節。
在湖南石化環己酮新技術裝置開車的關鍵時刻,還在治療階段的孫斌與團隊連續奮戰40余天,提供精準的開工技術指導。春節期間,她也與一線人員保持著24小時聯系。
2024年5月,全球首套環己酮新技術工業裝置一次開車成功、穩定運行,碳原子利用率由80%提升至95%以上、“三廢”排放量減少90%以上、能耗大幅降低、本質安全性高,助力己內酰胺全流程綠色生產技術的成功應用,支撐了世界技術最先進單套產能最大己內酰胺生產研發基地全線開車成功,為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提供了新動能,引領了世界己內酰胺科學技術發展。孫斌用心血澆灌的又一朵科技之花,在岳麓之畔璀璨綻放。
在團隊年輕人心中,孫斌是石科院綠色化工技術的前行者。她以卓越的科研能力和不懈的努力,在重大科技難題中踏平崎嶇坎坷,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的技術堡壘,令人敬佩。孫斌是科學家精神的傳承者。她以高尚的職業操守和無私的奉獻精神,激勵著年輕人繼承發揚以閔恩澤院士為代表的老一輩石科院人的科學家精神,愛崗敬業,科技報國,為解決更多關乎國計民生的科技難題而不懈奮斗。
從初出校門的本科生到教授級高工,從青年科研人員到石科院首席專家,孫斌將自己三十余年芳華全部奉獻給了己內酰胺技術。回首奮斗歷程,孫斌說:“三十余年的奮斗,有艱辛有曲折,更有攻克難關后成功的快樂。感謝中國石化和石科院給予我學習和成長的平臺,感謝綠色化工領路人閔恩澤院士,感謝團隊的共同奮斗。我會繼續發光發熱,傳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精神,讓科技之樹常青、創新之花綻放!”
責任編輯:鄭 丹
znzhengd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