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蘇伊士運河不同,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水道——巴拿馬運河依賴人工湖運作。2023年,為了應對水資源短缺,巴拿馬運河管理局宣布將通航量從每天40艘船減少到32艘。對于這條每年承載全球約5%海上貿易運輸量的運河來說,這一舉措是前所未有的。
沿著巴拿馬運河延伸的莎柏蘭尼亞國家公園植被茂密,細長的瀑布從巖石上傾瀉而下。然而,巴拿馬這個地處熱帶的中美洲國家正在經歷罕見的干旱。“看,水位應該到黃線那里。現在比正常水平低了兩米多。”工程師尼爾森·格拉說,他指的是距離太平洋入口約十公里的佩德羅·米格爾船閘的墻壁。
每年的5月到12月是巴拿馬持續八個月的雨季。然而,2023年的雨季卻遲遲不來,降雨稀少。與兩端海平面持平而因此不會干涸的蘇伊士運河不同,巴拿馬運河的運作依賴人工淡水湖——加通湖,湖面海拔26米。為了應對水資源短缺,2023年7月底,巴拿馬運河管理局決定將過境船只從每天40艘減少到32艘,船舶的吃水深度從15米減少到13米,并表示該措施會持續一年。簡而言之,穿越這條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80公里水道的船只,在數量上要更少,載貨重量上要更輕。
“作出這些決定的目的在于幫助客戶更有效地規劃其業務操作,以此保持客戶對我們的信任。”負責管理這條水道的巴拿馬運河管理局在聲明中說。“這些措施是在預見到2024年的氣候將會非常干燥而采取的。”運河副管理員伊利亞·埃斯皮諾說,“如果9月、10月和11月的降雨足以填滿運河,這些舉措會被暫停。”
巴拿馬運河管理局表示,出此決策是為了安撫人心,但航運公司及其客戶、經濟學家和各國政府都在質疑這些航運限制的經濟影響,比如會影響全球的節慶活動和通脹水平。“眼下正是我們的業務高峰期。”2023年9月,運河管理局財務副總裁維克多·維亞爾說,“現在很多貨物需要通過運河,以迎接即將到來的節日季。”
| 上百艘船滯留海上 |
巴拿馬運河擁有180條海運航線,連接著170個國家的1920個港口。每年,超過1.4萬艘船只經由此處航行。該運河支撐著兩條主要的貿易路線:一條是從亞洲至美國東海岸,另一條是從拉丁美洲西海岸至美國東海岸。就貨物流通量而言,美國是其最大的用戶。2022年,這條連接兩大洋的航道運輸了約5.18億噸貨物,占全球海運貿易總量的5%以上。
加通湖,面積超過400平方公里,依賴查格雷斯河及其支流來補充水源。另一個人工湖,阿拉胡埃拉湖,充當著蓄水池的角色。通過一系列船閘系統,船只可以被抬升至湖面,再在另一側降下。最早的兩組船閘始建于1914年。自2016年起,新增的第三組船閘能夠適應當今大型船舶的通行,這些巨輪在百年前還未曾存在。
2022年,衛星圖像顯示,數十艘船停泊在海洋中等待通過巴拿馬運河。然而到了2023年8月,待命的船只數量達到了創紀錄的163艘。通常情況下,船只的等待時間是4天,但現在已經延長至21天。“運河兩邊總有約90艘船在排隊等待通過。”維亞爾解釋道,“有些船因提前到達而等待,有些則是為了加油或維修而停泊。”一名導游在米拉弗洛雷斯船閘游客中心向游客解釋運河的運作流程。“最后一道閘門打開,船只加速并離開運河系統,過境大約需要10個小時。”導游通過麥克風說,“如果它選擇繞過南美洲大陸,這艘船將需要三到四周的時間。然而,如果走這條運河,將有2000萬升淡水流入大海。”
|“水不在我們需要的地方”|
巴拿馬運河管理局肩負著雙重挑戰:管理加通湖的水資源,同時滿足運河運作和居民用水需求。“我們既要確保運河的水源,也要保障人民的飲用水供應。”該局氣象和水文辦公室的負責人阿亞克斯·穆里略說。巴拿馬城,這個擁有約220萬人口的城市,占全國人口的一半,其水源完全依賴于加通湖。
經濟學家費利佩·查普曼提醒道:“干旱本質上是一個地區性問題。巴拿馬不僅需要水來滿足居民的飲用需求、農田灌溉、牲畜飼養和發電,還需要水來維持經濟的運轉。當然,我們也不能沒有運河。”運河對巴拿馬經濟至關重要,它貢獻了大約10%的政府收入和6.2%的國內生產總值。查普曼進一步解釋說:“如果考慮到所有依賴運河的間接經濟活動,后者的比例可能會上升到20%。”
移民的增加讓這個國土面積約為7.5萬平方公里的國家面臨著持續的人口壓力,人口數量在不到40年的時間內翻了一番。“1930年,阿拉胡埃拉大壩建成,目的是增加對加通湖的供水,那時人口僅有40萬。”時任運河管理員的豪爾赫·基哈諾說,“巴拿馬必須采取措施來應對水資源消耗的急劇增長。”2023年9月5日,23歲的達利亞·維拉斯奎茲參與了街頭抗議,反對建立新的采礦區,她憤怒地說:“美國人擔心他們的‘黑色星期五’,而我們卻擔心會因缺水而死亡。”




穆里略說:“巴拿馬擁有豐富的水資源,但水不在我們需要的地方。”在他身后的巨型屏幕上,實時顯示著加通湖和阿拉胡埃拉湖的水位情況。“對于加通湖而言,24米的水位在往年同期是從未有過的。”穆里略說,“正常情況下,水位應該超過26米,并且在12月干旱季節到來時達到27米左右。”這場干旱是由厄爾尼諾現象和全球變暖共同影響的結果。“早在2023年1月,我們的團隊就在運河兩端的海洋表面發現了異常溫度,我們立即實施了節水措施。”穆里略說,“然而,還是有一個問題:通過回收相鄰閘室中的水并重新利用,可以節省運河使用淡水量的1/4,但這同時加速了加通湖水的鹽堿化。”
在巴拿馬城與科隆之間的加勒比海岸路邊,賣椰子的小販拉倫吉斯·梅爾卡多感嘆道:“在我的記憶里,查格雷斯河從未像現在這樣。”干涸的河岸上,茂盛的雜草肆意生長,綠色的小島在殘存的水面中若隱若現。“這都是人類活動造成的。”一位騎自行車的工人在路過時說。“我們需要熱帶暴雨在12月干旱季節開始前填滿大壩,但這些暴雨對人們來說總是災難性的。”穆里略嘆息道。
| 280萬美元的運河通行費 |
“然而矛盾的是,2023年運河的財務表現卻相當出色。”維亞爾說。2023年運河的收入達到了46億美元(1美元約等于7.2元人民幣,4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31億元),比上一年增長了10.2%。
由于必須調整運營以適應新情況,航運公司擔心他們可能面臨高昂的成本。“為了應對吃水深度的減少以及避免供應鏈中斷,我們不得不增派更多船只,也就是‘額外裝載船’。”馬士基集團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總裁安東尼奧·多明格斯說。
作為全球第二大航運公司以及該運河的最大用戶,這家丹麥公司運營著超過500艘集裝箱船。“只有美國軍隊擁有的船只數量能超過我們。”多明格斯開玩笑地說。換言之,并非所有公司都具備馬士基這樣的調度能力。該公司對氣候危機非常關注,并主張“為航運行業的所有參與者制定嚴格的法規”,還于2023年9月在哥本哈根為世界上第一艘甲醇燃料動力船舉行了命名儀式。
集裝箱船可以預先根據運河設定的費率預訂并支付過境費。而散貨船、液化天然氣船或液化石油氣船的運營則充滿不確定性:這些船只往往沒有預訂就到達,必須按照到達順序排隊等待,或者通過競拍獲得通行權。
2023年8月底,甚至有航運公司為了旗下船只能夠通過運河支付了28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016萬元)的費用。“這是一個異常高的價格。”維亞爾說,“我們不控制價格,是市場和緊迫性決定了價格。”對于大型船只而言,選擇等待或是繞道南美洲同樣需要付出數百萬美元的代價。
| 美國控制了75年 |
16世紀初,西班牙征服者就夢想在巴拿馬地峽開辟一條通道,但直到19世紀,隨著機器和技術的發展,這一項目才變得切實可行。當時,巴拿馬是哥倫比亞的一個省份。哥倫比亞政府向剛剛在1869年完成蘇伊士運河工程的巴黎尋求幫助。于是,蘇伊士運河工程負責人費迪南·萊塞普斯前往巴拿馬,設計了一條海平面運河。
1880年,巴拿馬運河工程正式啟動。然而,正如向游客展示的短片所揭示的,“巴拿馬并非沙漠”。這里的山脈巖石堅硬、查格雷斯河洪水泛濫、叢林茂密,加之蚊子肆虐,這些自然挑戰嚴重削弱了法國人的雄心壯志。數千名工人因瘧疾和黃熱病而喪命。為了減少挖掘工作量,萊塞普斯在1887年最終采納了建造船閘運河的方案,而古斯塔夫·埃菲爾則負責設計和建造這些船閘。不幸的是,萊塞普斯所創立的法國巴拿馬運河公司最終陷入了破產和丑聞的漩渦。
1902年,法國以40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9億元)的價格將其租讓權和資產賣給了美國。美國在重啟這一項目之前,采取了滅蚊措施,并秘密鼓動巴拿馬從哥倫比亞獨立。獨立宣言發布僅三天后,巴拿馬便向美國授予了運河兩側各16公里的區域專屬主權。1914年8月,巴拿馬運河在一戰爆發之際開通,并在未來75年里一直由美國掌控。
“20世紀,巴拿馬民族認同的形成與爭取從美國手中收回巴拿馬運河區的斗爭緊密相連。”巴拿馬國際政治和社會研究中心的研究員哈里·布朗說。在越南戰爭失敗之后,時任美國總統吉米·卡特為了提升美國的國際形象,同意將運河的管理權交還給巴拿馬。1977年,時任巴拿馬總統奧馬爾·托里霍斯和吉米·卡特簽署了《托里霍斯–卡特條約》,該條約規劃了運河逐步移交給巴拿馬的進程,并確保了運河未來的中立地位。1999年12月31日,巴拿馬運河的主權終于回歸巴拿馬,結束了美國長達75年的控制。


| 航行從未中斷 |
盡管有人曾懷疑巴拿馬這樣一個小國能否妥善管理巴拿馬運河這一龐大的工程,但事實證明,巴拿馬做到了。“最悲觀的預測曾認為,運河歸屬巴拿馬幾年后,加通湖會變成豬圈。”退休人員亞伯拉罕·特蘭說,他望著被拖船護送至第一道閘門的巨大白色集裝箱船。這樣的場景每天大約重復40次,一年365天無休。
“航行從未中斷,我們也從未發生過重大事故。”工程師格拉自豪地說。領航員會監督船只穿越運河,船上也要懸掛巴拿馬國旗。“這里的操作比在海平面運河中要復雜得多。”格拉說。為新船閘“量身定制”的新巴拿馬型集裝箱船,長度通常在300米以上,并能攜帶1.2萬個或更多的集裝箱。這些“海上巨獸”有時通過船閘系統時僅有幾十厘米的余地。
“運河對巴拿馬來說至關重要,因此相關機構在其管理上也達成了一定的共識。”布朗說。當然,巴拿馬運河管理局是否應該更早地承擔起保障加通湖水供應的工作,仍然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當地工會經常譴責組織內的裙帶關系和勾結,但在近1/4世紀中,該管理局并沒有出現重大的腐敗丑聞,這在拉丁美洲是罕見的。
在2023年8月中旬社交平臺播出的一次采訪中,唐納德·特朗普再次抨擊了1999年將運河歸還給巴拿馬的行為。這一言論引起了巴拿馬人的不滿。“特朗普完全錯了,”時任巴拿馬總統勞倫蒂諾·科爾蒂索反駁道,“全世界都知道運河是由巴拿馬人管理,并且管理得很好。”
布朗則持謹慎態度。“巴拿馬人為他們的運河感到驕傲,但大多數人也認為運河并沒有帶來什么好處。”他說,“運河在增進人民福祉方面沒有兌現承諾。飲用水問題就是證明。”
2006年,巴拿馬對運河的擴建工程進行了全民公投:76%的巴拿馬公民投票支持建設第三套船閘。“環保主義者在這個問題上意見不一。”國際可持續發展中心的顧問阿麗達·斯帕達福拉回憶道,“他們至今仍然如此,質疑即將進行的工程的性質。”
自2020年以來,加強加通湖水源供應的工作一直在研究中。經濟學家查普曼表示,“像巴拿馬這樣的熱帶濕潤國家面臨水資源問題,這充分說明了地球氣候的狀況以及采取行動的緊迫性。”
在2023年9月的新聞發布會上,運河管理員里卡多·巴斯克斯闡述了當局正在探討的兩個方案:一是在運河西側的印第奧河上新建一個水庫,二是將運河東側現有的巴亞諾湖改造成一個水庫。“我們迫切需要尋找解決方案,以確保我們能繼續扮演國際貿易中的關鍵角色。如果適應不了當前的變化,我們可能會被淘汰。”巴斯克斯強調道。


編輯:侯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