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家簡歷
王東聲,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所藝術家,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2月16日至26日,由中國國家畫院主辦,中國國家畫院創研規劃處、《中國美術報》社承辦的“大道不孤——中國國家畫院中青年藝術家邀請展:一個人的視覺譜系·王東聲作品展”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東樓展區三層舉辦。展覽集中展示了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所藝術家王東聲自2014年以來在書法與書寫、陶瓷印、水墨與綜合媒介等方面創作的120余件藝術佳作。展覽作品分為“書寫與表達”“印陶如是”“水墨圖景”和“媒材賦格”四個系列,較為全面地呈現了其在藝術領域的實踐探索與成果。
中國國家畫院院長劉萬鳴表示:“‘大道不孤’是中國國家畫院的一個展覽項目,展示了中國國家畫院老中青藝術家的優秀作品,在業界備受關注。該系列展不僅呈現了藝術家們的整體面貌與藝術風格,也較全面地展現了藝術家們的探索創新精神,體現了中國國家畫院的學術追求。王東聲是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所的藝術家,他的書法作品與繪畫有著緊密聯系,在章法、筆墨張力上具有一致性,很值得我們學習。他將繪畫語言運用于書法,又把書法語言運用于繪畫,線性藝術在兩者中一并呈現,其線條講究‘飛白’與行筆的速度感。此外,他的篆刻風格古拙,與其書畫風格一致。本次展覽,可以感受到王東聲是一位修養全面的藝術家,他將詩、書、畫、印融為一體,在繼承和探索上表現非常突出。他的書畫‘新’的源頭是其對傳統的深入研習,他把‘源’和‘流’的關系處理得很好。希望通過此次展覽能為藝術家、尤其是青年藝術家帶來更多對傳承與創新的深刻思考,推動藝術的不斷發展。”
中國國家畫院原院長盧禹舜在觀展后談道:“中國國家畫院推出‘大道不孤’這樣一個品牌性的展覽活動,旨在為當代具有創造、創新能力與探索精神的藝術家搭建一個展覽展示的平臺,以此促進創作研究的發展。此次展覽內容豐富,既有書法和繪畫的內容,還有其在多種材質上的藝術實踐和探索。王東聲有著深厚的文化傳統功底,在書法創作研究上投入相當大的功夫,取得了豐碩的藝術成果。此次展覽的每一件作品都有著真誠的情感投入和獨特韻味,展現出了藝術家的個人風格。從展覽內容、風格以及探索的情況來看,我認為王東聲是一位具有探索和創造精神的藝術家。祝賀他的展覽取得圓滿成功,也期待他在未來能夠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徐漣談道,“這場展覽的亮點其一是形式探索的多樣性。從書法作品到陶瓷印、從‘臨界點’系列圖像式探索到寫生與綜合材料創作,全方位、多角度、多維度地展現了作為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所藝術家所應有的探索精神。‘一個人的視覺譜系’這一標題,恰如其分地涵蓋了這些多元的形式探索。其二是內容的深刻性。王東聲作為‘70后’藝術家兼理論家,始終有意識地將形式與內容相結合。如其《臨界點》系列的作品,試圖打破傳統臨摹對書法的界定,以純粹而抽象的書法線條表達語義,探索書法概念的邊界,意圖開拓一種對當代性的探索路徑。而其陶瓷印作品同樣拓展了原來的概念,將文字語義與新的形式探索有機結合,耐人尋味。得益于王東聲廣泛的閱讀和對藝術理論的深入研究,其作品不僅能在形式上讓人眼前一亮,更能夠給予人啟發和思考。其三,創新精神令人印象深刻。王東聲不斷將新形式與書法篆刻內容、傳統認知相融合,不固步自封,在以書法篆刻為主的展覽中別具一格,打破了傳統展覽的界定,呈現出強烈的當代性。當然,這樣的嘗試成功與否尚待時間的檢驗,但作為一位藝術家,這種永遠不停歇的創新精神值得敬佩。誠摯推薦大家走進‘一個人的視覺譜系’,感受王東聲創作背后的閱讀與思考,相信會引發大家的沉思與共鳴。”
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所原所長魏廣君表示:“我們可以從王東聲的作品中看出他對‘抽象’有著自己的理解。他用中國畫的‘質料’去表達對西方抽象性觀念的一些感想,予人突出的視覺體驗時強調了一種裝飾美。抽象性的意味越濃,裝飾性在畫面中就愈加突出。如果只按中國畫的規則去理解他畫中的意趣,無疑是徒勞的。王東聲的審美鏈接在一種偏西式的學院制式模塊上,平時養就的高士氣,賦予抽象圖形一種冷艷美。此外,王東聲的書法不能以傳統的用筆標準去觀看,他的用筆很有破壞性、爆發性,筆與紙和書案產生尖銳的對立關系,‘筆根至上’地皴擦,映入眼簾的紙面情景,是在‘硬杠式’的運筆過程中,激發出一種點狀激射的墨痕,筆、紙、墨之間的對抗感強烈地刺激到了觀者,在孤傲狂狷之樣式中,透出些清冽甘甜之美,開一新境象,給人印象深刻。總的來說,他的書法與繪畫乃至陶瓷印作品的圖像中,呈現出的各種構成關系和他的內心世界很相符,狂放不羈、內斂靜氣。東聲日趨成熟的‘新樣’讓人感動,希望他在日后的創作道路上保持‘日日新’。”
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院長丘挺表示:“展覽給我的印象就是,王東聲用幾個維度的藝術語言來形成他不安于現狀的藝術探索。受他內心對藝術邊界拓展的渴望與好奇心驅使,形成了此次展覽的四個系列的作品,從中可窺其內心的自足、自在與不安,各自獨立又能統貫連綿的視覺場域,他自覺地與當下時尚流行的趣味拉開距離,呈現個性化的藝術表達。在書法、陶瓷印、水墨等創作領域展現出大膽的實驗精神,積極探索各類材料的運用,并以水墨為媒介,進行了多維度且富有內涵的拓展,對用筆與材料運用有著很自如的把控。他堅守著中國書畫所追求的對心性、心境與情致的詩意表達,將個人對歷史發展、當下生活的感悟融入傳統藝術,讓作品呈現出自在的、當下的、活潑的生命力。期待王東聲能在未來的創作中繼續突破,達到一種有如‘散僧入圣’般更加自由的詩性表達。”
“‘大道不孤’是中國國家畫院舉辦多年的品牌性展覽,旨在鼓勵中國國家畫院的中青年藝術家在藝術領域進行前沿探索與研究,以‘德不孤,必有鄰’為理念,推動他們分享藝術探索心得。該系列展覽已推動了20余位中青年藝術家舉辦展覽,取得了良好的反響。”中國國家畫院創研規劃處處長袁學軍表示,“中國國家畫院作為中國美術創作的主力軍和國家隊,創作研究始終是主業,也是每位藝術家需要終生探討、研究、創新的工作,既要在傳統和當代之間去轉化,也要在理論與實踐之間去轉化。中國國家畫院以‘經典引領,品格立院’為理念,在展覽設置上力求引發更多人的共鳴,鼓勵藝術家大膽創新,接受大眾的觀摩與批評,以此助力藝術家在傳統與經典的基礎上不斷創新與進步。此次展覽經過大半年的籌備,分為四個系列展出,涵蓋了其在書法、印章、繪畫、研究等領域的探索成果。可以看出,王東聲在書法創作中自覺運用當代思維,在自由的狀態下用筆、用墨,進行構圖章法的重鋪重設,強調個性的抒寫。正如其在自序中所言,‘藝術是一道思考題’,有‘試錯’的過程,這也正契合了‘大道不孤’系列展的宗旨。”
王東聲談道:“本次展覽是我自2014年起,在書法、陶瓷印、水墨及綜合材料等領域進行的一系列實踐成果的展示。在我看來,藝術創作是一種非常私人化的實踐方式。近年來,我也對自身的藝術觀展開了諸多思考,雖仍處于摸索階段,但確實越發關注藝術的現代性問題,關注帶有形式感、具備人文性主題的創作,并圍繞這些主題創作了多個系列作品。由于我在油畫、水墨、書法、篆刻、設計等方面都有涉獵,對于藝術的認知相對比較綜合,因此展覽作品的面貌也更為多樣。藝術家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審美觀、藝術觀及方法論,但是在信息化與智能化交織的今日時代,傳統書畫印面臨著現代性的轉型問題,如何在創作上與古人有所差異,并有效地呈現當代審美品質,是創作者必須面對的課題。展覽是藝術創作者闡明藝術觀與方法論的有效途徑之一。此次展覽中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多維度地呈現了我的一些思考與實踐,也希望多聽聽師友們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