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小國:回環
1月18日至3月30日
上海·龍美術館(西岸館)
此次展覽匯聚了徐小國十年間的三個系列作品。從最初的尺幅巨大、融合神話與現實的敘事性繪畫,到對繪畫本體表達現實感受的深入探究,徐小國的作品可參照兩個坐標來解讀:一是塞尚開啟的現代主義傳統,另一是西方自文藝復興以來對圖像的現實隱喻性表達傳統。
黃建新:色彩的回響
1月27日至2月26日
新疆·新疆美術館
此次展覽共展出黃建新自1986年至2024年期間創作的60余幅油畫作品。黃建新追求色彩的響亮、飽和與沉著,運用雄渾單純的藝術語言,塑造整體、概括且富有力度的造型。作為一位以畫筆丈量新疆大地的創作者,其作品是對新疆自然風光的贊美,更是對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勤勞人民的禮贊。
朱翰石、鄭心怡:詩路晨風
2月6日至2月26日
臨海·臨海市博物館
此次展覽呈現了朱翰石、鄭心怡的60余幅寫意花鳥作品,分為“草木本心”“丹丘花樹”兩個單元。第一板塊聚焦臨海常見的紫藤、芙蓉、荷花、杜鵑等草木意象,通過探索筆墨表現力展現對傳統寫意花鳥畫的思考。第二板塊則以八尺巨幛為主,呼應臺州古稱“丹丘”所承載的自然與人文積淀。
宋永勝:水色藝痕
2月14日至3月2日
大連·大連美術館
展覽展出了宋永勝創作的70幅水彩作品。這些作品以中國古村落的老房子為創作元素,通過水、色、紙的巧妙運用,將自然景象轉化為心中的景致。他將水彩藝術與中國傳統的水墨寫意藝術相融合,賦予了水彩藝術新的生命力,展現出具有中華民族文化特色的水彩藝術新風貌。
萬文娟 、吳多津實:界面的幡動
2月17日至2月23日
北京·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展覽匯集了萬文娟、吳多津實二人的作品及創作手稿100余件。萬文娟的畫面從自然與神話出發,透過抽象性的形態元素和構圖,創造出既似現實又若夢幻的景色。吳多津實則將傳統文化符號轉化為自我的情緒表達,傳達出神秘的生靈寓象,創造出一個個鮮活、浪漫的形象。
王雷:紙至
2月18日至3月9日
合肥·安徽省美術館
此次展覽展出王雷以紙為媒介創作的裝置作品。王雷結合傳統手法與當代藝術觀念,試圖重新定義紙纖維藝術的界限。作品雖由紙繩構成,但探討的是物質在人的社會價值和身份意識中的體現。其核心在于引發觀眾的多感官體驗,挑戰對作品本質的常規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