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任天堂的競品,世嘉公司在1991年推出一款奔跑游戲《刺猬索尼克》。如今,這款游戲已然成為競速冒險類游戲的經典,銷量突破15億份。派拉蒙影業的同名改編電影是又一個頗為成功的合家歡系列電影,目前《刺猬索尼克》系列全球票房總收入已超過10億美元。
在第三部中,索尼克、塔爾斯和納克魯斯組成的冒險小隊將面對前所未有的勁敵夏特。索尼克小隊與強大的夏特實力相差懸殊,為了解決這個棘手的神秘敵人,索尼克找到蛋頭博士,聯手阻止夏特企圖毀滅地球的陰謀。故事的開頭與結尾都意料中的俗套,設定貌似幼稚,但編劇盡力保留游戲精髓,角色也一改前作的臉譜化設定,被賦予新的生命力,具有更細膩的情感和更復雜的性格。同時,在歡快的表象下,該片劇情也不是對懷舊的簡單依賴,而是暗含對友情、勇氣與責任感的思考。
《刺猬索尼克3》在北美地區已經沖到游戲改編電影票房第二高,全球票房也超過3億美元。此外,影片在爛番茄網站上的新鮮度為86%,爆米花指數96%更是顯示觀眾對影片的滿意度,甚至超過主流媒體。從第三部片尾彩蛋看,該系列第四部已經箭在弦上,且有可能以平行宇宙為背景,進一步與漫威的《蜘蛛俠》系列“對齊顆粒度”。
基努·里維斯配音的反派夏特,在第三部中頗為亮眼。他本是與索尼克類似的刺猬,因為人類摯友瑪利亞無辜死去,他終日沉浸在悲傷之中無法自拔。盡管夏特的能力甚至超過索尼克,但他卻在仇恨中迷失內心。夏特與索尼克構成失望與希望的強烈對比。最終,夏特放下仇恨,跨過信念陷阱,犧牲生命,達成自我實現。用網絡流行詞形容,這是頗為“中二”的價值觀,當然也是帶有明顯日系文化的詮釋手法。對反派的呈現更加復雜立體,也使這部電影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低幼風格。
金·凱瑞飾演的蛋頭博士在片中貢獻諸多笑點。作為片中唯一不知悔改的“科學怪人”,蛋頭博士完全不需要別人的理解,走向“寧可我負天下人”的極端。他因為一位少女的意外死去,將憤怒無限升級到制造毀滅世界的“末日審判”,呈現一種超我的狂態。如此性格,正好和金·凱瑞夸張的表演風格契合。
對于中國觀眾而言,游戲的背景太過遙遠,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在《刺猬索尼克3》中,為中國觀眾所熟悉的也許僅限出演蛋頭博士的金·凱瑞,以及為夏特配音的基努·里維斯。不過,這兩位在中國內地電影市場早就不是票房擔綱,影片票房不及海外市場并不奇怪。但是,冒險和喜劇交織的《刺猬索尼克3》,笑料不斷,節奏緊湊,相較于前兩部有明顯進步,仍不失為一部老少咸宜的作品。